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還是「滅人」?廣東防疫運動再陷極端化爭議(圖)

作者:中國數字時代 發表:2025-08-27 10: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蚊子
中國滅蚊標語(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27日訊】廣東佛山出現的基孔肯亞熱疫情已延續了一個多月,最近一週全省新增報告336例本地個案(佛山206例),未報告重症和死亡個案。基孔肯亞熱作為一種以白紋伊蚊為傳播媒介的急性傳染病,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可在1-2週內自行恢復,但新生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環傳播,在治療方面既無特效藥,也無疫苗(未獲批)。而今年廣東入夏後,間歇期導致積水增加,蚊蟲滋生加速,病毒擴散與傳播一時間也加劇。隨著疫情擴散,8月2日廣東省召開愛國衛生運動工作會議,提出要「全力打贏疫情攻堅戰、阻擊戰、殲滅戰」,並強調「全民動員」。這種熟悉的宣傳語言術,讓廣大網友直呼「好像又回到了防疫新冠疫情時期」。

隨後,廣東各市的「運動式防疫」愈演愈烈,各種奇招狠招昏招輪番上陣:全市集中噴灑殺蟲劑、給下水道裝蚊子防紗網、逐個入戶排查積水(甚至破門換鎖)、清理陽臺的私人綠植、砍伐樹木數十個冷巷、凌晨上門給小孩抽血、出動吊機搬走天臺雜物、用彈弓房向頂射滅蚊包、投放外來物種「食蚊魚」、全村集體居家點蚊香、直接用水泥將居民菜地封死……比新冠時期的防疫手段有過之而無及。有網友感慨,看來官方是希望將即將上億年的蚊子給徹底清零。然而,疫情期間那段「不正確的集體記憶」多次告誡我們:權力的愚昧無知與恣意妄為,必然釀成更嚴重的失控結果。對於即將到來的「運動式滅蚊」而言,潛在的風險不僅難以實現目標,還可能帶來生態災難與風險。

有媒體注意到,早在2019年,官媒就宣布廣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廠」,每週可生產1000萬隻蚊子。該工廠向大力投放絕育雄蚊子,試圖實現「以蚊滅蚊」的效果。研究成果引發了一定關注,因為在國際範圍內,此前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現場釋放實驗。2024年10月,《羊城晚報》報導稱,廣州峽石村有一個專業團隊,每週會投放三五十萬隻蚊子,以登熱傳播,並出現這種方式已堅持了長達7年。而目前基孔肯亞熱疫情高峰的佛山市,距離石村周邊僅40餘公里。對此,有網友質疑:常態化、長期投放如此龐大的恐怖子數量,會反過來不會畢竟基孔肯亞熱與登革熱的傳播途徑極為重要。更何況,「以滅蚊子」的效果究竟如何保證呢?萬一所謂的「益蚊」投放,並沒有明顯減少吸血蚊子群體,豈不是適得其反?

網友的質疑很合理,但在官方口徑裡,「以蚊滅蚊」始終被描述為一種「百利無一害」的尖端生物防治技術。就在上月底,央視還稱佛山市已投放大量華麗巨型蚊子,這種蚊子「不吸、不侵擾人畜血、但食蚊」,能實現所謂「科學滅蚊」的效果。微博話題下,有網友指出:人為改變生態鏈、增加殺戮物種數量,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後果,就類似於蝴蝶效應一般,過度破壞恐將反噬自身。然而,廣東多地的集中消殺行動早已凸顯了這種「反科學」矛盾:消同伴手持噴槍滿城噴灑,卻只戴著簡易口罩,眼部防護,偶爾對人群噴灑。而那些含有擬除蟲菊成分的藥劑,對環境中的所有人都有輕微毒性。正因為如此,有網友發出尖銳質問:「滅蚊運動」到底是滅蚊,滅還是人?更誇張的是,佛山開始要求對患者集中留院隔離,而這一切都以「科學」在此背景下,許多網友聯想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那臭場名昭著的「最終除四害」運動。麻雀表現被真正清零,但隨之而來的生態惡果迅速出現。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科學問題未得到充分的救援,卻被裹挾進行了一場政治極端處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數字時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