圖為2025年6月26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丹·凱恩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五角大樓與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觀看GBU-57A/B巨型鑽地彈(MOP)轟炸試驗的影片。該彈用於攻擊伊朗福爾多燃料濃縮廠。上週末,伊朗三處核設施遭到美軍攻擊,伊朗則向卡達多哈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飛彈反擊。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隨後發布了最新情況。(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7月4日於空軍一號上警告,伊朗至今仍未同意接受對其核計畫的全面檢查,也未承諾停止濃縮鈾的行動。隨著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檢查員正式撤離伊朗,國際社會對德黑蘭重啟核武計畫的疑慮日益升高。
川普:伊朗核計畫「可能已被摧毀」 但仍未放棄濃縮鈾
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美國總統川普在從華盛頓飛往新澤西的途中,於空軍一號向記者表示:「伊朗拒絕核查,不願放棄濃縮鈾,這是不被接受的。他們可能得在別的地方重啟整個計畫——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做,那將會是個大問題。」
川普指的是美國與以色列聯手在6月對伊朗三處鈾濃縮設施進行的空襲。雖然他自信表示這些設施「已被徹底摧毀」,但同時也強調,伊朗若重建相關設施,美方將絕不容忍。川普亦預告,7月7日他將與來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會晤,伊朗核問題將是主要議題之一。
IAEA檢查員撤離伊朗 國際監督中斷
同日,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社群平台X上宣布,因伊朗中止與IAEA的合作,其檢查團隊已自伊朗撤離,返回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總部。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這項舉動形同「伊朗正式阻擋國際社會對其核活動的監督」,並將伊朗核問題推入更為危險的模糊地帶。
實際上,早在6月,伊朗國會便通過法律,授權政府終止與IAEA的合作。該法律於7月2日由總統裴澤斯基安正式頒布生效,伊朗此舉被外界視為對國際壓力的反擊,也反映出德黑蘭對其核主權的強硬立場。
伊朗強調核主權與安全 設兩大談判底線
面對國際譴責,伊朗則反控IAEA「漠視美以聯軍對伊核設施的襲擊」,並指出6月12日IAEA通過指控伊朗違反核協議的決議,形同給了以色列13日展開空襲的藉口。伊朗國會議員表示,若要恢復與IAEA的合作,伊朗有兩大前提條件:一是保障核計畫與科學家安全,二是國際必須承認伊朗根據國際法擁有濃縮鈾的正當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塔赫特-拉凡奇日前對美媒NBC表示,伊朗依然支持外交手段,強調「我們支持對話」,釋出願與美方重返談判桌的訊號。然而,實際行動上,德黑蘭的舉措卻更加強硬,外界擔憂這僅是「拖延戰術」,以爭取時間重建核能力。
高濃縮鈾存量驚人 製造數枚核彈已非不可能
IAEA早在5月的報告中已指出,伊朗境內存在約超過400公斤、純度高達60%的濃縮鈾,這一數值距離可製造核武的90%純度門檻僅一步之遙。雖然該報告未能直接證實伊朗正在打造核彈,但專家警告,這些高純度濃縮鈾若進一步提煉,將足以製造數枚核彈。
此外,美國情報單位與商業衛星業者持續監控伊朗核設施的現況。馬薩爾科技6月29日所拍攝的衛星圖像顯示,福爾多核設施仍在持續作業,顯示伊朗儘管在多處設施遭襲後,並未完全停擺。IAEA署長葛羅西在6月27日亦警告:「伊朗可能仍有能力在數個月內恢復濃縮鈾的生產。」
地下化趨勢加劇 核查難度大幅提升
多位防核武專家指出,空襲伊朗核設施雖可削弱其短期能力,但反而可能促使伊朗加速「核設施地下化」,大幅增加核查與打擊的難度。過去類似的戰略對北韓與伊拉克都曾造成反效果。
川普聲稱空襲已「摧毀」伊朗核能力,但IAEA與歐洲國家則持保留態度,認為伊朗核計畫只是暫時延遲,而非根本終結。
美以聯手應對?川普與內唐亞胡會晤前夕升溫
川普已明言,伊朗希望與他會面,意味著德黑蘭仍想藉由外交緩解制裁壓力。但在實質行動上,伊朗不僅未讓步,反而步步進逼——這使得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合作備受矚目。
外界預期,川普與內唐亞胡7月7日的會晤,將圍繞伊朗議題進行深度磋商。兩國是否將啟動新一輪聯合行動?是否加大對伊朗的制裁與軍事威懾?都是觀察重點。
國際能源與軍事平衡雙重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危機升溫同時,OPEC+於4日宣布自8月起日增產原油54.8萬桶,增幅高於市場預期。這項策略不僅為緩解夏季需求高峰,也被部分觀察者解讀為對地緣政治緊張可能造成能源短缺的預防性調整。
伊朗核危機正進入新階段:國際監督崩解、高濃縮鈾存量巨大、設施持續運轉,加上美以軍事壓力同步升溫,令整體局勢撲朔迷離。在川普強硬立場與伊朗模糊戰術交織之下,中東再度站在核擴散與地區衝突的十字路口。未來數週,德黑蘭是否真將重啟核武計畫?或是否與美方回到談判桌?恐將成為左右中東和平與全球安全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