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疏影動,風過碎波生。(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序:午後小坐,日影疏疏,四顧寂然,塵跡皆斷。惟風入林際,碎波相應,清響遠來,如在夢中。因倚幾久坐,心神恍惚,若將寐矣;起而長吟,覺塵世如寄,萬事皆輕。因成是詩,以識一時之感:
日高疏影動,風過碎波生。
山光人跡斷,木葉響聲泠。
久坐疑身寐,長吟意遠行。
因緣當朝事,客夢一身輕。
某周午後,在大廳坐候。平日人聲嘈雜的大廳卻是空無一人、落針可聞。我獨坐窗邊一桌,打開電腦辦公。不知時過多久,雙眼迷濛似睡。抬頭望遠,只見日頭高照、木葉蒙茸。久坐早已昏昏,於是起身向外,沿一小徑至湖邊,才覺此境非是萬籟俱寂——風過而松濤不絕於耳,湖波層層拍岸,不時有鳥啼。心有所感——人所退而自然方滋,心目有空方能見物。
頭頂翠葉鬱鬱蔥蔥,腳下樹蔭斑駁搖曳,風過林際而如過心間,沉鬱之感頓消。眼前之景令人想到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所描述的「初日照高林」,極目遠眺卻是見「山高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古韻悠悠,神思便飄渺起來。誠然,我定不是第一位立於此處的學子,「而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來馬來西亞後,鮮少有這樣靜心的時刻。倒也不全然因為課業繁忙,只是誘惑太多,自己又時時疲怠,便沉溺在塵世紛擾中難以自拔,不願也不敢沉下心神來自省,「靜坐常思己過」也成了空談。
這裡常年盛夏,草木四季蔥翠,不過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些參天古木的繁蔭下,積滿枯葉,像是夏日晴空中的一處罅隙,透露出了蕭瑟秋意。越是枝繁葉茂的樹,其下堆積的落葉愈多。花開花落,盛極而衰,一時心生悲意——「棋罷不知人換世」,人生不過電光火石、俯仰之間,自己卻苦苦執著這幻夢人世,難割難捨。
「一朝天子一朝臣」,今之視昔,何疑於後之視今?我又何嘗不是這一朝的臣子呢?功名利祿而身死為空,榮華富貴不過黃粱一夢,機關算盡反誤卿卿命,何苦窮盡一生,將自己困鎖於外物呢?客坐塵世,小住幾日便匆匆離去罷了。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因而仿劉長卿清麗淡遠的詩歌風格,作此五言律詩以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