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由左至右)2025年9月25日,丹麥國防大臣特羅爾斯·倫德·波爾森、丹麥司法大臣彼得·胡梅爾高、丹麥國家警察局長托爾基爾德·福格德和丹麥國防總長邁克爾·希德加德在哥本哈根國防部就近期丹麥多個機場發生的無人機活動舉行新聞發布會。丹麥國防部長表示,本週兩晚導致丹麥機場關閉的無人機飛行是「專業行為者」的系統性和混合行動。(圖片來源: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丹麥在一週內2度遭遇大規模無人機侵擾事件,局勢急劇升級。繼首都哥本哈根機場日前被迫關閉後,丹麥北部及南部的至少4座機場和一處重要空軍基地,在24日深夜同步遭到不明無人機侵擾,導致部分機場營運停擺。丹麥政府高層緊急召開新聞發佈會,將此系列事件定調為一次精心策劃的「混合攻擊」,旨在製造恐懼與分裂。國防大臣更直指其為「系統性行動」,並已向北約(NATO)通報情況,考慮啟動北約第四條款,此舉在丹麥歷史上將是前所未有的。
多點同步侵擾:一場精心策劃的夜間行動
根據丹麥警方的通報,最新一波的無人機侵擾事件發生在深夜。位於北日德蘭地區的丹麥第二大機場——奧爾堡(Aalborg)機場,於當地時間9月24日晚間21時44分首次接獲通報,指有多架不明無人機出現在機場空域。為確保安全,機場立即停止所有航班起降,至少3架原定降落的班機被迫轉降至其他機場。由於奧爾堡機場同時也是軍民合用機場,丹麥國防軍的運作也因此受到影響。
幾乎在同一時間,位於丹麥南部的埃斯比約(Esbjerg)機場、森訥堡(Sonderborg)機場,以及北約重要戰機F-35的基地——斯克呂斯楚普(Skrydstrup)空軍基地,也相繼通報發現無人機蹤影。綜合各地目擊者的描述,這些無人機在飛行時均開啟了燈光,從地面可以清晰觀察到。
丹麥國家警察(Rigspolitiet)在午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證實,奧爾堡上空的無人機活動與幾天前癱瘓哥本哈根機場的事件模式極為相似,並明確排除了這是普通民眾操作私人無人機的可能性。警方表示,奧爾堡機場上空最後一次確認到無人機活動是在凌晨00時54分,之後機場才逐步恢復正常運作。至於埃斯比約和森訥堡機場,由於事發時段並無航班起降計畫,因此未實施關閉。
除了上述4個地點,比隆(Billund)機場也因收到非法無人機活動的報告而短暫關閉了空域,但後續未能證實有確切的無人機活動。此外,位於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機場附近也傳出有民眾目擊到閃爍的燈光,但警方到場後未能確認其性質。
北日德蘭地區警察首長傑斯珀·博伊加德·馬德森(Jesper Bojgaard Madsen)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些無人機在廣闊的空域中飛行了一至兩個小時,使得攔截變得極為困難,目前尚未逮捕到任何操控者。至今,關於無人機的確切數量、具體型號、來源、操控者身份及其背後動機,丹麥官方仍無法給出明確答案。
政府高層定調:「混合攻擊」旨在製造恐懼
面對這場顯然是協同進行的挑釁,丹麥政府反應迅速且態度嚴肅。司法大臣彼得·胡梅爾加德(Peter Hummelgaard)在與國防大臣、國家警察總長及國防總長共同出席的新聞發佈會上,將事件正式定義為「混合攻擊」(hybridangreb)。
司法大臣彼得·胡梅爾加德表示:「這次對丹麥基礎設施的攻擊,是歐洲各地一連串令人擔憂事件的延伸。這不幸地揭示了我們所處時代的嚴峻性。」他強調,這類攻擊的目標非常明確:「目的就是要製造恐懼、製造分裂,讓我們感到害怕。」他呼籲丹麥社會在此刻必須團結一致,不被外部勢力所分化。
丹麥國防大臣特羅爾斯·倫德·波爾森(Troels Lund Poulsen)對此表示贊同,並提供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多個地點幾乎同時發生無人機觀察,這種高度的系統性表明其背後是一個「專業行動者」。他形象地比喻道:「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次系統性的行動,這不是隨便一個普通人拿著玩具店買的無人機在飛行。」
儘管外界普遍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但丹麥首相梅特·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在評論早前的哥本哈根機場事件時雖表示「不能排除俄羅斯涉入的可能性」,但國防大臣波爾森在本次記者會上謹慎地表示,目前尚無確鑿證據將這些活動直接與俄羅斯聯繫起來。克里姆林宮方面則已對相關指控予以否認,稱其「毫無根據」。
地緣政治的陰影:北約高度警戒與俄羅斯的挑釁
丹麥的無人機危機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發生在整個歐洲,特別是北約東翼國家安全局勢日益緊張的大背景之下。近期,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持續,其針對北約成員國的挑釁行為也愈發頻繁。
就在上週,愛沙尼亞與波蘭分別指控俄羅斯軍機侵犯其領空,並聯合要求與其他北約成員國舉行磋商。另一個北約成員國羅馬尼亞同樣指控俄羅斯的無人機闖入其領空。儘管俄羅斯否認侵犯愛沙尼亞領空,並堅稱進入波蘭領空是無心之失,但這一系列事件已讓歐洲各國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北約在9月23日舉行會議後發表聲明,嚴厲譴責俄羅斯的行為,並警告將採取「一切必要的軍事及非軍事手段」進行自我防衛。聲明指出:「俄羅斯應對這些升高緊張、可能導致誤判並危及生命的行動負完全責任。這些行為必須立刻停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丹麥的無人機事件被視為一種典型的「混合戰」策略。這種策略模糊了戰爭與和平的界線,利用非軍事手段(如網絡攻擊、虛假信息、能源勒索、基礎設施干擾等)來達成戰略目標,其目的不在於直接的軍事征服,而在於破壞目標國的社會穩定、經濟運作和民眾信心。
應對與挑戰:丹麥的下一步行動
面對嚴峻的挑戰,丹麥政府已宣布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強國家安全。
首先,在行動層面,許多民眾質疑為何軍方不在第一時間擊落這些侵擾的無人機,特別是在斯克呂斯楚普空軍基地這樣的敏感軍事區域。對此,國防總長麥可·海爾德加德(Michael Hyldgaard)解釋,軍方擁有多種偵測和打擊無人機的能力,但當時經過全面的軍事專業評估後,最終決定不予擊落。他強調:「這是一個綜合評估的結果」,主要考量是避免因擊落無人機的碎片或失控墜落而對地面平民的安全構成威脅。
其次,在能力建設方面,政府承認現有的反無人機設備不足以應對當前的威脅。司法大臣胡梅爾加德宣布,政府將緊急採購更多、更先進的「偵測和壓制無人機的能力」,並擴大警方的無人機應變部隊。此外,政府將很快提出一項新的法案,賦予「基礎設施所有者」更大的權力,並在法律上為執法部門擊落威脅性無人機提供更多支持。
第三,在應急響應機制上,國家警察總長索基爾·福格德(Thorkild Fogde)宣布,負責協調應對國家級危機的「國家行動指揮中心」(NOST)將即刻起提升至全天候24小時運作狀態。同時,警方將加強與能源、交通等關鍵基礎設施部門的合作,建立更緊密的情報共享和聯防機制。
最後,在外交層面,丹麥已正式向北約和歐盟通報了此次事件。國防大臣波爾森透露,丹麥政府正在嚴肅考慮是否要啟動《北大西洋公約》第四條款。該條款規定,當任何締約國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可要求所有成員國進行磋商。若丹麥最終決定啟動此條款,將是其加入北約以來的首次,此舉無疑將向外界傳遞出極其強烈的信號,表明丹麥認為國家安全已受到實質性威脅。
丹麥司法大臣坦言:「無人機將對當局構成持續的挑戰,也因此對我們所有人構成挑戰。」
丹麥夜空中的陰影尚未散去,這場被定調為「混合攻擊」的危機,不僅考驗著丹麥的防禦能力,也成為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緊張對峙的又一個縮影。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丹麥乃至整個歐洲都將籠罩在一片不確定的陰雲之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