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艇偷渡1年內4起 監院籲政院督導改進(圖)


中國籍男子偷渡來台,所乘小船遭海巡人員查扣。
中國籍男子偷渡來台,所乘小船遭海巡人員查扣。(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9月16日訊】近一年來,中國籍人士多次透過快艇、橡皮艇等小型船具偷渡來台,連續發生四起案例,引發外界對台灣海岸防衛與監控能量的質疑。監察院近日公布調查報告,點出海巡署在偵查、通報與應處上存在缺失,並要求行政院及海巡署全面檢討,強化岸際安全。

四起案例接連發生

從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間,新北至桃園沿海先後發生四起中國籍人士駕船或搭乘橡皮艇登陸事件:

  • 2024年6月,一艘中國快艇「鴻津號」直接闖入淡水河,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 同年9月,一名中國男子駕駛橡皮艇出現在林口海岸。

  • 2025年5月,桃園觀音及大園海岸短短數日內又接連出現三名中國男子偷渡登陸,其中一人還插上五星旗自拍。

這些事件皆顯示,台灣西北部海岸線在防堵偷渡與偵測小型目標上存在漏洞。

偵查能力與設備不足

監察院調查指出,海巡署雖已布建岸際雷達、紅外線熱影像儀及智慧監控系統,並設置守望哨,但對於小型船隻的偵測效果有限。尤其是橡皮艇等低航跡目標,常難以及時辨識。

此外,無人機監控能量不足。海巡署現有第一代無人機僅 16 架,續航力約 50 分鐘,平均每架年飛行時數偏低;第二代無人機因引擎問題解約,至今尚未補足戰力。監察委員認為,空中偵巡消極,未能有效彌補地面監控不足。

通報與應處機制失靈

報告並點名「鴻津號」案,當時快艇在外海即被雷達標示為「紅色目標」,卻未能有效阻擋其進入河口,顯示通報與應變流程存在重大漏洞。

監察院建議,海巡署應檢討並建立更嚴謹的跨單位協調機制,並引進「組員資源管理(CRM)」概念,增加無預警演練,以降低人為疏失風險。

要求政院統籌檢討

監察院促請行政院協調相關機關,共同研議制度性問題,包括對關閉或冒用船舶識別系統(AIS、MMSI)的規範,以及各單位在岸際偵防、攔截與後續處置上的權責劃分。

監察委員強調,台灣地處敏感區域,偷渡事件不僅涉及非法入境,更牽動國安層面。若監控能量與制度漏洞不及時補強,恐再度發生類似事件。



責任編輯:立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