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低迷(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综合报导)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房市低迷、青年失业率高企、通货紧缩阴影笼罩,昔日“大国崛起”的光环已经褪色。时评人、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近日以日本和拉美衰退为监,揭示中国经济正步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普通人如何在这场潜在的经济风暴中保全资产、谋求出路。
衰退的基调:从大国崛起梦到现实警钟
多伦多方脸认为,当前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需跳出“大国崛起”的叙事,转而直面衰退的可能性。他以日本和拉美为参照,分析了两者的衰退路径。日本在过去30年因年均0.9%的低增速,从世界经济顶流滑落至与韩国相当的水平;拉美地区则因1.9%的增速,普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特征更接近日本,呈现出通货紧缩的迹象,而非拉美式的大通胀。
他进一步指出,类似朝鲜或伊朗那样的经济“崩溃”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这类崩溃通常由国际大规模制裁引发,例如伊朗因2011年核武器研发导致2012年伊核谈判失败,遭到欧美集体制裁,被踢出Swift系统并面临石油禁运,人均GDP在2012-2015年间腰斩,八年缩水至原来的四分之一。相比之下,中国只要不主动触发类似台海冲突的极端事件,短期内难以遭遇如此剧烈的全球封锁。然而,衰退的威胁依然存在,尤其是通缩型衰退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主基调。
多伦多方脸强调,衰退并不意味着经济骤停,而是增长放缓导致的相对落后。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低增长将使中国在竞争中逐渐失位。他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形容这一状态,提醒普通人重新审视资产配置和职业规划,以应对这一长期挑战。
资产管理的核心:远离房地产泡沫
在资产管理方面,多伦多方脸的建议直截了当:不要买房,尽快卖房。这一观点他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反复强调,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已彻底崩塌。过去,房价持续上涨的逻辑依托于投资需求,买房即赚钱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房价停滞,投资属性消失,房地产泡沫注定被清洗殆尽,且可能因市场恐慌跌至低于实际价值。
他分析,房子的价值主要来自经济价值(以租售比衡量)和资源价值(学区、户口等)。根据《北京青年报》数据,中国一线城市租售比仅为2%,三线城市为3%,远低于发达国家4%-6%的合理区间。以一套1000万元的房子为例,年租金仅20万元,远低于银行理财收益,且需承担空置、维护等额外成本。这意味着,即使房价已持续下跌,距离合理价值仍有至少“腰斩”的空间。
资源价值方面,学区和户口的吸引力也在快速消退。中国出生人口急速下降,2022年新生儿仅956万,创历史新低,导致教育资源过剩,许多学校已招不满学生。户口价值同样因劳动力减少和城市化率触顶而贬值。除北京外,大多数城市的落户门槛已大幅降低。例如,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已放宽落户政策,户口不再是稀缺资源。未来,随着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学区房的需求将持续萎缩。
多伦多方脸援引日本经验,指出日本房地产泡沫从1991年破裂至2010年探底,用时20年,且至今未完全回暖。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规模更大,且有政策干预(如限跌令),去泡沫周期可能长达20-30年。他预测,房价可能在未来数十年持续低迷,普通人若继续持有房产,资产将大幅缩水。因此,他建议尽快卖房,尤其是二套房或所谓“刚需房”,并将资金转换为非人民币资产,如美元、黄金、美股或比特币,以规避通缩带来的资产贬值风险。
他还提到,通缩不仅导致房价下跌,还会波及人民币、汽车、手表等与中国经济强绑定的资产。2025年,人民币对加币、欧元等主流货币已贬值5%-10%,仅因美元升值造成人民币“看似稳定”的假象。未来,人民币可能继续贬值,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例如,二手车和新车价格已大幅下跌,二手奢侈品市场同样低迷,这些都是通缩的典型表现。
就业困境:青年失业与技能为王
在就业方面,多伦多方脸指出,中国正步入类似日本的资本负债表衰退,社会整体利润率下降,投资标的匮乏,导致企业增长乏力。他引用数据,2024年中国全民失业率为5%,而青年失业率高达14%以上,反映出低增长对新增岗位的严重冲击。企业因利润低而不敢扩张,新增岗位锐减,青年群体成为主要受害者。他预测,青年大失业将成为未来十年的长期趋势,与毕业人数多少无关,而是经济低增长的必然结果。
面对这一局面,许多人转向“稳定”的公务员或公职岗位,但多伦多认为这并非明智选择。他以日本终身雇佣制为鉴,指出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初期,公务员岗位因稳定性备受追捧,1991-1995年考公人数从7万激增至12.4万,报录比高达30:1。然而,长期来看,这种“稳定”是虚假的。随着财政危机加剧,日本政府不得不裁员,公务员的“铁饭碗”名存实亡。
更重要的是,公职岗位会快速消耗个人能力。在官僚体制中工作十年,个人技能不仅难以提升,甚至可能因腐朽环境而退化。一旦被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公务员将比程序员更难重新就业。他举例,程序员至少掌握技术技能,而公务员在体制内多年后,可能连基本的职场适应力都丧失殆尽。
他建议,普通人应聚焦于提升实用技能,尤其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技能,如数据分析、编程、人工智能或新能源技术应用。他援引日本经验,指出经济衰退期间,日本成人再培训行业逆势增长。2001年,36.2%的日本成年人参与二次学习,网络学习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130亿日元增至2003年的780亿日元。这一趋势反映了衰退期对技能的更高要求。在中国,类似现象可能出现。掌握一门能带来收益的技能,远比追求虚幻的“铁饭碗”更能保障未来。
警惕假反弹:保持定力的关键
多伦多方脸特别强调,在衰退期保持清醒与定力至关重要。日本经验显示,股市和房价在长期下跌中多次出现假反弹。例如,日本股市在1990年反弹超10%,1995年反弹超50%,2003年反弹超100%,但真正低点直到2009年才出现,期间每次反弹都让投资者误以为复苏已至,纷纷“上车”却被套牢。房价同样如此,东京房价在1997年曾小幅回升,但总体趋势仍是下跌。甚至CPI等经济指标也具迷惑性,如1997年日本CPI一度恢复至1.9%,看似正常,却未能改变衰退趋势。
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言论管控,墙内几乎看不到负面经济信息,甚至墙外也有宣传力量鼓吹“东升西降”。2025年初,部分贸易战利好和政策刺激可能引发股市或房价小幅回升,CPI也可能短暂恢复至2%。若A股重回6000点、房价上涨20%,配合宣传攻势,许多人可能误判经济复苏,重新入市炒股或买房。然而,这些都可能是假反弹。
他警告,衰退中的经济不会垂直落体,短期波动在所难免。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无实质改善:CPI连续四个月为负,房价持续下跌,青年失业率恶化。任何短期利好都不足以扭转长期趋势。他举例,A股公司因盈利能力不足,市盈率高企,财务造假问题严重,难以支撑长期上涨。普通人需学会辨别假象,避免因一时的乐观而做出错误决策。
心理准备:在大衰退中保持清醒
多伦多方脸进一步指出,衰退期的最大挑战不仅是行动上的调整,更在于心理上的定力。身处经济浪潮中,人们很容易被短期利好迷惑,丧失判断力。他以日本为例,投资者在每次假反弹中都以为“抄底”机会已至,却一次次被套牢。中国的情况更甚,高度管控的舆论环境让真实信息难以触达,宣传机器不断渲染乐观情绪。即便墙外,也有部分声音鼓吹经济复苏,增加普通人的判断难度。
他坦言,即便许多人明白房价不会再涨、就业形势严峻,但在实际面对假复苏时,保持清醒极为困难。例如,若未来A股上涨100%、房价回升20%、CPI恢复至2%,配合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多数人可能动摇,甚至质疑悲观预测的准确性。多伦多自嘲,若届时他继续警告假反弹,评论区可能充斥责骂,称他“抹黑中国”或“拿外国资金唱衰”。然而,他坚信,只有坚持理性判断,才能避免被情绪裹挟。
为应对这一挑战,他建议普通人建立独立的信息渠道,关注国际经济趋势和可靠数据,减少对单一信息源的依赖。同时,制定长期计划,明确资产和职业目标,避免因短期波动而改变策略。定力不仅是经济决策的保障,也是个人在不确定环境中的心理支柱。
行动与清醒并重
多伦多方脸总结道,面对可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普通人需采取三项核心行动:一是尽快卖房,转换为非人民币资产以规避通缩风险;二是放弃“刚需论”和“铁饭碗”幻想,摆脱思想桎梏;三是投资自身,掌握实用技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保持定力至关重要,警惕假反弹的诱惑,避免在衰退洪流中迷失方向。
他呼吁读者在评论区分享疑问或建议,共同探讨应对策略。衰退的阴霾可能长期笼罩,但通过理性决策、技能提升和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场经济风暴中找到立足之地。多伦多方脸的分析为普通人提供了实用指南,也提醒人们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唯有清醒与行动才能守护自身的财富与未来。他的洞见不仅揭示了经济衰退的严峻现实,也为普通人指明了一条在困境中突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