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前夕的權力布局 習近平會下臺嗎?(視頻)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0-17 12: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第二十屆中共四中全會召開進入倒數,習近平的去留問題擺在大衆的眼前。近期,北京政局出現一連串罕見信號:中央黨媒連續發布被解讀為「為接班人鋪路」的文章。同時,中美關係再度惡化,中共宣布啟動「稀土戰」反制美國,卻換來美國財長公開警告並引發西方聯盟反制呼聲。四中全會因此不再只是例行會議,而被視為決定中國政治路線與權力重新洗牌的「生死大會」。

黨媒釋放的訊號真的只是文字遊戲嗎?

近一週以來,中央級媒體出現的幾篇文章,引發外界密切關注。

《人民日報》旗下的文章被多家中文媒體與評論者解讀為「暗示」或「指路」,例如被指諧音或象徵性地支持胡春華、汪洋等人物上位的報導,引來大量轉載與評論。罕見政治信號:黨媒為誰站臺?

10月13日:《青春華章》

「青春華章」的諧音,讓不少評論者直指此文在暗示「胡春華」,過去被稱為「接班梯隊」的團派代表人物。

10月14日:《牛伯樂》

中國政治語境中,「伯樂」意味選賢任能、推舉接班。前《文匯報》高級記者姜維平分析認為:這篇文章是「老人黨」藉黨媒發聲,力挺胡春華重新回到權力核心。

多名觀察人士指出,這不僅僅是媒體用詞巧合,而是權力鬥爭公開化的前奏。當《人民日報》這樣的中央級喉舌開始「指路」,說明黨內確有人透過宣傳系統削弱習近平政治正當性,塑造「接班」敘事。

多個海外與港臺媒體整理了這些片段,認為黨內確有勢力在透過官方宣傳體系放風,塑造「接班」敘事的公共基調。這種手法,在中共內部並非新鮮事,但在高層博弈期會有帶風向的意味。

軍隊與人事組織權 誰才是真正決定者?

在中國政治中,口頭與文本的博弈之後,關鍵仍回到能否掌握軍委、黨的人事機制(中組部、紀委、宣傳系統)與信息控制。即便黨媒透過「寓意式」文章為某人塑造聲勢,若軍隊或黨內主要人事機關站隊未明,權力移轉仍難成行。歷史上,幾次高層變動都發生在軍方或重要政治局常委級別的默契或突發決定之後。

有觀察指出,部分「老人黨」的人事動作,但到目前為止,公開可查的跡象仍顯示結果有高度不確定性:既有跡象支持「習被架空」的推演,也有跡象顯示習仍保有不被拿捏的資本,那就是「老人黨」保黨就要保習的徘徊不定,阻礙了軍方和倒習派的動作。

習近平的絕地反擊用對外衝突轉移內鬥?

近期中國忽然升高對美對抗姿態——重啟稀土戰。這看似經濟博弈,但多位中國時評人士,包括「牆內普通人」分析指出:這更像習近平打出的「攬炒戰術」。何立峰趁李強出訪朝鮮期間,突然宣布對美稀土出口限制。

然而這一步棋的效果卻適得其反——反而讓黨內更多勢力意識到,如果繼續讓習掌權,中國將被拖入國際孤立與經濟崩塌的深淵,加速了反習聯盟空前團結。

美中緊張全面升級美財長警告「稀土戰」自傷中國 

對於中共重啟稀土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Bessent)近日公開警告,北京若試圖將稀土等關鍵戰略資源武器化,企圖打擊美國與西方供應鏈,最終恐「先傷己後傷人」,反而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他更強調,美國已準備聯合盟友採取反制行動,一旦北京執意走貿易脅迫路線,勢必加速全球產業鏈與中國脫鉤,「這是中國承受不起的後果」。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溫和、務實形象著稱的貝森特,此次對中共的措詞罕見強硬。他直言中共高級貿易談判代表李成剛「精神錯亂」,並批評北京「妄想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自由世界」,警告若中方持續失信,「世界將不得不重新選擇合作夥伴,而不是繼續被中國綁架」。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回應媒體提問時明確表示,美中已處於「實質性的貿易戰」當中。他指控北京多年濫用貿易規則、竊取技術與扭曲市場,如今美國正在「扭轉不公平競爭的局面」。

專家分析 美國非單打獨鬥 西方聯盟已形成

美中問題專家藍述分析,美國並非單兵作戰,而是逐步整合盟友形成對中戰略聯盟:

「隨著中共對自由世界的威脅越來越明顯,西方國家逐漸清醒,意識到這已非單純的經貿競爭問題,而是捍衛自身安全與國際秩序的戰爭。中共正在把世界拖向衝突邊緣,而西方則被迫聯手維護和平。」

資深政治經濟學者吳嘉隆則指出,美中進入「新冷戰」已成事實,關係從有節制的競爭全面轉為對抗:

「冷戰一旦啟動就沒有回頭路,只能持續到一方崩潰為止。未來,美中勢必在科技、金融、軍事、供應鏈等領域全面脫鉤,而臺灣與日本將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盟友。」

他預測,中國經濟將陷入加速惡化的困境,社會結構也將逐步失衡:

目前中共已經出現制度崩壞的前兆。如果習近平仍長期掌權,中國人將看不到未來。」

所以此次習近平的絕地反擊,反而遭到了國際聯盟的反噬,可謂愚蠢至極。

北京權力版圖出現劇變?傳溫家寶「臨時接管批示權」

與外部情勢同步升溫的,是北京內部政治風暴。旅美評論人蔡慎坤爆料稱,近期中共內部所有上呈下達的重要文件,竟須經前總理溫家寶簽署才能生效,被視為極不尋常的政治信號。

時評人唐靖遠指出,這幾乎等同於宣告習近平的中央決策機制「失靈」:

「這意味著習近平的權力正遭到繞過或削弱,內部可能已出現制衡力量。」

另外,中共總理李強10月15日罕見主持「經濟形勢座談會」,並邀請《直面中美貿易衝突》作者徐奇淵率先發言,公開討論中美貿易對抗。評論人江森哲分析:

「這相當於李強直接挑戰習近平的經濟決策權,尤其是習近平此前讓親信何立峰繞過國務院與美談判,李強此舉疑是在重新奪回經濟主導權。」

外界猜測,四中全會後,中南海政治格局恐將出現重大重組。

胡錫進「突襲」批網控 背後是權力鬥爭信號?

另一起引發外界震驚的事件,是《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突然發文,罕見批評中共「過度網路管控」,要求放寬輿論。他暗示習近平上臺後「社會噤聲加劇」。此言論與中共網信辦「禁止負面情緒傳播」的最新指令公開唱反調。

評論界普遍認為,胡錫進不可能單獨行動,其背後恐有高層授權。江森哲指出:

「在四中全會前夕接連出現挑戰習近平權威的異動,顯示高層內部已出現激烈分歧,這不是偶然,而是政治搏殺的前奏。」

四中全會成風暴中心 中共內鬥或全面公開化

總體觀察,各方跡象顯示,北京不僅面臨國際圍堵與經濟下行壓力,更可能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機。四中全會即將召開,勢將成為中共高層權力重組的關鍵節點。外界普遍預期,圍繞經濟方向、對美政策以及習近平權威的激烈鬥爭已無法避免。

爲什麽這次四中全會被認為是生死會議:對習近平而言:不是繼續掌權,就是權力瓦解;對團派與老人黨而言:如果這次不動手,恐怕再無機會;對官僚與資本集團:在選邊站與保命之間已無退路。

四中全會可能出現的三個劇本

基於各種脈絡,可以勾勒出三個最可能的劇本,每個劇本都對中國未來有不同影響。

習被架空但不公開下臺:形式上繼續保留名義上的職務(例如黨的某些頭銜),但實權透過人事調整、軍委或中央機構分權而旁落。

後果:政策方向回歸更集體化、溫和的經濟復甦策略;對外則更注重穩定與談判;但黨內清算與人事重整將帶來短期不穩。

習被逼宮正式下臺:形式上「老人黨」聯合,通過四中全會或隨後的人事調整直接更換習近平的核心領導。

後果:有人説短期內政治震盪加劇,但筆者認爲,其下臺早已是大衆期待之中的事,並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和中共高層的預想可能是相反,而習越久在位,越是會激起民憤。此劇本對習家軍而言幾乎是滅頂之災。

習強勢過關:形式上習以外交或安全事件凝聚支持、軍方或高層顯示忠誠,壓制反對聲浪。後果:短期強硬路線延續,但國際反彈與內部不滿可能積累,長期政經風險上升。

為何四中全會不是單純的政策會議?

這一次的四中全會之所以被外界賦予「生死會議」的稱號,不只是因為媒體放風,而是因為這次會議的組成、議程與會後的人事安排,都可能直接影響到中共高層的選擇,也將決定中共的的未來。

變局已成趨勢,結局依然有變數:四中全會前夕的事態顯示中共內部權力博弈正進入高峰:黨媒的放風說明博弈已不再完全私下進行;外部事件(如稀土)被多方用作博弈工具;而最終結果仍取決於誰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軍隊、人事與宣傳等關鍵資源。

從目前可查的公開跡象,習近平被公開逼宮下臺的可能性存在,不過,無論哪一種結果,中國未來的政策走向、治理模式與國際互動都將因此震盪,因爲中共的解體不是按照人的意願而爲的,那是不可違背的天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