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閏月雙春年,五人要躲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閏月和雙春年往往被視為特殊的年份,蘊含著民間智慧和禁忌。2025年恰逢閏六月,又是個雙春年,民間流傳著「閏月雙春年,五人要躲秋」的說法。那麼,這「五人」究竟指的是哪些人?又為何要「躲秋」呢?
俗語:「閏月雙春年 五人要躲秋」
「躲秋」是指在立秋這一天,特定屬相或年齡的人要避免外出,避免參加紅白喜事等重大活動,以躲避可能的不利影響。
2025年閏六月,按照黃曆計算,立秋在8月7日左右到來。根據民俗專家的說法,這一年需要「躲秋」的五類人主要包括:
第一類:屬龍的人
2025年是乙巳蛇年,蛇與龍在十二地支中相刑,稱為「龍蛇相鬥」。民間認為屬龍者在蛇年立秋時容易遭遇口舌是非或健康波動。特別是1952年(壬辰)、1964年(甲辰)、1976年(丙辰)、1988年(戊辰)、2000年(庚辰)出生的屬龍人,更需注意避免在立秋當日進行重要決策或遠行。
第二類:屬虎的人
虎與蛇在生肖關係中構成「寅巳相害」,傳統命理學認為這種組合會帶來隱性的能量衝突。2025年立秋時節,屬虎者(特別是1962年壬寅、1974年甲寅、1986年丙寅、1998年戊寅、2010年庚寅年出生)容易感到情緒煩躁或精力不濟,建議減少應酬,保持心態平和。
第三類:年齡逢「九」之人
民間有「明九暗九」之說,即虛歲帶九(如29、39、49歲)或九的倍數(如27、36、45歲)被視為運勢轉折點。2025年虛歲27、36、45、54等年齡者,在閏六月這個特殊月份裡,立秋當天氣場轉換劇烈,傳統上建議靜養避災。比如1998年出生的屬虎人,2025年虛歲28(暗藏「暗九」),便屬於需要關注的群體。
第四類:孕婦
古代醫典《黃帝內經》強調「秋刑」對胎元的影響,認為立秋時節自然界陽氣收斂,孕婦體質特殊,容易受到季節交替的負面影響。現代科學雖直至現代,許多地區仍保留著孕婦立秋日不外出、不接觸喪事的習俗,以求母嬰平安。
第五類: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中醫理論認為「秋主燥金」,立秋後燥氣漸盛,對肺系疾病患者影響較大。2025年閏六月延長了夏季濕熱時間,立秋時氣候突變可能加重慢性病。因此,65歲以上且患有呼吸系統或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傳統上建議立秋當日避免晨練和情緒激動。
今天(8月7日)是「立秋」之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結語
「躲秋」習俗反映了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源於古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對天干地支的信仰,認為立秋是陰陽轉換的關鍵節點,氣場變化劇烈,某些人容易受到衝擊。
社交媒體調查顯示,約65%的90後認為「躲秋」是文化傳承而非必須遵守的禁忌。但這些民俗的確蘊含著「天人相應」理念,對於現代人調節生活節奏仍具有啟示意義。
今天就是「立秋」之日。2025年這個特殊的閏月、雙春年,我們無論是選擇遵循古禮「躲秋」,還是以科學方式應對季節更替,核心都在於對生命規律的尊重與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