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對話中國智庫、六四紀念館和自由楓華組織舉辦《中國政治局勢展望和海外反對運動方向》研討會。圖為六四紀念館館長、六四學運領袖王丹發言。(看中國攝)
【看中國2025年9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中共的崩潰是鐵定百分之百會發生的,只是時間問題。」六四學運領袖王丹於9月1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中國政治局勢展望和海外反對運動方向》研討會中說。這位曾位列中共「21名學生領袖」通緝榜首的「八九」民運核心人物,如今將六四紀念館遷往美國加州並擔任主席,他以獨特的視角,系統剖析了中共政權面臨的「七大危機與挑戰」。該活動由對話中國智庫、六四紀念館和自由楓華組織主辦。
王丹發言(看中國攝)
王丹的分析基於三十餘年來他對中共體制的觀察,以及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洞察。這位北京大學歷史系學者,在美國流亡期間曾在哈佛大學獲歷史暨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此後輾轉臺灣、美國等地,從事民主教育與智庫工作。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外交摩擦頻仍、社會「躺平」情緒蔓延,在王丹的眼裡,這些現象正是「宏觀困境」與「微觀挑戰」的集中爆發。
他在會上逐一拆解了中共垮臺的七大因素:兩大宏觀原因與五大微觀挑戰。他強調,這些因素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無法同時壓住」的死結。「假如你是共產黨的領導人,你怎麼去解決這七個問題?」
大國擴張:歷史鐵律下的資源困境
王丹從宏觀層面入手,指出中共垮臺的第一個核心因素:作為「迅速崛起的大國」,中國必然走上擴張道路,而擴張往往是帝國的墳墓。「從我們學歷史的角度來講,人類歷史上很多的例子證明,經濟發展的快、國家崛起、國家變得強大,很多時候是壞事。小國小民才是最理想的、最美好的事情。大國大民是個很可怕的。」他說。
他以日本為例:明治維新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但短短几十年內,就因資源短缺而轉向軍國主義擴張,最終在二戰中覆滅。而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GDP年均增長率超過8%,這種「過於快速的崛起」已耗盡國內資源。「沒有哪條河系的水還是乾淨的。沙塵暴什麼的,我們的森林已經砍伐得都差不多了。那你接下來怎麼辦?你去哪找這些資源?」王丹質問。
當下,中共在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修大壩發電,已引發印度下游水資源擔憂;在南海,中國不惜與越南、菲律賓等小國翻臉,爭奪石油資源。「南海那幾個小礁,海面長一點點的小礁都看不到了,他都一定要爭取。」王丹分析,這不僅是資源爭奪,更是維系統治的需要。中共的合法性已不再依賴意識形態,而是經濟績效。一旦增長放緩,不擴張就無法維持合法性;而擴張必然引發衝突。
回顧歷史,從羅馬帝國到奧斯曼土耳其、德國、日本,前蘇聯的衰落往往從擴張開始。前蘇聯看似牢不可破,卻在阿富汗戰爭中崩盤。「一切的大國勢必會走上擴張的道路,而只要一個政權一旦走上擴張的道路,至少在歷史上來講,百分之九十九,只要走上擴張道路,一定會衰敗。」中國周邊關係緊張——印度邊境摩擦、菲律賓南海對峙、越南漁業爭端——無一不是大國擴張的「驅動」所致。「中國現在每一個國家周邊幾乎除了俄羅斯也不是真好……每一個是關係特別好的,什麼印度這些都是表面的,這些關係都是有問題的。」
今年7月,哈德遜研究所出臺的報告《為後中共時代的中國做準備》也指出,中共面臨「內政外交危機」,政權「突然垮臺並非完全不可想像」。王丹強調,擴張的「困境」在於:它需要與舊強權(如美國)博弈,與新興力量(如印度)糾葛。一旦衝突升級,如台海危機爆發,中共將面臨「極大的麻煩」。「今天的中國就已經走上了這個道路。」
經濟衰落:中共合法性的「罩門」
第二個宏觀因素是經濟衰落。「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不那麼好了,那你怎麼辦?所以中共的唯一的合法性基礎現在已經岌岌可危了。」
王丹指出,中共的統治基礎,絕非國家機器的暴力,而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績效合法性」。「真正讓老百姓還願意支持他,或者老百姓沒那麼強烈的意願站出來去推翻他,主要還是靠的是經濟發展,尤其九十年代以後。」
對比西方國家,美國、加拿大經濟波動時,並未引發大規模起義,因為它們有「多元選擇、自由的選擇」。「沒有一個大國是僅僅靠說有錢來鞏固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一個罩門。」當前,中國經濟增速降至4%以下,青年失業率高企,房地產泡沫破裂(如恆大事件)已成為「符號性」危機。王丹在2023年的一場直播中就警告:「習近平面臨的真正的驚濤駭浪是經濟問題。經濟崩潰是否可能?崩潰之後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歷史規律顯示,經濟週期不可避免。日本在一戰後、二戰前的金融危機,導致社會不公、貧富分化,最終催生軍國主義。中國正面臨類似困境:出口依賴型增長受全球脫鉤影響,內需疲軟,債務堆積。
王丹預測,如果經濟持續衰落,中共將難以維繫「民族主義支持」。老百姓對共產黨「不可能有感情上的那種支持」,唯有經濟紅利才能「一定程度支持」。兩大宏觀原因交織:擴張是為資源,衰落是為合法性缺失。結果是「這樣的一個政權,它不僅是在國內要擴張……它會在國外擴張」。
五大挑戰
一 財政資源枯竭,國家機器的「潤滑油」缺失
微觀層面,王丹列出五大無法解決的挑戰。首先是「財政資源枯竭」。作為一個極權國家,中共依賴龐大的國家機器控制社會,但這需要巨額「潤滑油」,即財政支出。「地方上基本上公務員的薪水已經越來越成為問題了。你一個極權國家也好,威權國家也好,你要用龐大的國家機器控制這個社會,你這國家機器也是需要潤滑油的。」
近年來,地方債危機爆發,基層公務員薪資拖欠頻發。國有企業冗員眾多,退休金高企,王丹直言:「如果不私有化,共產黨解決不了現在財政資源,尤其是基層政權財政資源枯竭的問題。」中共不願裁員,因為「追尋共產黨的人都是希望藉助這個政權從中撈油水」。結果是公務員隊伍「只能越來越大」。
王丹想像,如果民主派上臺,「我們首先就是會大幅度地削減國家機器的人數,至少可以解決一部分財政資源枯竭的問題」。但中共在位,無法自宮。「那你以後連武警部隊的薪水都發不出了怎麼辦,軍費都發不出了怎麼辦?現在是地方公務員系統開始崩潰,你可以想像接下來就是其他的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也會逐漸地崩潰。」這一危機,已在2025年陝西蒲城群體事件中初露端倪。
二 外交困境 大國擴張的「火藥桶」
第二個微觀挑戰是「大國擴張帶來的外交困境」。南海福建艦「科學探測」、與菲律賓的摩擦、印度莫迪「到天津不進北京」,這些事件凸顯中國周邊關係「越來越嚴重」。「中國的福建艦剛開到南海,美菲也在南海軍演,大家眼睛都盯著台海這邊,但是其實南海也是很緊張。」
王丹認為,中共「不得不然」地擴張,因為資源需求與統治穩定雙重壓力。「南海的所謂的領土爭端涉及到南海底下的石油資源,就是為了這個。」印度邊境、越南漁業、南海仲裁——這些衝突源於「擴張的驅動」。「這個事以後一定會爆發衝突,我們最近看到這個情況也是越來越嚴重。」他以印度總理莫迪上合會議的「天津之行」為例:「天津到北京四十分鐘就到了,他也不去,就不去參加閱兵儀式,(所以中印)不可能是好朋友。」
這一困境與宏觀擴張相呼應,形成惡性循環。
三 國家治理能力下降 疫情暴露的「罩門」
第三個挑戰是「國家治理能力的下降」。王丹以2022年上海封城為例:「這次疫情我覺得是對中國具有一個啟示性意義的一個事件……上海封城之後,大家看到很多的中產階級就開始紛紛的往外潤,所有的絕望的情緒都是在上海封城之後發生的。」
封城期間,上海作為「外資高地」,卻出現居民「餓死在家裡」的慘劇。這釋放了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共在危機中「連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基本生活保障都做不到」。
他延伸到台海戰爭:「假如台海戰爭爆發了呢?假如臺灣有個飛彈在上海落地炸了呢?他要怎麼處理?台海戰爭那個危機的程度遠超過這個疫情啊!」中產階級的「潤學」潮,正是中共對治理能力感到絕望。「很多中產階級就是因為這個完全失望,就覺得中國只要一旦出現危機,這個政府其實完全沒辦法維持基本的治理能力。」
王丹強調,疫情暴露了中共的「罩門」,「一黨獨大」原來如此脆弱:「原來不像外界以為的,這個社會他想控制怎麼揉捏就怎麼揉捏。」
四 集體躺平
第四個挑戰是整個社會瀰漫著躺平心態。「我見不到世界歷史上任何一個這樣的社會能夠往前走,這個社會主要成員,主要的社會力量是努力工作,是有一定希望,抱著一種積極心態的。可是中國現在整個社會的基本心態,大家都知道是非常消極的。」王丹感慨。
青年失業率高企,股市低迷,電視劇《繁花》描繪的80-90年代「上海交易所」繁華景象,已成遙遠記憶。「今天哪還有這種心氣,是吧?今天這個股市也好,哪裡也好,中國人就覺得生無可戀的那種集體心理狀態,這個國家怎麼可能有未來呢?」王丹認為,百姓不敢硬抵抗,只有採用「軟抵抗」-躺平,源於對未來的絕望。
解決之道在於激發積極性,但中共「解決不了」。「一個國家要能欣欣向榮,或一個國家要能維系統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不能只有政府,你得有社會,社會的人也要一起去努力工作。」
五 繼承權危機 紅色血統的「斷代」
第五個挑戰是繼承權危機,即中共高層「紅色血統」的斷層。「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講,中共有點像過去的皇朝專制,就是只給自己家小孩統治……這個政權的掌權者是不是血緣純正,這對於這個國家的政治穩定也是很重要的。」
習近平是「紅二代」,對「江山」有「感情」。「如果習近平死了以後,中國還有沒有血緣純正的紅色家庭的子弟可以出來接班的?我跟你講,沒有!」王丹列舉:陳雲女兒、鄧小平後代,多已海外經商或「花天酒地」。「中國有句話叫‘貴不過三代’,這是個歷史規律……1950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就講過寄希望於中國的第四代,以後就開始和平演變,其實已經發生了。」
紅四代缺失,未來掌權者將是局外人(outsider),忠誠度降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裡稍微有點開明色彩的,都是這種局外人進到裡頭去的。如胡耀邦、趙紫陽、胡錦濤、李克強。」王丹預測,「十年內紅三代一定會全死光的」,屆時「沒人接班」。
這一觀點呼應2024年袁紅冰的「政治廣告」:紅二代聯署要求習近平下臺,預測「大危機中失勢」。王丹雖不完全認同,但承認繼承危機是「中共政權面臨的第五大危機」。
七大挑戰的死結 海外的責任
王丹將兩大宏觀與五大微觀合為「七大挑戰」,他預測,七大挑戰任何一條惡化,如經濟崩潰或台海衝突,都將引發「大變」。「剛才這七條,只有極權國家才會有。所以中共如果不放棄它的極權本質,這七條是改不了的。」
王丹的樂觀源於歷史:「崩潰是鐵定百分之百會發生的,是明天發生,還是後年,甚至再過五年,這我不敢保證,但是這個發生是一定的。」他呼籲海外反共人士「把身體搞好,我們要熬得過它」。
王丹於1989年六四屠城後被捕,1991年獲刑4年,1993年釋放後再次被捕,1995年判刑11年。1998年流亡美國,獲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後任教於臺灣國立清華大學。2023年起在美國籌辦六四紀念館,先在紐約,後遷加州洛杉磯,致力於保存六四歷史,倡導民主。王丹稱自己為「舊時代的守靈人」,守護80年代精神與六四記憶。六四紀念館2018年於香港開館,2021年因打壓關閉。王丹2023年在紐約重開,2025年遷至加州洛杉磯,保存文物檔案,免費開放。「中華民族是個愛遺忘的民族……我們對共產黨的殘暴是不知道的。」
王丹呼籲大家支持六四紀念館,共同保留這段珍貴歷史。目前可通過參與「千人十元計畫「,即每月捐10美元(一杯咖啡錢),支撐紀念館持續運營下去。他坦言,三個月僅吸引356人參與。「這不是我個人的紀念館,是守護舊時代、開啟新時代的事業。」
36年以來,中共極力掩蓋六四真相,試圖抹去這段歷史。他呼籲大家多多關注和宣傳六四紀念館,分享其意義,抵制遺忘,讓更多人瞭解八九民運精神,教育後代。若在洛杉磯,參觀紀念館,參與活動。
之後,王丹還分享了海外反共運動的方向和挑戰,與與會者探討如何凝聚力量,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討論會結束,王丹簽名售書,與會者紛紛購買王丹的《1989六四日誌》、《王丹獄中回憶錄》等書籍。
王丹簽名售書(看中國攝)
王丹簽名售書(看中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