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選擇 全數應驗的僧人預言(圖)


僧人 打坐 修行 修煉 1328479166
古時,有些僧人具備準確預知的神奇力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僧人的經歷與預言,有時會伴隨著妙不可言的內容,故時有幾段故事,穿梭於陽間與陰曹地府,實現了全數應驗的預言,在修煉與官名之間,你會選擇哪一條命運呢?

瀕死時於陰間與友重逢

唐朝武則天執政時期,有個宰相叫李迥秀,關於他的事蹟記載甚少,卻有一則故事十分奇異。據說他與清禪寺中的僧人靈貞交情甚好,不過兩人在之後經歷生離死別,李迥秀先一步離開人世,於唐中宗再次掌權時,以兵部尚書的身分辭世。

過了幾年,某一天,靈貞面前出現兩個手持符令的差役,他的靈魂被兩人帶走。他跟著差役們來到一個像是官府的建築,等了一會才被請進其中,眼前出現一個紅衣官員,隨後向其拜見。靈貞心中覺得自己命不該絕,這時那個官員對部屬說他們捕錯人了,當即請他們部下送他回去。原本靈貞想要走原本來時的道路,卻被護送的差役阻止,要他另外找北方的道路,但是那一條道路非常荒涼,讓他心有不甘,仍只能繼續走下去。

大概走了數十里路後,靈貞眼前又出現一個像是官府的地方,建築的外觀非常華麗。門口的差役對他們吶喊,表示允許他們向將軍拜見,接著帶著靈貞走進去。建築內,有一個紫衣的官員正在辦公,一見到他就說:「貞公是從哪裡遠道而來呢?」這人的外貌與聲音,讓靈貞發現對方是已故的李迥秀,兩人立刻重逢,開始閒談往日的故事。

聊了一陣子,他們準備分別,李迥秀握著靈貞的手,流下了眼淚,表示自己有家事想說,卻又難以脫口,在靈貞的堅持下才娓娓道來。原來是李家的香火即將斷絕,他希望靈貞替自己向他的兒子轉達,一年四季要做好祭祀,維持好清潔,並替自己寫一部法華經,僅此而已。靈貞答應以後,看著眼前的老友潸然淚下與自己告別,隨後從陽間的身體中甦醒。

之後,靈貞立刻陰間的所見所聞與李家的兒子們說,李季友等人立刻遵循父親的願望,為他設置齋飯,以及完成經文的要求,不過唯獨李齊損完全不信,反而大罵靈貞是個妖僧,汙衊他意圖沾染他的祖先。後來李齊損參與了一場謀反行動,試圖為權梁山立權,最終舉兵行動以失敗告終,他也為此賠了性命,其他兄弟也不知所蹤,似乎與李迥秀擔心的一樣,後代就此消彌。

和尚預言的未來選擇

晉朝時期,現今為安徽亳縣的「譙國」,有名男子叫李恆,字元文。年輕時,李恆家有個出家和尚來到登門拜訪,和尚對他說了一段預言:「你將會有『祥福』與『喜報』雙雙到來,接受後它們就會雙雙跟著到來。倘若你能夠甘心忍受貧寒,專心踏上修佛之路,放棄選擇做官之路。漸漸地,祥福就會增加,喜報則會逐漸消去,你要好自為之呀!」雖然李恆記住和尚的預言,但因為出身貧困,加上生性急躁,因此他的腦中只想著未來官位會達到甚麼位置,對於和尚的修佛學道毫無興趣。和尚拿出一卷經書送他,李恆卻不願意收下,只顧追問自己未來能否爬上達官顯要的官職。對於李恆的執迷不悟,和尚回答:「你能夠當上『五品』以上的大官,最高能成為三郡之守。如果你在成為一郡之守後適時停止,也能很好地投身於修佛之路。」李恆聽後相當滿意,不過對於後面的修佛一事依然不屑一顧,並對和尚說:「只要眼前能達到榮華富貴,誰還顧慮以後將至的福禍!」

當晚,李恆讓和尚留宿一晚。夜裡,李恆起身查看時,發現和尚一人躺滿整張床舖,後來他找來家人一起查看時,發現和尚變成一隻巨大的鳥兒飛到房間梁柱上,但在隔天早晨,和尚又恢復成人模人樣的姿態,讓他感到神奇與不解。在目送和尚離開後,李恆剛踏出家門,轉眼之間就不見和尚的身影了,讓他深信這位和尚是仙人、神仙一類的高人,才讓他開始考慮接觸修佛的道路。

自此以後,李恆保持供佛的習慣,但沒有一心一意地踏入佛門,依然追尋他夢寐以求的官路。隨著時間經過,當年和尚的預言逐漸化為現實,李恆陸續身任西陽、江夏、廬江等地的郡太守,他沒有實行和尚當年的建議,在成為一郡太守以後,依然繼續追求官路,後來又被加封為龍驤將軍,他的官途攀升勢不可擋,但接踵而來的災禍卻如期而至。

時間到了太興至太寧年間,王敦與錢鳳企圖發起奪權叛亂,錢鳳等人率領的軍隊抵達建康後,屢次遭到晉明帝司馬紹親率軍隊擊潰,王敦在過程中逝世。叛亂分子後來兵敗如山倒,司馬紹大赦天下罪犯,不過仍將王敦的黨羽斬除,據說李恆因為參與其中,最後迎來被肅清的結局。

全數應驗的命運

唐朝時期,在千福寺有個神奇的僧人,名為「弘道」,傳說這個和尚總是在白天關起門來睡覺,晚上就會前往陰間處理事情。因此許多人慕名而來,希望能讓弘道僧人替自己算命,不過幾乎都被他拒絕了。

當時有個人叫鄭复禮,已經參加十次科舉考試,最後都榜上無名。聽聞弘道僧人事蹟的他,為了解決自己的困境,於是選了一個好日子,在齋戒沐浴以後,前往千福寺拜訪。對於鄭复禮的到來,弘道非常溫和,表示自己從未洩漏天機,但仍鼓勵他,持續努力下去,日後必能考試上榜。雖然從弘道口中得知,自己的狀況有些特別,沒辦法隨意說出來,鄭复禮還是想知道自己上榜的時間,最後得到的竟是一個艱鉅的答案,才知道上榜的條件,既是單純,卻又遙遙無期。

根據弘道的預言,鄭复禮想要考中與自己的親人有關,而且還要通通符合四個條件,只要一一實現後,才能夠使他長久以來的願望成真。首先,需要鄭复禮的至親登榜三次,而且要符合以下條件:

一、時間點必須是年號變換後的第二年。

二、必須是由禮部侍郎再次主持考試。

三、上榜的第二名必須是姓張的。

四、那一年的考生必須有個郭姓舉子在家排行第八。

只要少了一個條件,鄭复禮的登榜夢將會破碎,弘道還告訴他,順序將會是由他的弟弟與侄子先後。原本只是想要求得一個日子,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如此困難,儘管內心遲疑,還是讓鄭复禮內心一沉,向弘道禮貌道謝後離開了。

時間來到長慶二年(822年),有人向考官推薦鄭复禮,不過這名考官不是二次主持,因此鄭复禮沒甚麼信心,那一年也沒有上榜。到了寶曆二年(826年),這次的考官是二次勝任的楊新昌,讓鄭复禮心中竊喜。後來結果公布,他的至親果真上榜,榜上第二名的真的姓張,還有個考生是名叫郭言楊的第八子,讓他驚歎弘道的預言,於是將事情記下來,並默默等待這樣的奇事是否會接二連三地發生。

接來符合年號要件的考試是大和二年(828年),但是考官並非第二次主持,因此那一年再次落空,下一次參加的大和九年(835年)考試,也是以失敗收場。到了開成二年(837年),這次是由再次主持的高鍇任考官,隔年弘道的預言再次應驗,他的親戚韓憲在這次高中,第二名的人名為張棠,還有個考生名叫郭植,符合排行第八的要件,於是鄭复禮就將這次記下來,開始思索事情是否真的會朝弘道所說的那樣發展,這時已經不知道弘道的下落了。

到了會昌二年(842年),是由再次主持的璟負責,那次他的侄子榜上有名,而第二名的人叫張潛,並且有個考生叫郭京。至此,弘道僧人的預言全數應驗,後來鄭复禮也順利踏上官途,達到河中少尹的位置。

(事據《廣異記》、《法苑珠林》、《野史》。)



責任編輯:聞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