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圖)

作者:宋國誠 發表:2025-09-02 09: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民黨
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英年早逝的張大飛(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5年9月2日訊】今年是抗戰勝利80週年,根據中共解放軍報消息,「解放軍出版社」近日修訂再版《中國抗日戰爭史》,聲稱該書展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的光輝形象」,再度強化其抗戰的敘事立場。報導宣稱,該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獨特的軍事視角、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嚴謹的史學邏輯,客觀記述中國人民14年浴血奮戰的鬥爭史」,凸顯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的光輝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將於9月3日舉行閱兵。國台辦不忘順勢向臺灣統戰。宣稱將邀請臺灣民眾出席閱兵儀式。換言之,閱兵之外還特意展示「一個中國」的原則,向臺灣炫耀其窮兵黷武的軍容與實力。

中共抗戰歷史的「僭越敘事學」

前述報導所謂「獨特的軍事視角」和「嚴謹的史學邏輯」,與所謂「唯物辯證法」毫無關聯,實際上是中共對抗戰歷史的篡改和變造,我稱之為「僭越敘事學」。面對這種虛構論述,必須採取「解構敘事」(deconstructive narration)予以揭穿和重構。

80年來,中共從未停滯一種漸進式的歷史話語變造運動,尤其是近年來,中共的抗戰敍事經歷了「僭越的敍事轉換」,這是由中共官方、宣傳機器、御用學者和聽命機構,歷史教育人員等等所合謀的「篡史共業集團」。從「結構語言學」的學理論之,中共就是運用「能指」(signifier,抗戰者)─所指(signified,抗日戰爭)」之間指涉關係的轉換,由首先擴大「所指」(抗日戰爭)的時間幅度,將抗戰8年變為14年,再對早期「國民政府領導抗日」(能指),置入補充性的新能指(敵後戰場),通過對「敵後戰場」的強化灌輸和單向宣傳,逐步以「敵後戰場」侵蝕「正面戰場」的敘事地位並取而代之,最終形成「中共是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虛偽論述。

這就是中共不斷修訂和再版「中國抗日戰爭史」的原因,也就是凸出「敵後戰場」的游擊戰並誇大其歷史作用,以類似「消極抗戰」的捏造之詞,將國軍抗戰的貢獻邊緣化、降格化,進而竊佔國民政府領導抗日戰爭的正統地位,以偏蓋全、變賊為王。

中共竄史三策略

中共的僭越敘事,主要採取三種策略:竄改史實、污蔑抗日名將、消滅國軍抗戰史跡。

1,毛澤東是竄改抗戰史實的始祖

在抗戰還未結束之前,中共就開始竄改史實。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的報告:《論聯合政府》一文中,就黑白顛倒的提出:「共產黨領導的武力和民眾已成了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這就是「中流砥柱」一詞的由來。

當年8月13日,在「共產國際」的情報通知並預知日本即將投降之下,毛澤東趕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兩天,發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文告,後又撰寫一篇從這份文告摘錄出來的文章:《桃子該由誰摘》,指出「抗戰勝利屬於人民,蔣介石在抗戰時期袖手旁觀,等待勝利,保存實力,準備內戰」云云。說蔣委員長「袖手旁觀」,這種欺世謊言竟也說得出口!但卻證明毛澤東抗戰還沒有結束就開始篡奪抗戰史實,目的是破壞蔣介石接收日本投降的權力(受降權),並準備發動內戰。實際上,袖手旁觀的正是毛澤東自己,保存實力、準備內戰的正是毛澤東自己,下山摘桃子的也正是毛澤東自己。換言之,毛澤東把自己的陰謀和野心「倒掛」在蔣委員長身上!

2,敵後打游擊,也叫「中流砥柱」!?

中共宣稱在抗日戰爭的貢獻是:「開闢敵後戰場」,既然是「敵後」,也能叫「中流砥柱」?可有聽說敵後戰場「領導」正面戰場的論調嗎?正面作戰的不是主力,敵後打游擊的才叫主力,這是什麼「嚴謹的史學邏輯」?是什麼「唯物辯證法」?根本上就是「公然篡奪抗戰史實」!另外,依據抗日戰爭期間最高統帥部收到各戰區遭受共軍襲擊的正式電報,共有395次之多,這又證明中共所謂「敵後戰場」,根本就是「偷襲戰場」!

實際上,在抗日戰爭爆發時,在國家統一軍隊的體制下,中共的武裝力量不能叫做「工農紅軍」,否則即是「叛國」。中共的武裝力量頂多隻配稱為「游擊隊」。試問,光是一支敵後游擊隊,就能夠打敗強大的日軍嗎?光是這支「偽軍」,就能領導抗戰勝利嗎?試問,二戰期間,美國犧牲了多少兵力才打贏了太平洋戰爭?宣稱游擊隊打敗日本皇軍,十足是「抗戰神話的編造」!

實際上,在「政府軍」存在的狀態下,自稱「紅軍」就是叛軍,這正是國民政府清剿這種「國中有國、軍中有軍」之叛國行為的原因所在。直到抗戰爆發之後,為了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國民政府收編了中共的游擊武裝力量,中共才有了正式的番號,也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八路軍總數4.6萬人,新四軍人數1萬人,合計不過5.6萬人,光是這5.6萬人,就能打敗日本百萬大軍!(日本在華軍力最多達到200萬人),這又是史上聞所未聞的戰爭神話!

國共在抗戰中的犧牲成比例乎?

2015年,前總統馬英九在「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時發表講話,指出兩個重點:

(1)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將中正是國家領導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戰區統帥,在抗戰結束之前,下轄國民革命軍120個軍、354個師,此外尚有獨立旅、獨立團等,兵力達500萬人。以國共500萬:5.6萬的軍力對比,如果不是蔣委員長領導抗日,難道是躲在延安窯洞的毛澤東?

(2)依據中華民國國防部統計,八年抗戰期間,從「松滬會戰」起,國民革命軍與日軍歷經了22場重要會戰,1117次大型戰役,3萬8931次小型戰鬥,其中268位國軍將領殉國,321萬8125位官兵傷亡,中國人民死傷3000萬以上,這還不說中華民國第一代空軍、中央航空學校第一屆1700名畢業生,全數為國捐軀的悲壯故事!在臺灣「忠烈祠」紀念的268位抗日殉國將領中,只有出身黃埔一期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少將(中華民國追封),為掩護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撤退而犧牲(另一說是戰場上主動求死)。這種268:1的比例,中共竟妄稱領導抗日戰爭勝利!

被中共視為「頭號大右派」章伯鈞之女、知名作家章詒和,曾經在微博上發文:「依據日本公布二戰在華陣亡的人員數據:死於國軍之手為31萬8883人,死於共軍之手為851人……」。

章詒和還發布了相關詳細數據:在中共誇大宣傳的「百團大戰」中,共軍擊斃敵人302人,「平型關大捷」擊斃敵人167人,1938年「晉察冀秋季反圍攻」擊斃敵人39人……總共合計擊斃日寇599人,加上一些零星的小戰鬥,合計被共軍擊斃的日軍只有851人。章詒和指出,這些日軍死者都有姓名、年齡、家鄉、部隊、死亡地點、被誰所殺等等詳細記錄,顯示此一數據為真實記錄。

這一數字,比起國民革命軍第9戰區司令薛岳,僅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10幾萬人。比起由孫立人領導的新一軍,也就是「中國遠征軍」,在兩次緬甸戰爭中殲滅日軍3萬3千餘人,是什麼比例?

851:13萬3000人,這叫做「中流砥柱」?實際上應該稱之為「下流砥柱」!

實際上,所謂「平型關大捷」只是中共跨大戰果的篡改和宣傳。

依據張琪閔所撰《抗日戰爭之平型關戰鬥淺論》(《清流月刊》,民國104年7月號)所述:「平型關之戰」經中共特意宣傳,已成為世人盡知的大新聞、大戰鬥、大勝利。但經考證後,不過是林彪率115師於民國26年9月25日在東河南鎮小溝中,伏擊日軍第5師團非戰鬥部隊─陸上運輸隊,戰鬥半天,全部日軍(200至500人)多數殲滅或自殺,僅有一名被俘輕傷的日兵逃走。共軍傷亡約600餘人,收繳不到一百枝步槍及所運輸物資,如此而已。

又根據國民革命軍第15軍軍長劉茂恩將軍的《劉茂恩回憶錄》所詳述,18集團軍(八路軍)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所以在主戰場正面沒有見到他們的影子;……後林彪獲知敵軍輜重隊400來人,多數徒手,少數步槍,在蔡家峪落後,乃以以大嚇小的手法乘機出襲,虛晃一下就逃之夭夭。中共為了掩飾他們隨便逃走,後來竟誇大宣傳什麼‘平型關大捷’,以欺騙世人,從此便不聽中央,到處游來游去,襲擊國軍,破壞抗戰……。

中共不斷污蔑國軍將領! 

國軍抗日將領,包括薛岳、孫立人、張靈甫、廖耀湘、王耀武、胡璉、杜聿明、衛立煌、陳誠等眾多抗日名將,在中共抹黑宣傳之下,統統被打入「歷史反面人物」,甚至被污蔑為「戰犯」,僅僅因為在國共內戰時,這些將領參與對共產黨的作戰。在一部《遠征遠征》的電影中,甚至捏造孫立人將軍屠殺日俘2萬人!另外,依據郭廷鈺教授的《中國現代史》一書所記載:「1949年以後,遺留在大陸被中共殺害的國軍有300萬人,遺留在大陸的國民黨黨員被殺的有140萬人」。殺害國軍和國民黨員,這叫作「暴力殺害抗戰史實」!

破壞國軍的抗戰史跡

另外,位於雲南騰沖的「國殤墓園」安放著3346位抗日陣亡將士的忠骨,這個墓園經常被搗毀,不少將士的屍骨暴露於荒野。「岳麓山」附近的73軍陣亡將士紀念牌,埋葬著參加三次長沙大會戰為國捐軀的國軍將士的忠骨,在文革時也被紅衛兵搗毀。這種褻瀆民族英靈的政權,竟也敢自稱「中流砥柱」!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