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赴歐發聲創記錄 流利英文成臺灣軟實力(圖)


臺灣副總統蕭美琴在IPAC2025峰會上演講。
2025年11月7日,臺灣副總統蕭美琴在IPAC2025峰會上演講。(圖片來源: IPAC社群平臺)

【看中國2025年1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2025年布魯塞爾峰會(IPAC Brussels Summit 2025)於2025年11月7日至10日在歐洲議會舉行,這是IPAC的第五屆年度峰會。峰會聚焦協調民主國家應對中(共)國對全球安全、民主、人權和繁榮的挑戰,包括人權侵犯、環境危機、地緣政治脅迫等議題。這是臺灣首次以正式成員國身份參與,副總統蕭美琴(Hsiao Bi-khim)出席併發表演講,強調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和民主韌性。蕭美琴今年稍早還在美國知名播客《Sean Ryan Show》專訪中,系統闡述了臺灣的全球戰略定位與自衛決心。

蕭美琴流利英文成臺灣軟實力

蕭美琴的英文能力堪稱一流,她出生於日本,父親為臺灣人、母親為美國人,早年輾轉臺南、新澤西長大,並在奧伯林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這種跨文化背景,使她在國際場合游刃有餘。在IPAC布魯塞爾年會演講中,她以純正美式發音開場:「感謝IPAC邀請我來到歐洲議會,這對我們、對臺灣人民意義重大。」整場演講邏輯嚴謹、情感真摯,從歷史回顧到未來展望,贏得滿堂掌聲。

同樣,在《Sean Ryan Show》專訪中(當期視頻過百萬點擊量),面對主持人Sean Ryan的犀利提問,蕭美琴英文流利回應:「臺灣生產全球60%的晶元和95%的高端晶元。」她用「生態系統」一詞精準描述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強調「可靠」與「信任」是臺灣的核心競爭力。當主持人說「這是全世界最微妙的情況」,蕭美琴則淡定回擊:「我們尋求維持現狀,但絕不屈服於脅迫。」這種英文表達,不僅體現了她的外交素養,更讓人感受到臺灣領導人的專業與從容。

作為首位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曾說:「民主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自由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她的英文能力,已成為臺灣「軟實力」的象徵,幫助臺灣在被中共外交孤立的困境中,贏得國際同情與支持。

臺灣的全球地位:不可或缺的「科技心臟」與民主燈塔

蕭美琴反覆強調,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在訪談中,她詳述:臺灣生產全球60%的半導體、95%的先進晶元,這些晶元驅動智能手機、汽車、AI數據中心乃至國防系統。「晶元驅動從智能手錶到汽車的一切……啟用AI。」早在198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投資台積電(TSMC),如今台積電反向投資歐洲與美國,承諾在美國1650億美元綠地投資——美國史上最大外資項目。

IPAC峰會演講中,她指出:「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臺灣正與夥伴多元化供應鏈,涵蓋製藥原料、生物醫學、能源科技、AI及下一代電信。儘管被排除在國際組織外,臺灣仍貢獻人道援助、災區救援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臺灣的存在強化全球努力。)G7等多國認可,臺灣是「全球穩定與繁榮的關鍵」。

臺灣海峽更關乎全球經濟命脈:20%-50%的海上貿易通過此地,包括2.5萬億美元貨物。若中斷,將如蘇伊士運河危機般衝擊世界。蕭美琴警告:「臺灣海峽位於西太平洋中心……若受損,將劇烈影響全球經濟。)這讓臺灣問題躍升為全球話題。

防範中共入侵:不對稱防禦與全社會韌性併進

面對中共日益加劇的軍事壓力,蕭美琴詳述臺灣的自衛策略,核心是「通過實力維持和平」。演講中,她宣布:「臺灣承諾增加國防投資,至2030年達GDP 5%。」但國防不止軍力,而是「全社會要有韌性」。

在訪談中,她具體列舉多項臺灣面對的挑戰:中國海軍70艘艦艇入侵海峽、兩艘航母進太平洋、每日空中入侵防空識別區,以及海底電纜被切斷、信息戰、認知戰、網路攻擊頻仍。

臺灣應對包括:

軍事現代化方面,臺灣投資不對稱能力,如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艇、AI感測器融合及機器人系統。學習烏克蘭經驗,強調「分散指揮控制」與「小單位自治」。「我們需要在所有戰線部署無人機和無人系統。」

她還表示,臺灣將強制兵役從4個月延至1年,確保「高質量訓練」,培養社會防禦意志。民調顯示,65%臺灣人願抵抗入侵,高於前幾年50%。

基礎設施韌性方面,臺灣構建衛星備份通信、強化電網、智能電網、囤積食品醫療及能源儲備。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訓練急救與疏散;新海上風車兼具能源與防禦雙用。

反認知戰方面,中共通過社交媒體、影響者及「內容農場」散佈虛假信息,主題為「美國不可靠」「臺灣軍力弱」「政府非法」。臺灣響應以媒體素養教育、快速事實查核及NGO合作。「我們有快速響應機制……教育公民批判性思考。」她說。

蕭美琴強調,臺灣不求「船對船」對抗中共250倍造船能力,而是靠「聰明、創新」。與美國合作獲取現代武器,並橋接矽谷與國防,如Palantir、Anduril等創新公司。

蕭美琴核心觀點:民主不孤單 合作鑄和平

蕭美琴整篇演講的核心觀點是民主國家「不孤單」。演講開篇,她便回顧與IPAC三年情誼:「我與IPAC有獨特紐帶,我們共同致力於民主價值與和平。」

她呼籲四領域合作:

- 貿易科技:建信任供應鏈、AI對話、人才投資。

- 社會韌性:分享網路安全、災區救援、反虛假信息經驗。

- 全球包容:支持臺灣參與WHO、ICAO等,反對中國扭曲歷史文件。

- 台海和平:堅持聯合國憲章,反對武力改變現狀。強調台海和平對全球穩定至關重要。

訪談中,她重申:「我們不只求生存,我們要讓民主繁榮。」並引用孟子名言「得道多助」,臺灣以正義吸引支持。面對習近平2027「統一」期限,她冷靜分析:「我們一切努力防止衝突……提高其侵略成本。」

臺灣問題:全球共識 而非北京「內政」

蕭美琴多次強調,臺灣議題是「全球時刻」。IPAC年會彙集跨區域議員,共同面對「中共擴張、協調威脅」,包括軍事灰色地帶、網路攻擊、經濟脅迫。中國人工島軍事化、南海擴張,不僅威脅臺灣,還波及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甚至中東。

此外,前總統蔡英文也於11月10日赴德國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發表主題演講。她敦促民主國家團結對抗威權主義,強調韌性是民主生存的關鍵,並指出臺灣晶元產業正加強防禦,以應對威權挑戰。這次演講作為柏林自由周的一部分,凸顯臺灣持續深化與歐洲外交互動的努力,進一步強化國際社會對臺灣民主價值的認同。

全球對於臺灣的回應積極。美國依據《臺灣關係法》持續提供防禦性武器支持,幫助臺灣提升自衛能力;日本和菲律賓則通過聯合軍事演習和情報共享等方式強化自身防禦體系,以威懾潛在衝突;歐洲國家將臺灣視為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首要來源之一,積極推動雙邊經濟合作,如半導體領域的技術轉移和投資項目。G7集團的聯合聲明以及IPAC的跨國支持,進一步證明了「更強的臺灣意味著更穩定的印太地區」,因為臺灣的韌性直接影響區域和平與全球貿易流動。國際社會已形成廣泛共識,如果臺灣不幸淪陷,全球半導體晶元供應將面臨嚴重中斷、貿易體系可能全面癱瘓,這將引發經濟衰退、通脹飆升和科技停滯等連鎖災難,堪稱「人類的地獄」,對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都將造成不可估量長期損失。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