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軍(右)在紐約宣言發布儀式現場發言。(全民抵抗運動X賬號)
【看中國2025年8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採訪報導)四川省江油市近日的抗議活動因校園霸凌事件引發,卻在24小時內被當局暴力鎮壓,引發全球華人社區的廣泛關注。在這一背景下,8月8日上午10點,紐約中央公園迎來《全民反抗運動宣言》的全球首場發布儀式。同一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舊金山、洛杉磯、英國倫敦、德國柏林、加拿大多倫多也同步舉行宣言發布儀式。《看中國》採訪了全球活動發起人、中國行動發言人邱家軍與多倫多協辦方公民會理事林秦,談談這次全球活動的意義與抗爭戰略。
全球同步行動在加州雕塑公園的現場(全民抵抗行動X賬號)
邱家軍,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任該校副教授。2016年赴美國杜克大學訪學後,他於2017年創立自媒體,傳播自由民主、反專制思想。他坦言,自媒體難以對抗中共的專制機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專制組織,個體抗爭很難成功,必須構建有組織的反對派聯盟,」邱家軍告訴《看中國》。這促使他創立「中國行動」,聯合志同道合者,倡導合力抗爭推翻中共專制政權,建立自由民主社會。
邱家軍提出三步抗爭戰略:通過自媒體和推特傳播理念,國內「習近平走人」舉牌行動或受其啟發;組建團隊探討策略;聯合民運團體、NGO及民主國家,開展聯動抗爭。他對國內聯繫充滿信心,強調需結合江油、蒲城事件,增強效果。
近期的四川江油事件凸顯在目前中共面臨經濟下行,高壓制度下底層百姓怒火一觸即發的危機。該事件起因為一名弱勢少女因校園霸凌遭受羞辱,施暴者囂張錄視頻宣稱「20分鐘就出來了」,受害者父母在市政府前下跪求公道,激起民眾抗議。然而,抗議迅速被特警以警棍和辣椒水鎮壓,抗議者被拖至運畜卡車,信息被軍用信號干擾車阻斷。邱家軍認為,江油民眾起來抗爭本身是好事,但也反映出中國人抗爭的侷限性:高壓環境下不公引發的抗爭頻發,但缺乏組織性,易被強力鎮壓,無法撼動中共獨裁體制。他引用研究指出,當超過3.5%人口參與街頭抗爭,有效性將大增。中國行動希望整合零散抗爭,形成群體性運動。
《全民反抗運動宣言》的發布是這一願景的起點。邱家軍解釋,「這不僅是一份宣言,更是一場動員,要讓人民擺脫專制,開創民主新紀元,」他說道。宣言譴責中共的高壓統治、數字監控、對西藏、新疆、香港的人權迫害及對臺灣的威脅,提出罷工、罷課、罷市、拒絕服從、數字反抗等方式,呼籲海外華人動員國際資源支持國內抗爭。
海外青年反共組織多倫多公民會作為協辦方,也於週五晚在當地一圖書館舉辦《全民反抗運動宣言》發布儀式,同步參與此次全球行動。大陸留學生、公民會理事之一林秦表示,「它用平和的語言列舉了中共對社會的傷害,如民營企業家無保障,內容全面。」她表示,這有助於團結更多人。談及江油事件,林秦認為其展現了抗爭手段的多樣化趨勢,民眾聚集規模在擴大,儘管被鎮壓,仍是希望的火種,相信事件能激發更多人覺醒。
公民會於2019年萌芽,2022年在多倫多正式註冊為非營利組織,多為大陸留學生。林秦觀察,幾乎每個月有新成員加入,活動期間尤為活躍,顯示年輕一代的覺醒趨勢。
林秦的個人經歷折射了年輕一代的轉變。2022年10月出國前,她還是一名「小粉紅」,受國內教育灌輸影響。出國後,她想起初中歷史老師的一句「建國前學生運動定性為好,建國後學生運動一律定性為壞」觸發她通過油管、維基百科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國內教育將歷史嚴重扭曲。「一個系統性灌輸錯誤理念的教育是不對的,就該站出來反抗,」她說。她承認國內抗爭成本高,但認為專制的不公與非法性不容忽視。她通過戴口罩、墨鏡等方式保護自己參與活動,逐步克服恐懼。她舉例,初次在大學裡貼六四海報時極為害怕,後來就變得越來越勇敢。
在數字抗爭方面,林秦展現了年輕一代的技術優勢。她親手搭建公民會官網,併進行搜索引擎優化(SEO)。她認為,網路時代為抗爭提供了空間,如臺灣網友搭建的六四留言網站,讓年輕人感受到集體記憶的力量;推特賬號也可以成為新聞發布與討論平臺。她強調,對於年輕一代,建網頁、博客留存信息不是難事,不僅意義重大,也能凝聚抗爭聲音。
儘管面臨中共高效維穩與跨國鎮壓,如中共在多國設有海外警察站,林秦表示不會因此退縮。她坦言,初涉抗爭時恐懼無處不在,但通過理性思考與風險管理,完全可以克服恐懼。她引用公民會創會會長楊若暉的一句話:「反共應是人之常情。」她表示,樂見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公民會,自己也會堅持走在反共的路上,無論代價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