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苦經磨的醇香——對咖啡最初的記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些天和網友們熱議各種咖啡的味道,不禁讓我想起我印象裡最苦的咖啡永遠都是3歲時在奶奶家喝的自製咖啡。
那是在文革末期,街上一片肅殺的景象。一個星期天,我們一家和平時一樣進城看望爺爺奶奶。姑姑叔叔們也在,一大家子人都湊齊了。可是這次很特別,不知奶奶從哪裡得到一個小包包,裡面都是半球形的豆子,大人們告訴我們這群孩子,那是咖啡豆。原來咖啡真的是棕色的,難怪棕色叫咖啡色。我和表姐竊竊私語,不知道我們家怎麼會有咖啡,電影裡那都是和」資產階級臭思想」聯繫在一起的。
只見姑姑們在廚房裡忙碌,熟練地用一個小工具放上豆子,噶啦噶啦地攪,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咖啡磨。我們才知道奶奶家裡竟然藏著這個東西!奶奶家曾經被抄過,看來造反派們都不懂這個工具是做甚麽的,沒有拿走。
姑姑們開始煮咖啡了,香味逐漸飄散出來。煮了很久,越煮越香。這時我們這群孩子已經想不起甚麽」臭思想」的事了,這分明是香的嘛!我們各個垂涎欲滴,就等著大人分給我們這香得令人陶醉的飲料解解饞。在那淒冷的年代,這熱騰騰的蒸汽熏出來的醇香是怎樣一種溫馨的感覺?
咖啡終於煮好了,我們每人都分到了一小杯。孩子們片刻不能等待,興奮地端起杯子一喝,我和兄弟姐妹們立刻都咧了嘴。這也太苦的吧!苦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媽媽一次次地給我加糖,可還是解不掉這個苦味。那時家裡沒有牛奶,那直逼人心的苦味任憑加多少糖都得不到軟化。更何況糖是限量供應的,媽媽每次都是象徵性地給我加一點,加的次數多似乎應該有很多糖,但其實沒多少。最後我只能放棄了。但是這麼稀罕的東西絕不能浪費,媽媽幫我把咖啡喝了,表情好像在喝藥。
人生中第一次喝咖啡的經歷,在我的記憶裡留下了最最香和最最苦的印象。之後很多年,我都不敢喝咖啡。
八十年代,中國的電視裡出現了雀巢咖啡的廣告,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咖啡是要加咖啡伴侶來變得潤滑的。
叔叔姑姑們卻興奮地像一群孩子,告訴我們這群少年:「我們小時候喝的牛奶就是這種畫著一個小鳥窩兒的奶粉!」他們似乎找回了自己童年時的快樂,而我們這群少年全都鬱悶了。啊?我們不是「祖國的花朵」嗎?不是「被共產黨解放後過上了幸福生活」嗎?怎麼我們小時候只有糊糊吃,沒有牛奶和咖啡,而我們的父輩的童年卻有呢?在我們小時候,再有錢也沒處買雀巢咖啡啊!八十年代的中國,市面上仍然買不到我們父輩們曾經喝過的雀巢奶粉啊!而且我們此時已經知道我們的祖輩根本不是甚麽「剝削階級」,只是靠自己聰明才智掙錢的工薪階層。
加拿大的牛奶全都是沒有激素、抗生素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後來在中國,我因為說真話而遭到政治打壓,歷經磨難後來到了自由和平的加拿大。生活在加拿大,咖啡是家常便飯,隨手就可以打出一杯咖啡。但是,卻再也聽不到手工磨咖啡的哢啦聲,感受不到那烹煮時香氣漸濃的過程,也沒有那麼多親人一起等待和分享的快樂了。
但是加拿大的牛奶全都是沒有激素、抗生素的。有病的牛都要被帶走,產的奶都要排掉,病癒後還要等抗生素指標正常才能回到場區。有機奶和無機奶的區別只是牛吃的飼料有沒有化學成分。這裡的野花蜂蜜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是蜜蜂們從沒有化肥農藥的原野上採來的。有上好的牛奶和稠稠的生蜂蜜為伴,咖啡的苦味被中和或遮掩了,只留下了醇香和一種返璞歸真的清純。這樣的咖啡,怎能不每天享用呢?
一次看到一篇叫「咖啡先生「的文章,說咖啡的馥郁芳香是他心裏裝了很多苦、又歷經磨礪和焙烤的錘煉的緣故。沒有這樣的苦難,也就沒有這樣的醇香。或許是這樣吧!
責任編輯:笙歌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