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廢墟中的曙光(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9月16日訊】最近俄羅斯的19架無人機「進入」波蘭境內,引起波蘭的反擊和北約的強烈反應,東歐的形勢頓時劍拔弩張,因為俄羅斯也在此時進行名為「西方」的軍事演習,劍指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之間的地帶。
本來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但是當我在網上隨便瀏覽相關的帖子時,卻發現大部分人的評論都是「波蘭要完了哈哈」,「歷史上活該一直被虐」,「希望看到波蘭被再次閃擊」,等等。
看到這些評論我首先想說的是:餵餵,你們說這些話如果是為了吹捧俄羅斯,也不合適啊,上次閃擊波蘭的可是人類最罪惡的存在——納粹,你們確定要這麼類比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的社會有很多人,都嚴重缺乏最基本的善惡觀、是非觀。
我並不是說站在歐洲這一邊就算善良,但我們至少可以中立一點看待戰爭的罪惡。
首先,這是一場可能的戰爭,這不是過家家的兒戲,也不是弄幾個飛機大炮炸著玩,是會死人的!
很多人的心中,都沒有「人道主義「這個最基本的價值觀,而是充斥著野蠻的、原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他們看各種國際衝突,就像是在看一場熱鬧的球賽:興奮地點評,調侃誰會先倒下,誰會被打得鼻青臉腫。別人的家園和生命,就是他們茶餘飯後的消遣。
這種心態,本質上是一種病態的「戰爭浪漫主義」。他們把戰爭想像成某種熱血漫畫,把炮火當成煙花。在這種敘事下,戰爭失去了最本質的東西——血與淚。
我見過的所有老兵採訪視頻,都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希望發生任何戰爭,因為戰爭實在是太殘酷了。
俄烏戰爭爆發第一天,我就看到一個真實的視頻:在一群被炸毀的住宅樓下,有個男子拖著斷腿在地上痛苦爬行,嘴裡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嚎叫;旁邊一個老太太對著廢墟中自己家人的屍體,也在無力地哭訴。
根本沒有人理睬他們,他們就在硝煙中那樣自生自滅。
這就是戰爭,不管是哪一方,不管是誰進攻是誰防守,都有人在承受這樣的代價。
戰爭一旦真的爆發,你會親眼看到滿地的殘肢斷臂、腦漿腸子,你會看到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突然被炸成一堆碎肉。這才是戰爭。
不要說導彈了,現代的機槍打到人身上,留下的都是碗那麼大的窟窿,打到頭上半個腦袋就沒了,而不是電影中表現的一個小孔。
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喊著「活該」的人,他們既不會親自走上前線,也不會感受到流離失所的痛苦。他們只是在屏幕後敲鍵盤,把別人的苦難當作一種獵奇的表演。
所以,你身邊如果有這樣的人,請遠離他們。他們不具備最基本的人性。
為什麼總有人對戰爭津津樂道,甚至帶著某種莫名的興奮?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替代性狂熱」。
當人們在現實中感到無力、挫敗、缺乏掌控感時,他們會傾向於在宏大敘事中尋找代償。
戰爭,恰好成為這種代償的舞臺。
對很多普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可能平淡、瑣碎、無趣。但一旦把自己「投射」到某個大國的戰機、導彈上,就好像也參與了某種偉大的史詩。他們甚至會在評論區喊:「讓我們給某某一個教訓!」彷彿自己真的能指揮千軍萬馬。
然而,這是一種危險的幻覺。
他們在屏幕前的歡呼,並不會改變戰場上的走向;相反,這種輿論氛圍會讓社會慢慢喪失對戰爭的警惕。一個國家如果充斥著戰爭愛好者,遲早會有人把虛擬的激情變成現實的政策。
戰爭,其實從來沒有贏家。
一戰結束後,歐洲滿目瘡痍,所有參戰國幾乎都付出了沈重代價;二戰之後,即便是「勝利者」,也有數百萬的家庭在廢墟中痛哭。
可能會有人說,戰後不是又恢復繁榮了。是的,但你怎麼保證你自己是戰後幸福的一代,而不是成為炮灰的那一代?
即便戰後幸福的一代,他們的先輩也大多數承受過戰爭的痛苦,這些痛苦會持續存在於人們心中。
就更不要說多少老兵,會被炮竹聲、突然的震動嚇得精神病發作——嚴重的應激創傷綜合症普遍存在於軍人中。
這次他們所嘲笑的波蘭,它的歷史恰恰就是最好的註腳。
波蘭因為地緣位置而屢屢成為大國的犧牲品,被瓜分、被踐踏、被迫捲入一次次浩劫。今天當俄羅斯無人機掠過波蘭上空時,波蘭人會感到顫抖——但不是因為他們「懦弱」,而是因為他們太清楚戰爭帶來的慘烈。
華沙曾經在二戰中被夷為平地,這座城市是完全照著舊地圖重建起來的。
那些在網上喊著「波蘭活該」的人,已經因為挺俄的立場而喪失了基本的人性和共情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必然是一群毫無道德感的人,所以,請遠離他們。
你可以挺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你不能為戰爭鼓掌!
戰爭愛好者的聲音,其實也反映了一種社會性的麻木。
當人們習慣了把新聞裡的死亡當作數字,而不是一個個鮮活生命時,麻木就會取代憐憫。
當人們用宏大敘事替代具體生活時,麻木就會取代理性。
這種麻木,會在潛移默化中侵蝕社會的價值觀。一個對戰爭輕描淡寫的社會,也必然會在面對其他重大問題時缺乏同理心。
久而久之,人們會對不公正、對苦難、對暴力都無動於衷。到那時,戰爭雖然還沒到來,但社會的精神已經「被轟炸」過了。
請遠離那些把戰爭當玩笑的人,學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國際新聞。地緣政治固然複雜,正義邪惡固然難辨,但複雜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用嘲笑和幸災樂禍來看待戰爭本身。
我們可以因為價值觀和立場支持某個國家,但我們永遠都要反戰!
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都是對戰爭的一種抵抗。我們無法決定大國的博弈,但我們至少可以決定,不讓自己成為「鍵盤上的嗜血觀眾」。
請遠離你身邊的戰爭愛好者。
他們的言語可能看似無害,就像是隨便發泄幾句,但其中包含的冷漠與狂熱,會逐漸污染整個社會的氣氛,帶來非常可怕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最終傷害到每一個人。
一個沒有人道主義價值觀作為基礎的社會,必然會走向萬劫不復。
来源:微信公眾號「黑噪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