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突雷 一死一扣押
事情發生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某五星級酒店。11月2日,根據當地媒體報導,一名來自臺灣的知名網紅被發現倒臥房內,送醫不治。警方隨後在現場找到一些可疑物品,並將與她同行的音樂人黃明志暫時扣押。
不久,警方宣布初步檢驗結果:黃明志的尿液呈陽性反應,涉嫌吸毒。消息傳出後,馬來西亞娛樂圈一片譁然,亞洲媒體爭相報導,網路輿論更是沸騰。
然而,比起震驚,更令人疑惑的是這場風波的時機與對象,為什麼偏偏是他?
黃明志 用音樂刺痛中共神經的人
對許多亞洲樂迷而言,黃明志不是普通歌手,而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被中共視爲「異類」。
他敢諷刺政治、敢揭諸權力黑幕、敢在歌裡喊出「玻璃心」三個字。
2021年,他與香港歌手陳芳語合唱的〈玻璃心〉橫掃全球,YouTube播放量突破7600萬次,歌詞中「小粉紅崩潰」「牆內外的世界」成為流行語。這首歌用柔軟旋律刺穿了極權的敏感神經,也讓中共政宣體系徹底失控。
自那之後,黃明志被中國所有平臺全面封殺。他的作品被下架,他的名字成為禁語。
但他沒有沉默。他繼續寫下〈牆外〉、〈玻璃心2〉、〈鬼才做音樂〉等諷刺創作,甚至以戲謔語氣調侃中共的「民族自信」。
他以音樂對抗審查,以創作抵抗恐懼。對極權者而言,他不是一個音樂人,而是一個「不受控制的訊息節點」。
太多巧合的背後 天娛傳媒的陰影
事情發生後,不少網民敏銳地注意到一個名字——天娛傳媒。
就在上個月,天娛傳媒宣布在馬來西亞成立分公司,並同時於臺灣設立據點。這家公司曾涉及「魚魔龍事件」,被外界質疑與中共宣傳部關係密切,長期負責對海外輿論操作。
這次事件中,一個是臺灣網紅,一個是馬來西亞音樂人,恰好對應天娛傳媒的新據點布局。
如此重疊,是否只是巧合?從歷史經驗看,中共在境外打壓異議聲音時,最擅長利用「非政治事件」作包裝,從財務醜聞、性醜聞、吸毒案,到突發意外。目的只有一個:毀掉一個人的公信力,讓他從「反共勇士」變成「問題藝人」。
「毀形象比殺人更乾淨。」這句話在中共統戰手冊裡並非空話。
馬中政商關係 親近的背後是代價
讓這起事件更具敏感性的,是馬來西亞政府與中共的親密關係。
近年來,中共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在馬來西亞的建設計畫,從東海岸鐵路到港口投資,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作為交換,馬國在多個國際議題上採取「友中」立場。
幾個月前,有媒體報導馬來西亞一位王子赴中國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並成功,馬方還公開表示「感謝中國醫療團隊」。這樣的「外交醫療合作」在外界引發強烈質疑。畢竟,中國的器官來源長年被指與政治犯有關。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不久前在釜山的一幕: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上前與習近平寒暄,習滿臉堆笑卻完全聽不懂對方說什麼,場面極度尷尬。王毅急忙拉來翻譯補救,現場一片混亂。那短短几秒鐘,全球媒體見證了所謂「友好關係」事件。
輿論戰與心理戰 從封殺到「事件化」
從2020年以來,中共對海外輿論的干預愈加明顯。他們深知「輿論殺人」比物理暗殺更有效——因為它不會引發外交風暴,卻能讓目標對象在公眾信任中消失。
娛樂圈尤其是理想的戰場。藝人影響力巨大,名譽脆弱,只要一次「醜聞」,就能瞬間摧毀他的一切努力。
若從這個角度看,黃明志事件的「巧合」實在太過完美:牽涉兩國(臺、馬),難以釐清司法責任;牽涉毒品與死亡,輿論天然排斥;爆發地點遠離媒體中心,監控與調查困難;當事人曾公然反共,符合打壓目標特徵。
這些條件,組成了一場典型的「輿論陷阱」。它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相,而是讓人群不再相信真相。
因此,當事件發生在馬來西亞、當涉事人正是中共「最討厭」的音樂人,這一切,就不再只是娛樂新聞。
極權的陰影 從言論自由到靈魂恐懼
許多人以為極權只存在於牆內,其實它早已滲入牆外的空氣。
當中共透過經濟滲透、媒體收買、演藝統戰,逐步影響東南亞與華語世界的文化生態,我們就應該明白——「審查」不再只是刪貼文的行為,而是一場心理戰。
我們必須追問:當一個反共藝術家遭遇突發事件,我們是否應該懷疑那背後的政治結構?
當中共以「友誼」之名滲透、以「合作」之名收買、以「輿論」之名毀人名譽,我們是否還能天真地相信——這只是巧合?對黃明志而言,音樂不只是旋律,而是良知的回聲。即使他此刻被污名化、被消音、被捲入泥沼,他仍然代表著那股不可消滅的力量——真話的力量。
在這個時代,也許我們更該記住那句諷刺卻真實的話:「當權力害怕一首歌,說明這首歌比子彈更有威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