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11月10日拒絕說明是否會敦促美國總統川普放棄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提告,求償10億美元。圖為2025年9月18日: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爵士与夫人维多利亚·斯塔默(右)陪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及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在英国艾尔斯伯里的契克斯庄园观看红魔伞兵表演队成员进行跳伞表演。(圖片來源:Stefan Rousseau - WPA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爆出「編輯門」醜聞,核心焦點在於BBC惡性剪輯了川普總統2021年1月6日的演說影片,將其塑造成一位煽動政治暴力的始作俑者。這場爭端不僅引發了川普總統高達10億美元的訴訟威脅,更導致BBC內部高層震盪,兩位重要人物因此請辭,並迫使英國首相施凱爾在國會接受質詢。
爭議的根源:具爭議的剪輯與「全景」節目
這場風波的導火線是BBC招牌時事節目《全景》(Panorama)的一集題為「川普:第二次機會?」(Trump: A Second Chance?)。該節目由一家第三方製作公司製作,並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播出,旨在探討川普總統再次競選的可能性。然而,問題的核心在於該節目對川普總統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事件前發表的演說內容進行了剪輯。
根據川普總統方面的指控,BBC的節目將他演說中三段相隔近一小時的引言剪輯在一起,呈現出他帶領支持者一同遊行並「拚命抗爭」的畫面。然而,關鍵的爭議點在於,這段剪輯卻刻意忽略了川普總統在同一場演說中呼籲支持者「和平示威」的內容。這種選擇性的剪輯方式,在川普總統及其支持者看來,是嚴重誤導性的,旨在將他描繪成直接煽動暴力的形象。1月6日事件本身在美國歷史上具有極其敏感和重大的意義,任何對此事件相關言論的誤讀或曲解,都可能引發強烈的政治反響。因此,BBC的剪輯行為被認為不僅僅是編輯失誤,更是對歷史事件和公眾人物形象的嚴重扭曲。
川普總統的律師亞歷杭德羅·布瑞托(Alejandro Brito)已正式致函BBC,嚴正指出其紀錄片對川普總統2021年1月6日演說內容的編輯手法存在問題。信中要求BBC向川普總統道歉,並「全面且公正地」撤回該紀錄片以及其他對川普總統的「不實、誹謗、貶損、誤導或煽動性言論」。律師函明確指出,如果BBC未能在美東時間12日下午5點前滿足這些要求,川普總統將採取法律行動,尋求高達10億美元的賠償。
川普總統本人也在福斯新聞(Fox News)的採訪中表示,他認為自己「不得不這麼做」,因為BBC「欺騙了大眾,而且他們已經承認了這點」。這表明川普總統對此事件的嚴肅態度,並暗示他認為BBC的內部反應已間接證實了其錯誤。
英國首相強調BBC須糾正錯誤
這場跨越大西洋的爭議也迅速在英國政壇引起反響。在英國下議院每週質詢時間,英國自由民主黨黨魁埃德·戴維(Ed Davey)向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提問,詢問他是否會介入川普總統與BBC的爭議,並排除英國納稅人為美國總統支付款項的可能性。這個問題直接觸及了英國政府在此事件中的潛在角色以及對公共資金的保護。
然而,施凱爾首相並未直接回應是否會敦促川普總統放棄訴訟。他選擇重申了自BBC總裁戴維請辭以來,政府一貫的立場。施凱爾首相表示:「我相信BBC應該強大且獨立。有些人巴不得BBC不存在,我不是其中之一。」這句話表明了他對BBC作為一個獨立公共廣播機構的認可和支持。
然而,他也補充道:「但只要出現錯誤,BBC就需要整理內部狀況。」這句話則明確指出了BBC在此事件中存在問題,需要進行內部整改,以恢復其公信力。
施凱爾首相的立場顯得謹慎。一方面,他維護了BBC作為英國重要文化機構的地位,強調其獨立性不應被輕易動搖;另一方面,他也明確要求BBC對其錯誤負責,並進行必要的改革。這種回應避免了直接介入一場潛在的國際法律糾紛,同時也向公眾傳達了政府對媒體公信力的高度重視。他的表態也反映了英國政界對於BBC複雜的情感:既有對其歷史成就的認可,也有對其運作和偏見的批評。
BBC內部風暴與高層辭職
面對川普總統的強烈指控和潛在的巨額訴訟,BBC迅速陷入了一場嚴重的內部危機。BBC董事會主席薩米爾·沙阿(Samir Shah)於11月10日公開為這段導致「觀眾誤以為他直接號召暴力行動」的剪輯致歉。這份道歉聲明無疑是承認了BBC在編輯過程中存在重大失誤,並對其產生的誤導性影響表示負責。
然而,道歉並未能平息這場風波。隨後,BBC內部出現了高層人員的變動。BBC總裁蒂姆·戴維(Tim Davie)於11月9日因這場醜聞請辭。他的辭職被視為對這起事件負責的表現,也反映了BBC內部對此問題的嚴重性判斷。緊隨其後,BBC新聞主管黛博拉·圖內斯(Deborah Turness)也於同日因被指偏頗及誤導性剪輯而辭職。兩位高層的相繼離職,無疑是對BBC公信力的一次沉重打擊,也讓外界質疑BBC在新聞編輯流程和內部監督機制上是否存在嚴重漏洞。
這些辭職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決定,更象徵著BBC作為一家百年歷史的公共廣播機構,在面對當前政治環境和媒體生態變化時所遭遇的巨大壓力。BBC一直以來都以其獨立性和公正性而自豪,但這起事件卻讓其聲譽蒙上陰影,引發了公眾對其編輯標準和政治偏見的廣泛討論。這也為BBC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其面臨政府資助模式辯論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際。
媒體倫理和公信力的深刻影響
川普總統與BBC之間的這場爭議,遠不止於一場單純的法律訴訟威脅,它觸及了當代媒體倫理以及公共信任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首先,這起事件再次敲響了媒體編輯倫理的警鐘。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機構的編輯選擇對公眾認知具有決定性影響。對原始素材的選擇性剪輯,尤其是在涉及敏感政治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時,極易導致誤解和偏見。BBC作為全球知名的公共廣播機構,其一舉一動都受到高度關注,因此其編輯標準和審核流程理應更為嚴格。這起事件提醒所有媒體機構,必須嚴格遵守新聞真實性和公正性的原則,避免任何可能導致誤導或偏頗的編輯行為。對話語權的掌握,伴隨著巨大的社會責任。
川普總統一直對主流媒體持批評態度,將其視為「假新聞」的製造者。這起事件也對BBC的公共信任和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BBC以其獨立、公正和高品質的新聞節目贏得了全球聲譽,但近年來,其在政治偏見、薪酬醜聞和資助模式等方面的爭議不斷。這次的剪輯風波,加上高層的請辭,無疑會進一步損害其在英國乃至全球觀眾心中的形象。對於一個依靠公共資金運營的機構而言,公眾的信任是其生存的基石。如果信任受損,BBC將在爭取公共支持和應對未來挑戰(如政府對其資助模式的審查)時面臨更大的困難。
川普總統與BBC的這場爭議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媒體所面臨的多重困境:如何在資訊爆炸中維持新聞真實性、以及如何在信任危機中重建公眾信心。儘管英國首相施凱爾選擇不直接介入,但這起事件的影響力已超越了單一媒體機構的範疇,成為全球範圍內關於媒體倫理、政治公信力以及民主社會資訊生態健康發展的重要案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