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戰爭(圖片來源: Adobe stock圖)
【看中國2025年11月21日訊】「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美日同盟有事。」這句話最早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1年說出,引發中國嚴重抗議。
安倍晉三為什麼這麼說?
日本石油進口九成、天然氣七成以及糧食、農作物進出口都經過臺灣海域。製造業關鍵零部件也必須經要穿過臺灣海域。一旦臺灣被敵對勢力控制,日本會在一夜之間失去血液循環。
二戰期間,日本之所以襲擊珍珠港與美國開戰,就是因為美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逼得日本沒有活路。因此,日本對「被海上封鎖」的恐懼,是深植國家心理的歷史陰影。
日本經濟與臺灣經濟的聯盟程度被長期低估。高科技產業與台積電為核心的臺灣半導體體系之間,關係比美臺還緊密。日本掌握關鍵半導體材料與設備,臺灣掌握全球最先進的晶元製造技術。兩者本質上是一個共同體:材料在日本、製造在臺灣、產品賣向世界。
如果臺灣被侵佔,這條供應鏈將立刻崩潰,日本最重要的國家優勢高科技產業將遭受不可逆的破壞。晶元供應鏈斷裂意味著:日本汽車產業癱瘓;日本消費電子產業停擺;日本工業自動化系統全面受影響;日本GDP直接蒸發數十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臺灣倒下,日本經濟會同步「心臟驟停」。
從軍事角度看,臺灣恰好是日本戰略屏障。
臺灣如失守,日本失去戰略緩衝,沖繩變成了前線,本土直接暴露於導彈襲擊,日本必須投入數倍軍力防守。
失去臺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被迫後退,日本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臺灣守不住,日本一定捲入戰爭。這不是威脅,而是邏輯。
失去臺灣,意味著什麼?日本將面對一個擁有極權軍事力量的鄰國;日本的民主價值體系將受到直接衝擊;東亞「民主陣線」崩盤,日本將孤立無援;日本在國際秩序中的角色會被迫改變。
日本長期以來維持其國際聲望的是「民主國家」「自由陣營」「國際法秩序維護者」。如果臺灣被吞併,日本過去70年戰略基礎動搖;在東亞的政治影響力歸零;被迫在極權勢力的陰影下做出屈服或迎戰的選擇。
所以日本不是「支持臺灣」,而是保護自己。
安培晉三路線繼承人高市早苗就任首相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安倍晉三的「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具體化、明確化:「臺灣遭受攻擊,觸發日本存亡危機。日本將不得不先行自衛。」
中方因此震怒暴怒,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威脅要斬首高市早苗,駐日大使和外交部一再抗議,要求日本收回。
日本可能收回嗎?看了我以上分析就明白,日本決不可能收回!
日本不僅不收回,其外交代表到北京,態度十分強硬的告訴中國「這是日本既定國策,日本不可能收回,也不可能修改。我們不是來談判的,而是來通知你們的。」
面對日本的強硬,中方只好拍出一張亞洲司司長雙手插褲兜,日本外交代表金井正彰低頭鞠躬聆聽教誨的照片,以滿足粉紅的虛榮和虛妄。
真實情況是,談判破裂後,金井正彰出於日本人慣有禮貌鞠躬告別,而中方的表現完全像個毫無文明修養的野蠻人。
因此,這張圖片在中日引發出截然不同的巨大反響。薛劍威脅斬首首相,日本國民已經感受到被侮辱,已經激發巨大憤怒。青年人對高市早苗的支持率急升到89%。現在中方公布這張照片,中國人的野蠻無禮,絲毫不尊重日本的姿態,使得日本國民更加同仇敵愾,團結一致對抗中國。
因此,目前的局勢,中國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向日本宣戰,要麼通過轉移視線,吞下高市早苗的話。
二十五年前,針對中國要武統臺灣,我就撰文指出,自從工業革命之後,海上貿易通道就是生命線。誰想動這條生命線,就必然引發世界大戰。臺灣海峽就是這條生命線。
我覺得讓中國人知道這條基本常識非常重要,因為上上下下沒有基本常識的人太多太多了。
隨便說一句,中日矛盾激化,正好給日本擴大軍工生產提供了合適的理由。日本將憑藉軍工擺脫經濟困境,軍工將成為日本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級引擎。(參見我大前天寫的《日本修憲背後的經濟動力》)
(吳洪森寫於2025年11月20日上海莘莊)
——————————————————
附:
洪森評論:抗日仇日先滅掉這些詞彙!
從清末至今的一百多年來,通過翻譯以及留學日本帶進現代漢語的日語詞彙,總數超過3000多個,其中1200個已經成了日常高頻詞彙,佔據漢語的比例高達12%。其中,政治.社會.法律佔比最高,約35%。
以下這些詞彙,你在使用的時候,會想到是來自日語嗎:
革命、民主、共和、政黨、幹部、政策、組織、代表、會議、委員會、書記、主席、部長、總理、總統、總理、首相、議會、國會、參議院、眾議院、選舉、投票、權利、義務、自由、平等、人權、憲法、法律、經濟、資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封建、階級、階級鬥爭、解放、思想、罷工、工會、資本家、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帝國主義、殖民地、民族、民族主義、自治、獨立、解放、運動、群眾、人民、同志、群眾路線、路線鬥爭、方針、政策、決議、決議案、草案、提案、議案、哲學、科學、文化、文明、進步、取消。
司法法律類:
警察、檢察、法院、治安、刑法、民法、刑事、民事、訴訟、辯護、檢察官、法官、律師、證據、現場、犯罪、嫌疑人、逮捕、手續、登記、護照、簽證、移民、
經濟商業類:
勞動、預算、決算、財政、金融、貨幣、流通、通貨膨脹、蕭條、繁榮、景氣、不景氣、破產、倒閉、公司、企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股份、股票、股東、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營業、營業部、營業時間、營業額、營業稅、利潤、虧損、赤字、赤字財政、赤字國債、赤字預算、赤字決算、赤字經營、赤字企業、赤字銀行。經濟、資本、銀行、商業、利潤、發票、收據、賬單、折扣、廣告、商標、品牌、商品、消費、流通、批發、零售……
科技工程類:
科學、技術、工程、工程師、建築、設計、圖紙、藍圖、施工、現場、工地、材料、混凝土、鋼筋、模板、腳手架、起重機、電梯、自動扶梯、信號、信號燈、信號機、信號塔、信號站、信號所、信號樓、信號室……
醫學衛生類:
衛生、保健、防疫、注射、手術、診斷、治療、療養、療養院、療養所、療養地、療養區……
教育學術類:
學校、大學、學院、學部、學科、課程、講義、筆記、考試、成績、畢業、學位、學分、博士、碩士、學士、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研究員、研究室、實驗室、研究所、圖書館、博物館、展覽、展示、講座、報告、論文、摘要、結論、參考文獻、索引、目錄、目錄學、目錄卡、目錄櫃……
日常生活類
超市、百貨、商店、專賣店、連鎖店、便利店、自動售貨機、物流、配送、快遞、包裝、包裝紙、包裝箱、包裝袋、包裝盒、包裝瓶、包裝罐、包裝桶衛生、衛生間、電話、郵政、銀行、商業街、電話、郵政、便當、壽司、和服、卡拉OK、便當、便當盒、便當車、便當攤……
文化藝術:
漫畫、動畫、卡通、和風、和服、壽司、相扑、柔道、空手道、劍道、茶道、花道、書道、道場、道館……
交通物流類:
地鐵、巴士、出租車、站臺、月臺、時刻表、停車場、收費站、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區、休息站、休息室……
其他高頻詞
認真、熱情、積極、消極、客觀、主觀、具體、抽象、絕對、相對、必然、偶然、現象、本質、內容、形式、質量、數量、程度、範圍……
現代漢語裡每10個常用詞,就有1個是100多年前從日本「偷渡」過來的,而且大多已經「入籍」得連戶口本都查不出來。
請真心仇日抗日者,從今以後,口中不要出現以上詞語!否則就是假仇日假抗日!
(吳洪森寫於2025年11月19日上海莘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