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聯手亞太簽礦約 川習會談判籌碼升級(圖)


川普
圖為2025年10月24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在離開華盛頓特區白宮南草坪前往海軍陸戰隊一號之前,向媒體發表講話,川普將前往亞洲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圖片來源: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展開的為期五天亞洲外交之旅,標誌著其任期內一次極具戰略意義的重要部署。這次出訪不僅是川普上任以來首度造訪馬來西亞、日本與韓國等關鍵區域,更是他就任以來最長且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出訪。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的背景下,此次亞洲行的核心戰略目標十分明確:透過「先合縱後連橫」的外交手法,在與中共黨魁習近平舉行關鍵性「川習會」之前,系統性地強化美國的談判籌碼,為即將到來的美中高峰會談奠定更有利的戰略基礎。

美中貿易戰的結構性矛盾與關鍵議題

當前美中關係正處於建交以來最為緊張的時期,雙方已相互對對方出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威脅可能全面切斷關鍵礦產與高科技產品的貿易往來。這場貿易爭端已經從單純的關稅問題演變為涉及國家安全、技術競爭和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全面性戰略競爭。華府與北京之間的博弈不再僅限於貿易逆差的數字遊戲,而是深層次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之爭。

在這場複雜的經貿博弈中,稀土等關鍵礦產供應鏈問題成為了雙方角力的核心戰場。中國在稀土開採、加工和出口方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這些稀土是現代科技、國防、能源轉型等關鍵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近期,中國政府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措施來管制稀土與重要礦產的出口,這被視為對美國科技制裁的直接回應,也是習近平在美中貿易戰中的重要戰略籌碼。

面對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戰略優勢,川普政府展現了強硬的回應態度。他公開揚言,若北京當局不收回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美國將從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另外加徵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同時,川普政府也積極尋求多元化的供應來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動便是本週稍早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簽訂的具里程碑意義的關鍵礦產合作協議,旨在擴大美國獲得戰略性礦產的管道,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川普的多層次戰略布局與外交攻勢

川普此次亞洲行的行程安排體現了精心的戰略考量和「加壓—談判—微調」的外交策略。從參加馬來西亞舉辦的東南亞國家協會峰會開始,到訪問日本進行雙邊會談,再到出席韓國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峰會,最後以備受矚目的「川習會」作為壓軸,這一連串精心安排的外交活動形成了完整的戰略鏈條,每一站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和戰略意義。

在馬來西亞,川普將與東南亞國家領袖深入討論區域經濟合作、基礎設施投資和安全議題,這對於平衡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東南亞地區不僅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也是稀土加工和下游產業發展的潛在基地。透過加強與東協國家的經濟聯繫,美國希望能夠建立更加多元化和可靠的產業供應鏈網絡。

與日本的雙邊會談將聚焦於深化兩國在高科技製造、半導體產業和先進材料領域的戰略合作。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擁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雙方的合作對於重構全球科技供應鏈具有關鍵作用。預期雙方將在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和新能源技術等領域達成更深層次的合作協議。

韓國方面的會談則可能涉及更加具體的經貿安排。首爾當局希望藉此機會敲定對美投資協議,以期獲得美方的關稅優惠待遇,保護其重要的出口產業。韓國在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和船舶製造等領域擁有競爭優勢,其與美國的合作將有助於兩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

川普政府計劃在此次亞洲訪問期間與多個貿易夥伴簽署經濟與關鍵礦產協議。美國高級官員透露,這些協議旨在開發該地區的戰略資源,建立更可靠的產業供應鏈,促進全球經濟成長並吸引更多對美投資。雖然具體協議內容尚未完全公開,但這些舉措明顯是為了在與習近平會面前,向北京施加更大的戰略壓力。

川習會的現實預期與可能成果分析

對於即將舉行的「川習會」,知情人士和國際觀察家普遍採取了現實主義的預期態度。雙方都不預期能夠取得戲劇性的重大突破,更不可能完全恢復到川普第一任期就職前的相對寬鬆貿易環境。經過多年的貿易摩擦和戰略競爭,美中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已經深度制度化,任何形式的「全面解凍」在短期內都不現實。

相反地,這次高峰會談的重點將是「管控分歧、求小步、設機制」。雙方希望能夠在一些具體領域達成有限但可驗證的進展,為未來更深入的談判奠定基礎。可能的臨時協議內容包括:有限且有條件的關稅減免措施、延長現行關稅稅率以避免進一步升級、中方承諾恢復或擴大對美國大豆和波音飛機的採購、美方在特定技術參數範圍內允許更多高階電腦晶片對中出口、以及中方適度放寬稀土磁鐵等關鍵材料的出口限制。

除了貿易議題,雙方也預期會討論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合作領域。川普政府特別希望說服習近平加強對芬太尼前驅物走私的打擊力度,這不僅關乎美國國內的公共衛生危機,也是兩國可以開展實質性執法合作的重要領域。此外,是否延長即將於11月到期的非正式關稅協議,也將是雙方討論的重要議題,這項協議的命運將直接影響短期內雙邊貿易關係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強化談判地位,美國政府在川習會前還宣布了一項重要調查,旨在評估中國政府是否完全履行了2020年川普第一任期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項調查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川普政府在為未來可能對中國加徵更多關稅鋪路,進一步增加對北京的壓力。

風險評估與多重情境分析

基於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雙方的戰略考量,川習會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結果情境,每種情境都將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一種是「有限成果型」情境。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將宣布達成小型的階段性協議,包括延長現行關稅安排、在大豆和波音飛機採購上達成框架性承諾、在稀土磁鐵和部分高階晶片出口上實現技術性鬆動,並同意在芬太尼問題上加強執法合作。這種結果將有助於穩定短期市場預期,緩解投資者和企業的恐慌情緒,對農業、民航製造和部分上游礦產供應鏈產生正面影響。然而,這種有限的進展不會根本改變長期科技競爭和供應鏈重構的大趨勢。

第二種是「停滯無果型」情境。如果雙方在關鍵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會談可能僅能釋放繼續對話的政治信號,而缺乏具體的實質性成果。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短暫的擔憂和波動,企業在投資決策和庫存管理上將維持更加保守的態度,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

第三種是「再度升級型」情境,這是最不樂觀的結果。如果雙方在會談中言詞激烈或政策立場進一步強硬,特別是美方真正啟動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關稅的威脅,或中方進一步收緊關鍵礦產和技術出口管制,全球貿易戰將進入新的升級階段。這將推高全球供應鏈成本,加劇通膨壓力,並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科技製造業和綠色能源轉型的進程。

從概率分析來看,考量雙方都有管控風險、避免經濟關係完全破裂的基本動機,「有限成果型」情境相對更有可能實現。但國際觀察家也提醒,政治時點的敏感性、國內輿論壓力和意外事件都可能影響談判的最終結果。

戰略意義與長遠影響展望

川普此次亞洲外交攻勢的最大戰略意義,不僅在於為「川習會」營造有利的談判環境,更在於系統性地重新配置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戰略聯盟網絡。透過與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深度協調,以及與澳洲的關鍵礦產合作協議,美國正在構建一個以「供應鏈韌性」為核心的多邊合作框架,旨在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提升在未來長期競爭中的制度優勢。

這種「橫向拓展供應源、縱向補強加工環節」的戰略布局,體現了美國對於複雜國際經濟關係的深刻理解。即便短期內與中國的談判出現反覆,這種多元化的供應鏈網絡也能為美國經濟提供更強的抗震能力和戰略緩衝空間。

對中國而言,如何在維護戰略資源控制力與避免刺激對手加速「去依賴化」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課題。中國需要精準評估其在稀土等關鍵領域的槓桿效力,避免過度使用戰略資源優勢而促使美國及其盟友加速替代方案的開發。

對於亞洲各國和全球企業而言,這次川普亞洲行所代表的地緣經濟重構趨勢,要求它們必須在分散風險、強化合規能力和保持戰略靈活性方面做出更加周全的準備。無論川習會的具體結果如何,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和區域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總結而言,川普的亞洲外交之旅代表了美國外交政策從過去主要依賴雙邊談判向更加注重多邊合作和戰略聯盟的重要轉向。這種變化反映了國際經濟競爭日益複雜化的現實,也預示著未來美中關係將在更加多元化和制度化的框架下展開。即便「川習會」難以實現重大突破,但雙方能否在「控風險、求小步、設機制」的基調下取得有限而可持續的進展,仍將對全球經濟穩定和地緣政治平衡產生深遠影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