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滬寧背手。(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 chenjing/看中國)
9月24日,習近平在烏魯木齊出席「新疆建區70週年成就展」,央視全程拍攝並公開了一系列畫面。然而,一個細節:王滬寧的肢體語言,透露出超常的信息。
一向被外界視為習近平「頭號心腹」的王滬寧,近日卻出現了極為反常的細節。央視公開的一張照片顯示,習近平正面對一眾隨從發表講話,場景延續了中共一貫的「定格套路」——精心營造黨魁威嚴的形象,就像他走入民宅時,刻意去掀鍋蓋一樣,都是為了宣傳效果。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王滬寧在現場的姿態卻異常突出:他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雙手垂立或交疊腹前,展現畢恭畢敬的恭順姿態,而是極為罕見地雙手背在身後,目光向下,若有所思的樣子,其他的人都是雙手在前或在側,目視著習近平。這種反差在鏡頭中格外鮮明,毫無「下屬」應有的恭敬姿態。
在央視鏡頭中,習近平在展廳中講解、揮手,周圍的隨行官員同樣無一例外雙手垂立,或交叉放於腹前,態度恭謹,儀態謹慎。唯獨王滬寧格外「突兀」:他雙手背在身後,邊走邊看,聽習講話時仍保持背手姿勢,神情甚至帶著審視意味。這不僅僅是一張照片中的偶然瞬間,出現在多個場景裡。
在中共的政治文化裡,「背手」意味著上位者的從容與主導;而下屬若在最高領導人面前背手,無異於赤裸裸的挑釁。王滬寧不是政治新兵,他深諳中共的權力禮儀。過去十年,他陪同習近平出席無數場合,動作一向謹慎規矩,從未有過失禮。那麼,這一次「反常」究竟是什麼?只有一個合理解釋:王滬寧不再把習近平放在眼裡。
這正應驗了外界早先的傳聞——隨著習近平的權力下滑,王滬寧正在尋找新靠山,甚至可能與汪洋、胡春華一派暗通款曲。此番「背手而立」,或許就是他向新主子遞交的「投名狀」。在公開場合的央視鏡頭下如此示意,無疑是要釋放信號:習近平不過是舞台上的布偶,而真正的權力已經悄然轉移。
評論人士唐靖遠直言,這些細節比任何黨媒的宏大敘事都更具說服力。黨媒可以塑造一個「威嚴習帝」的假象,但王滬寧的動作,卻赤裸裸戳穿了現實——習近平或許早已失去實權,僅剩一副被擺佈的軀殼。
如果說新疆成就展原本是為習近平「加分」的舞臺,那麼如今它卻成了王滬寧「藐視」習的證據。這種公開場合的微妙動作,意味著中南海的暗流正在浮出水面。權力的真空一旦形成,任何細小的舉動都可能是一場「大地震」的前兆。
説到「投名狀」,年輕人可能不太瞭解了,原本是中國古代秘密結社、幫會或反叛組織裡的一種做法和行規。
意思是:新人要加入組織時,必須立下「投名狀」,通常是透過做出某種極端或不可逆的行為(多數是殺人、搶劫等血腥行徑),來表示自己忠心,斷絕退路,也讓組織相信他不會背叛。這個行為既是「投名」——報上自己要加入的名分,也是一種「狀」——行動證明。
後來這個詞語引申為:某人為了加入某個團體、獲取信任或利益,而主動做出一件「表忠心」甚至不擇手段的事。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清代的天地會中,有人要入會,就被要求去殺一個官府的人,或者做一件大罪行。這樣他既「有案底」,又與組織綁在一起,這件「殺人或搶劫」的行為就是他的投名狀。
在官場或黑社會中,想要獲得上級的信任,有人可能會去誣陷同僚、打擊政敵,或者出賣朋友,藉此表現自己「忠心可靠」。這種「出賣他人」的行為,也常被形容為投名狀。
習近平的現狀如何,王滬寧恐怕心裏最清楚。多年來,他作為「中共第一智囊」,近距離參與習的決策,對權力走向、黨內氣氛、甚至國際形勢的壓力都有敏銳感知。當習的權力逐漸由「高峰」滑向「失勢」,王滬寧自然明白繼續綁在習這艘「逐漸下沉的船」上,意味著最終難逃被清算的命運。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在央視公開鏡頭前,做出與常規截然不同的舉動——雙手背後、不再恭順,以此釋放信號:他不想再陪習「陪葬」,而是準備尋找新的出路。
這種異常的肢體語言,其實是一種高風險但極具象徵意義的政治動作。它既像是「試水溫」,觀察黨內其他派系的反應;同時也像是一封公開的「投名狀」,暗示自己已經與習保持距離。表面看來不過是小小的動作,但在中共官場這樣的高度戒備環境裡,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每一個姿勢、每一個眼神不對,都可能會大禍臨頭。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