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內幕節目,我是禹同。
哈德遜研究所是美國白宮重要的智囊團之一,對白宮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近日,哈德遜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員及副主管邁克.沃森發出呼籲,美國政府應該「為一場持久的戰爭做好準備」,而且他說,「如果我們不能對中(共)國形成威懾,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了」。
那麼,他為甚麼會發出這樣的警告,他又看到了甚麼重要的問題,咱們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邁克.沃森的觀點。
美國應該做好準備
7月25日,邁克.沃森撰寫文章,標題就是《為一場漫長的戰爭做準備》。他向美國提醒說,「自從俄羅斯重新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年多,伊朗對以色列的戰爭也已持續了將近兩年。美國的盟友和夥伴正在為缺乏準備付出鮮血的代價。如果我們不能威懾中(共)國,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了」。
文章指出,「烏克蘭和中東當前的戰爭提醒我們,不要聽信速戰速決的『海妖之歌』——正是這種幻想曾將軸心國引向滅亡。普京在2022年2月發起的閃電攻勢早期就宣告失敗,隨後戰爭造成了25萬俄羅斯人死亡,另有70萬人受傷。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部長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指出,儘管軍費支出激增,但是「我們基本上已經處於陷入衰退的邊緣」。
除了俄羅斯烏克蘭戰場,再來看看中東方向,看看中共點的第二把火。
邁克.沃森文章說,「今年6月,以色列的所謂『十二日戰爭』看似對伊朗的快速勝利,但實際上只是伊朗及其代理人在2023年10月7日發起的一場戰爭中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仍在持續。核武器在這兩場衝突中確實阻止了某些類型的攻擊,但並未使常規防禦變得過時。
1936年,丘吉爾在下議院提及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時說:『這就是軍火生產的歷史:第一年,幾乎甚麼都沒有;第二年,不多,但總算有了一些;第三年,幾乎能滿足所需了;第四年,多得超過所需。』」
實際上,丘吉爾還說過「如果一個國家不在戰爭之前做好準備,那它就只能在戰爭之後倉促應對,並且只能感激時間還來得及。」
邁克.沃森針對目前的全球形勢這樣分析:
「全球局勢正再次滑向災難的邊緣。歐洲正在經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中東深陷一場曠日持久且血腥的衝突,而紅色中國正不懈地為戰爭做準備。自由世界的領導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未能妥善應對挑戰,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此喪生。四十年後,領導人終於在關鍵時刻醒悟。今天的當權者應竭盡所能做好準備,以此防止最糟糕的局面發生。」
在分享這些美國重要智庫的觀點時,我們發現,與中共的宣傳文章相比,我們總是能看到美國人、美國軍隊在認真檢討自己存在的潛在問題,甚至讓人從表面上感覺,「是不是把自己說的問題太大了」
美國的特殊文化
其實,美國五角大樓前臺灣科科長胡振東曾經在臺灣節目中,曝出美軍內幕,正好可以解釋邁克.沃森的觀點。
胡振東告訴主持人,美國和中共國的文化不一樣,在美國的時候,常常一兵推,突然就告訴你,你這個被打掉了。你質疑說:敵人怎麼打得掉?他告訴你,不用管,你就這樣打。
胡振東還說,美國兵推「喜歡做最壞的假設,總是最壞的(假設),像我們在兵推方面,美國的文化是找到你(自己)的弱點,你越難越好」。
咱們再來看看中共的宣傳文章,簡直是把自己說成是天下第一。其實咱們客觀想一想,中共多少年沒有打仗了,而美軍方面呢?其實雙方的實力有目共睹,但是美國人厲害的地方在於,即便這樣,不但沒有驕傲情緒,甚至比中共對自己審視還要嚴格,那麼美國越這樣,它的贏面就越大。
邁克.沃森接下來的文章,也是類似的觀點,他說:
「美國的軍工產業早已為此做了精密而周到的準備。五角大樓致力於打造能夠以最小風險打擊敵人的軍力,這一目標已相當成功。以色列在伊朗上空的行動證明,F-35隱形戰鬥機能夠擊敗全球最先進的防空系統。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也展現了驚人威力,哪怕是像B-2轟炸機這樣比較舊的裝備,展現了它所擁有的驚人威力。而美國的防空系統在東歐和中東的實戰中也已經證明了自身的可靠性。」
說到這裡,文章話鋒一轉,強調說:
「但如果習近平發動戰爭,這些可能還不夠。有一些公開可查的估算警告稱,美軍在開戰後僅數天或數週內就可能耗盡遠程導彈。印太司令部司令薩繆爾.帕帕羅上將在5月表示:『以我們現在擁有的部隊規模,美國將在衝突中取得勝利。』但他也指出,『所有關鍵戰力要素的未來發展趨勢都令人擔憂。』
有關與中共衝突的預測(例如圍繞臺灣的戰事)大多集中於擊退最初的中共進攻。雖然這很重要,但遠遠不夠。正如二戰中許多參戰國所發現的那樣,幾乎沒有哪個大國會在第一擊中就垮掉,而『速勝論』大多數時候都是失敗的。
軸心國兩強曾錯誤地認為可以憑藉閃擊戰達成目的。但他們失敗了,戰爭不僅加劇而且擴大,最後他們不得不把全部力量投入到一場原本急於避免的戰爭泥潭中」。
文章中以日本舉例說明:
「日本的國防規劃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觀察到歐洲的慘烈戰況後深感震驚。他們更希望通過短暫而決定性的戰爭達成目標——正如他們在1895年從中國手中奪取了臺灣、十年後從俄羅斯手中奪取亞洲大陸部分地區所做的那樣——但他們擔心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國將不得不捲入一場如歐洲戰場那樣漫長的全面戰爭。一個最初規模不大但意志堅定的集團執著於獲取滿洲,並以此為基礎擴張帝國。
他們為全面戰爭做準備的計畫需要再贏得幾場速戰速決的勝利。1931年對滿洲的奪取是一次成功,但這也在中國引發了難以平息的強烈憤怒。1937年,日本陸軍決定解決這一爭端。他們派出三個師團攻占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並預期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將提出和解。他們預測這場軍事行動會持續三個月,耗資約一億日元。」
然而他們錯了,他們遇到的這個中國領導人,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樣,叫做「介石」,咱們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很多人不知道「介石」的意思就是「耿介如石」。
《易經》上說:「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形容堅定不拔,操守堅貞。
而蔣介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堅定不拔」,日本希望中國投降,偏偏遇到了最硬的骨頭,遇到了無數不投降的中華民國軍民。
邁克.沃森在文章說到:
「然而,東京卻引發了一場恰恰是他們最不想面對的、曠日持久的戰爭——一種他們明知自己尚未做好準備的全面戰爭。雖然北京陷落,但蔣介石並未屈服。到了1938年初,日本意識到自己還必須再增編20個師團,年度預算也從27.7億日元暴漲到83.6億日元。但即使這樣仍然不夠:日本軍隊占領了中國大部分海岸線並攻陷了蔣的首都南京,在那裡大肆屠殺和虐待平民,但中國仍未屈服。
這場對華戰爭很快就脫離了任何日本原本理性的政策目標,只剩下一點——避免在面對這個原本被輕視的對手時失敗。日本的工業規劃者很快意識到,即使徹底整合中國經濟,日本仍然會對其美英對手的資源嚴重依賴。石油問題尤為嚴重,而日本通過奪取東南亞的歐洲殖民地來獲取石油的行動,引發了美國的石油禁運,幾乎讓日本的戰爭機器癱瘓。
東京因低估中國的抗戰意志而陷入泥潭,又因誤判美國而自取滅亡。」
那麼,美國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又有甚麼好的經驗呢?
文章說,「(美國)進攻日本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美國為持久戰爭制定的戰略成果在1945年夏天得到了充分體現。1940年,羅斯福宣布美國將每年生產5萬架飛機,這一目標起初遭到廣泛質疑。而在巔峰時期,美國一年生產了9.5萬架飛機。經過多年的艱難研發,B-29重型轟炸機——這場戰爭中美國最昂貴的武器系統——滿布日本上空,用燃燒彈系統性地摧毀了日本幾乎所有城市。而廣島和長崎都被一架搭載終極神奇武器,也就是搭載著原子彈的B-29徹底毀滅」。
邁克.沃森通過這樣正反兩種例子,向美國發出呼籲,要做好和中共長期戰爭的充足準備,而他在近期的另外一篇文章,則向中共發出認真警告。
他說,「共產主義中國對朝鮮戰爭進行了近乎痴迷的研究,主要是因為中共軍隊除了朝鮮戰爭,幾乎沒有與美軍正面對抗的經歷。
希望北京已經認識到,儘管美國民眾有時會對國際事務失去興趣,但一旦遭到攻擊,他們會以極大的憤怒做出回應。容忍某一戰區的侵略行為,也可能會對北京的其他戰略目標造成挫敗:在朝鮮發動進攻之前,臺灣看起來岌岌可危,但當美國向西太平洋大量增兵之後,進攻臺灣便變得不可能了」。
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歡迎您訂閱這個頻道。我們的節目每週一和週五固定播出,如果您喜歡這個節目,請幫我們點個讚,以上是今天的中國內幕節目,感謝您的收看,讓我們下一次節目再見。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
来源:中國內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