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總統(圖片來源:ROBERTO SCHMIDT/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Moneywise報導指出,儘管川普(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曾引發市場震盪,但這些舉措無疑提升了聯邦政府的關稅收入。表面上看,這些額外資金有助於減少國家赤字。
今年1月,在川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2025財年的關稅收入約為800億美元,與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相近。然而,如今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帶來1950億美元收入,僅7月份就徵收了近300億美元。
兩黨政策中心經濟政策副總裁沙伊.阿卡巴斯(Shai Akabas)對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表示:「現代以來,關稅收入從未超過聯邦政府總收入的2%左右。但在當前關稅水平下,這一比例可能升至5%,甚至更高。」
CBO進一步指出,關稅帶來的預算效應將顯著擴大。根據其最新報告:
「如果2025–2035年期間關稅維持上調趨勢,那麼在2025年1月6日至8月19日實施的關稅措施,將使基本赤字(不含淨利息)減少3.3萬億美元。」
隨著聯邦借貸需求下降,政府利息支出還能減少0.7萬億美元。總體而言,至2035年關稅將使赤字縮減約4萬億美元。
但這些數字並非全然利好。CBO警告稱,更高的關稅將抑制投資與生產力,縮小美國經濟規模並推高物價,而最終埋單的,很可能是美國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家上訴法院已裁定川普的大部分關稅政策違法。川普政府已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但若遭駁回,政府可能不得不退還已徵收的關稅。
經濟期待與現實落差
《今日美國》評論指出,超過7700萬選民因各種理由再次選擇川普,但他們的共同期待是讓他「重振經濟」——這是美國人最關心的議題。
經濟是國家引擎。川普承諾以保守方式振興經濟:削減政府支出、促進自由市場、放鬆管制並讓企業發展。整體而言,這些政策正在逐步推進。
但他有時也會偏離保守主義原則。例如,他提議向中低收入民眾發放每人2000美元的支票,並以關稅收入作為資金來源。然而類似疫情時期的現金刺激會加劇通脹,推高生活成本。關稅收入理應用於削減赤字,最終改善民眾生活,使美國重新成為「可以負擔得起的國家」。
當前,美國民眾對川普經濟措施的信任出現明顯動搖。CNN數據專家哈里.恩滕(Harry Enten)指出,2024年10月,美國人對川普處理通脹的信任度比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高9個百分點;如今川普在通脹議題上的淨支持率大幅跌至負26個百分點。
消費者信心總體下降,唯獨「仍在股市投資的美國人」例外。但更多家庭在縮減消費。
經濟數據的分歧與黨派化解讀
為什麼美國人對經濟如此悲觀?雖然原因複雜,但已有一些跡象浮現。
ADP研究數據顯示,9月份私營部門就業減少3.2萬個,10月份又增加4.2萬個。然而ADP於11月11日發布的報告卻指出,10月私營部門實際上「每週」減少11250個崗位。
此外,皮尤研究中心指出,「約74%的美國人認為經濟一般或糟糕」,且經濟前景與黨派傾向高度相關:共和黨人認為經濟正在改善,而民主黨人並不認同。
這種黨派化的經濟認知對川普、共和黨乃至消費者而言,都是關鍵信息。
事實上,經濟中的一些積極信號已經出現。經濟正處於變革前夜,需要耐心等待。川普的對等關稅與新貿易政策正在重塑美國經濟,希望這種重塑將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億萬富翁投資者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在討論熱門播客「All-In」時表示:「關稅具有雙重效應。它們正在重塑全球秩序,並讓美國重新掌控許多全球市場。」
但保守派更強調「財富應由人民創造,而非政府補貼」。
政策方向:重振經濟的長期任務
《今日美國》評論稱,美國民眾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呈現高度分裂;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整體經濟走向悲觀。對於川普來說,更重要的是堅持長期的經濟改革方向,而不是依賴任何短期刺激措施。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44%的共和黨人與傾向共和黨的獨立人士認為經濟良好或優秀」。這說明仍有大量選民對川普的經濟政策保持信心,並期待改革逐步帶來改善。
川普之所以能夠連任,部分原因在於他承諾振興美國經濟,而這項任務本就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美國經濟並非處於崩潰邊緣,許多基礎面正在改善,只是尚未完全反映在消費者情緒上。在這一關鍵階段,川普更應該堅定推進其核心經濟議程:降低赤字、提升競爭力、重建產業鏈,而不是推行可能引發通脹壓力的關稅刺激方案。
只要方向正確,改革需要時間也並不意外。川普政府的關鍵任務是確保美國重新成為一個「可負擔、可發展、可期待」的經濟體,而持續推進結構性措施,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