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鏟出希望、鏟出光,「鏟子超人」等各種志工超人寫下善良台灣人最美麗的一頁風景。
洪災無情,人間有愛。世紀災難來襲,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黑色泥流如同恐怖的日本「311」海嘯般,瞬間吞沒光復鄉。無數「鏟子超人」等各種志工超人集結災區,同心協力,鏟出希望、鏟出光,再度寫下善良台灣人最美麗的一頁風景。
世紀災難 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
2024年「0403花蓮大地震」後,山區傷筋動骨,土石鬆動,動輒引起落石、土石流釀災。2025年7月25日,薇帕颱風更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大規模山體崩塌,最大深度達403公尺,形成一個「巨大未爆彈」的堰塞湖。

2025年9月26日,光復鄉災區空拍影像。(圖片來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9月23日,強颱樺加沙帶來豪大雨,堰塞湖水位急遽上升。下午2點50分溢流,滾滾洪水夾雜土石奔騰直下,相當於一個水庫的大水沖毀馬太鞍溪橋,直灌光復市區。
4點半,第二波溢流泥水以摧枯拉朽之勢再度襲捲光復鄉。民眾在惡水中驚慌逃生,載浮載沉,抱柱子、爬屋頂……場面驚險;眼睜睜看著家具、家電、生財器具……漂走、被淹沒,連汽車、軍用大卡車等都被急湍泥流沖走,然而豪雨不斷,救援不易,一度失聯上百人。
生死一線 天人永隔什麼都沒了
隨著雨勢漸緩,各地緊急馳援的軍警、消防、特搜隊等冒險展開難度極高的救援行動,和時間搶人!此刻,全台灣人民的心都緊緊揪著,祈求上蒼保佑遇險鄉民平安脫困。
大難來時,生死一瞬。洪災當下傳出的監視器畫面險象環生,一位婦女在洶湧泥水中緊抱電線桿掙扎求生;另一位被大水環繞,無助地坐在水泥柱上,脫困後竟不顧安危冒險涉水,順利安置90多歲的婆婆,卻來不及救出自己的媽媽。
洪水迅猛,劉先生抓緊媽媽的手想逃,但水一下子淹起來,媽媽為了不連累兒子,「放手讓他逃生」;陽明交大退休的高教授大喊一聲就消失在巨浪中,妻子受困18小時後被救出,全身有孔洞的地方都灌滿泥沙;一位85歲阿嬤原本已由家人帶離,因為不捨家園,「想回家再看一下」而罹難……家園全毀,天人永隔,許多災民一夕之間「什麼都沒有了」。
奇蹟獲救 小沂的故事催人淚下
屏東縣消防局特搜大隊連續60小時出任務,齊心協力,成功救援受困的64位災民。其中,重災區佛祖街6歲女童小沂的獲救經過,堪稱奇蹟。
泥流來得又快又猛,勢不可擋。與小沂無血緣關係的乾姑爺、乾姑婆情急之下,以疊羅漢的方式托舉,讓小沂爬上屋梁等待救援。泥流幾乎淹沒屋頂,兩人精疲力竭,再也撐不下去。
小沂在黑暗密閉的空間受困兩天,無吃無喝,命在旦夕,身邊只有一隻小老鼠作陪。但她求生意志堅強,家人也沒有放棄,才讓前一天判斷屋內人員生還機率渺茫的特搜大隊「再試一次」。切開屋頂後,一句稚嫩的「我在這裡」,振奮人心!兩位老人家犧牲自己,換得孩子一條命。最後,連那隻陪伴有功的小老鼠也被救了出來。
善心義舉 鏟子超人寫下台灣驕傲
災變後,一對熱心的滷味攤父子至光復協助救災。當時災區慘不忍睹,但志工極少。父子倆拍攝影片記錄救災情況,滷味攤爸爸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說:「來花蓮真的很簡單,買一張火車票,找一戶喜歡的、有很多泥巴的地方玩泥巴。」沒想到反應熱烈,一雙雨鞋、一把鏟子、一張車票,「人人都能參與」的行動,自此寫下台灣人的驕傲。

台鐵列車擠滿了來自各地、滿腔熱血的「鏟子超人」。

台鐵緊急加開列車疏運,每天逾2萬人擠爆光復車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教師節三天連假,台鐵列車擠滿了來自各地、全副武裝的「鏟子超人」,不只熱心、熱血的年輕人自發聚集,還有小學生、老先生、外國人、移工、藝人等,都犧牲假日投入災區復原工作。台鐵緊急加開列車疏運,每天逾2萬人擠爆光復車站。
共襄盛舉 災區志工絡繹不絕
回家度假的兒子和朋友們揪團前往。抵達吉安火車站見證滿滿的人潮,根本擠不上車,下一班次也沒有座位。失望之餘轉往花蓮火車站,如願買到車票,售票人員建議同時購買回程車票,避免去得了卻回不來的窘境。

災區狀況很糟,沿路都是黏性極高的厚重淤泥。

光復車站前設置的消毒站。
當時,災區狀況很糟,復原難度極大,進度緩慢,但初期混亂的局面已有所改善。光復車站前設置了醫護站、餐車、器材站、消毒站、中央指揮站、志工統籌站等,也提供工具、食物、飲水等裝備和補給。

鏟子超人們協助清理災民家中堆積的淤泥。

災民家中的雜物、廢棄家具等集中堆積在路上,等待重型機具來清運。
親見災區滿目瘡痍,兒子心情沈重。他說沿路都是黏性極高的厚重淤泥,如果雙腳停留過久,陷進淤泥的高度超過腳踝,就會「難以自拔」。受災戶一樓家當幾乎全毀,鏟子超人們反覆將災民家中淤泥鏟上獨輪車,集中倒在路邊的淤泥堆。也將許多雜物、廢棄家具等清出屋外,等待重型機具來清運。天氣熱,體力消耗極大,汗流浹背,大夥中午的便當根本吃不下。
雖然重型機具效率高過人力百倍,但畢竟量能有限,一條街也容納不下太多台,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依靠人力一鏟一鏟挖淤泥。因為鏟土對體力、肌力的要求都很大,實際在一線鏟土的仍以青壯年居多。不過,現場也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需求,每一位「超人」的心意都非常珍貴,也都有所貢獻,寫下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
中秋連假 鏟子大軍陣容更龐大
10月1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將軍接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指揮所總協調官。「救災視同作戰」,他展現魄力,重新劃分責任區,管制進度,並協調更多「國軍超人」支援,整體效率大幅提升。
數天後,季將軍表示現階段需要專業志工進場,呼籲鏟子超人們好好地去度個假。豈料,台灣人愛心澎湃,凝聚力超強,中秋連假期間,「鏟子大軍」的陣容反而更加龐大,在日均旅運量千人的光復站,第一天就有破記錄的5萬1千多人次進出。

重機具進駐重災區佛祖街,展開清淤行動。

鏟子超人們共同清理位於重災區佛祖街的保安寺。

重災區佛祖街土石幾乎淹沒一層樓,慘不忍睹。

重災區佛祖街美麗的稻田已被土石泥流淹沒。

鏟子超人們協助重災區佛祖街清溝作業。
此時,市區中正路道路已經清理乾淨。重機具進駐較遠處的重災區佛祖街展開清淤行動,鏟子超人們則協助清溝、裝沙包作業。兒子也和另一群朋友再度前往光復清溝,能夠為災區盡一份微薄的心力,他們都覺得很有意義,度過了一個充實又難忘的中秋假期。
地理特性 台灣極易形成堰塞湖
台灣山高坡陡、河短流急,颱風、地震又多,極易形成堰塞湖。自1970年代以來,已出現過88處堰塞湖。其中,以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高雄小林村慘遭吞沒,近500人罹難的事件最為嚴重。但大多數堰塞湖規模較小,形成一年內就會自然溢流或潰決而消失,因此並未受到大眾普遍的認識與重視。
近年來,東台灣淨土、美麗的花蓮多災多難。地震、颱風、土石流嚇跑不少觀光客,經濟蕭條,一蹶不振。不料一個沒有登陸的強颱,竟然導致宛如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場景真實上演,任誰都想不到!
氣候極端 堰塞湖危機如何能解
人類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與破壞力,在極端氣候下,越來越多天災如何能解?以堰塞湖來說,國外雖有「以爆破結合機械開挖」、「開挖為主加上定向爆破」、「完全用挖掘引流」等成功化解危機的經典案例,但每個獨一無二的堰塞湖根本沒有公式可以套用。
大多數堰塞湖位於人到不了、開挖機具也進不去的深山,且壩體脆弱,結構不穩,一動就可能瞬間崩塌,造成更嚴重的災害。即使花費巨額時間、金錢,也可能是一場賠上更多、失敗的賭注。因此,面對龐然巨獸般的馬太鞍溪堰塞湖,政府只能持續監控,並制定疏散計畫。
不得不正視的是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以後,下游河道堆積大量土石,抬高了河床地勢。雖然水量遽減,溢流口也已阻斷,但後續颱風豪雨的積累,又會升高水位,導致夢靨重現。光復鄉災民何去何從?復原或是遷村?災後復建是一條漫漫長路。

「鏟子超人」大軍創造台灣歷史性的一刻,讓台灣人的良善之舉再度被世界看見。(以上圖片來源皆為攝影:哲君)

2025年10月4日上午,馬太鞍溪堰塞湖及中游河道空拍影像。(圖片來源: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天佑花蓮 同島一命守護台灣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實在太渺小了。預知災難會發生卻束手無策?躲不過,就得跑得比水快。令人扼腕的是,往生者大多是罹病體衰、根本跑不動的老人家。倖存的災民淚訴:「沒有人通知我們撤離。」
天災還是人禍?無力或是無為?災變初期,協調不力,亂象叢生。一連串輕忽、延誤帶來的慘痛教訓,以及民間積極救災力量的對比,警醒政府各部門必須補強的河川整治、預警系統和防災整備等課題,以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挑戰。
一場躲不過的世紀災難,意外帶動台灣公民意識高漲。「鏟子超人」大軍創造台灣歷史性的一刻,讓台灣人的良善之舉再度被世界看見。正如台鐵在臉書寫下的誠摯心聲:「穿過車門的那一瞬間,你就是守護台灣的超人!一把鏟子、一雙溫暖的手,凝聚起台灣人的勇氣與團結。」天佑花蓮,台灣加油!
(轉載自《看雜誌》第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