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照相館。(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 fuyin)
一段長達4分鐘的影片,猶如一根點燃火藥桶的導火索,從四川江油一路燃燒至全中國,甚至波及全球華人圈與國際媒體。這段影片記錄了一位14歲少女在廢棄場地被多名未成年施暴者毆打、羞辱,持續時間長達四小時,而施暴者之後僅被警方短暫帶走,不到20分鐘便全數釋放。警方的說辭是:施暴者皆未滿14歲,依法不予追責。被害少女的母親是聾啞人士,無力控訴,雙親最終選擇跪求政府為女兒討公道。
這不是一起單純的霸淩事件,它赤裸揭露了中國當前司法、警政、媒體與整體治理機制的深層病灶。當地群情激憤,數千人上街抗議,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這起事件也迅速登上BBC、衛報、《阿拉伯新聞》、ABC中文網等國際媒體的頭條,甚至在日本地鐵、臺灣媒體、X平臺等地全面發酵。這不僅是對一個地區司法失靈的抗議,更是對一個體制根基的徹底質疑。
「未滿14歲」=無責任?
中國《刑法》對未成年人有特別保護,未滿14歲者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江油事件引爆的爭議在於,這項制度性寬容是否被濫用甚至庇護了惡行?當行為已經超越「孩子胡鬧」的範疇,當暴力、性羞辱、長時間虐待的行為出現在鏡頭中,當被害人的家庭無力發聲,而官方唯一的反應竟是「不予立案」,社會的怒火就不再是針對個案,而是針對體制本身。
警方聲稱施暴者與家長皆為普通家庭,但網路爆料迅速揭露:其中多人疑為當地公安高官——如副局長、政委李勇等人的子女。這些消息雖尚未被官方證實,卻因官方封鎖資訊、輿論控管、打壓示威,使得「真相」始終籠罩在不透明之中。當人民感受到不是法律不公,而是法律根本不存在,民間自發的調查與抗爭就會變得義無反顧。
北戴河度假泡影?
江油事件發生之際,正值中共高層北戴河休會期間。本應是靜養與布局的時節,卻因這起地方事件擾亂了中央的「度假節奏」。據時評人蔡勝坤透露,北戴河會議氣氛異常緊張,習近平本人震怒,下令將事件定性為「四川版溫安事件」,四川省委維穩專案組緊急進駐江油,市委書記已遭撤職。
然而,火勢早已蔓延。事件延燒的速度與廣度,堪稱六四事件以來最具規模的全國性社會動員。網民自發聲援,海外民主運動人士呼籲國際社會展開獨立調查,有駭客曝光了參與鎮壓者的個資,甚至傳出當局排查國企內部有無「境外勢力」介入。中國這部試圖靠封鎖與維穩維持穩定的機器,再次顯露出其無力應對社會正義訴求的本質缺陷。
中美對照 暴行之後 體制見分曉
同樣是青少年施暴事件,另一場發生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案件形成了鮮明對照。日前,八名不良少年在街頭圍毆一位女子,幸得馬斯克團隊成員克里斯特英勇相救,雖身受重傷,仍成功挽救了被害者。事件曝光後,美國社會群起關注,川普總統發文痛批DC治安失控,並呼籲改變法律,主張14歲以上少年犯應以成年罪名重判。同時,DC警方迅速拘捕嫌犯,並持續追緝在逃者。
這場事件所體現的,是一個法治社會對暴力零容忍的制度反應。無論加害人背景如何,其家長是否有權有勢,在美國社會中無法阻擋司法流程的展開。相對地,中國的體制不但無力約束惡行,還往往成為保護施暴者的同謀——這正是江油事件激起民憤的根本原因。
中共的「維穩邏輯」與社會正義的對撞
江油事件不只是社會事件,更是一場結構性體制危機的縮影。中共的政治邏輯始終是「維穩優先」,即便是在面對赤裸裸的暴力、社會憤怒與國際輿論的時刻,第一反應仍是壓制消息、控制局面,而非主持公道。這種治國思維,讓人民逐漸喪失對法律與政府的信任。
江油成為了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司法制度的虛偽、媒體的失聲、警察的選擇性執法、官員的權力傲慢,也讓那些仍對中共體制抱有幻想的臺灣人與海外華人,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拒絕面對真相、不願還原公義的政權,真的能帶來安定與繁榮嗎?
從江油到世界的覺醒
這起發生在川西小城的案件,最終卻引發了全球華人共同的情緒共鳴,這說明——人性、正義與對暴政的憤怒,是跨越國界的。江油不是孤島,它是中國社會積壓已久的不公與壓抑的一次爆發。
這場悲劇或許會被官方用維穩與淡化處理掩蓋,但留在人民心中的記憶與怒火,不會這麼輕易熄滅。對於那些仍在喊出「我們的孩子也可能是下一個江油女孩」的人來說,這場事件不僅不能被遺忘,更應該成為全民反思的起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