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总统川普(左)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右)于2025年7月7日在华盛顿白宫蓝厅共进晚宴。川普以晚宴款待内塔尼亚胡,双方就加沙停火协议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以期结束当地冲突。(图片来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随着以哈战火延烧超过21个月,加沙走廊人道灾难与国际压力不断升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于本周启程赴美,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举行重要会晤。内塔尼亚胡在启程前明确表示,此行“有助推进”以哈停火协议,以色列代表团已抵达卡达多哈,与巴勒斯坦哈马斯(Hamas)展开间接谈判。
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区域和平进程出现新契机,也折射出中东格局在美国、伊朗、以色列三方权力博弈下的复杂与脆弱。
内塔尼亚胡强调:巴勒斯坦建国将成为摧毁以色列的平台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川普会晤时明确表示,他虽然希望与巴勒斯坦和平共处,但如果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最终只会成为“摧毁以色列的平台”。因此,他坚持以色列必须完全掌控安全事务的主权,不能将国家安全交给外部势力。
内塔尼亚胡指出,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自加沙突袭以色列的事件已经充分说明,若巴勒斯坦建国,可能导致更多对以色列的安全威胁。他说:“许多人认为,加沙在哈马斯控制下已经相当于是一个国家,大家也看到了哈马斯是如何行动的。他们没有发展社会,而是在地下建设掩体和恐怖隧道,然后对以色列民众进行残忍袭击,包括屠杀平民、强暴妇女、斩首男子、侵入城镇及集体农场,犯下自二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暴行。”
内塔尼亚胡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人会说‘我们应该再给他们一个国家’,因为那样只会让以色列面临更大威胁。”
尽管如此,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仍然愿意与“那些不试图毁灭以色列的巴勒斯坦邻居”共同追求和平,但以色列对自身安全的主权绝对不能让步。
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寻求在约旦河西岸、加沙与东耶路撒冷建立独立国家,并希望在美国斡旋下实现和平进程。近期,内塔尼亚胡所属的利库德党内阁高层要求以色列在本月国会休会前,正式并吞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
随着川普重返白宫,支持屯垦的以色列政治人物更加大胆。川普也曾提出让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的构想,此举在中东及全球引发强烈谴责。
在白宫晚宴款待内塔尼亚胡之际,以色列官员同时也在卡达与哈马斯进行间接谈判,期望能在美国斡旋下达成加沙停火及人质释放协议。
以哈停火新进展:多哈间接谈判
据法新社报导,消息人士指出,以色列与哈玛马斯已于卡达多哈启动新一轮间接谈判,双方重点聚焦于停火执行机制与换俘安排。知情巴勒斯坦官员透露,协议草案包括60天暂时休战期,期间哈马斯将释放10名人质并交还若干遗体,以换取以色列释放在押巴勒斯坦人。
内塔尼亚胡出发前强调,以方代表团带着“明确指示”前往谈判,表达以色列“希望在可接受条件下”结束战事。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近期多次公开呼吁尽快结束战争,并在会前释放“一周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高”的讯号,为谈判增添压力。
这轮谈判之所以备受关注,除国际社会关心人道救援外,也因为区域力量格局剧变。美国和伊朗6月下旬刚刚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随后虽表面停火,但各方均在筹划下一步棋。
美国压力下的地缘博弈
内塔尼亚胡本次胡赴美,外界认为除讨论加沙停火外,更聚焦于美以战略协作。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压力与美国本身利益密切相关。川普政府近期对伊朗展开空前打击,动用珍贵的钻地炸弹攻击伊朗核设施,虽未摧毁核心,但一度引发全球石油供应危机。
如果伊朗决定封锁荷姆兹海峡,全球多达四成的海运石油将面临中断,油价可能飙破200美元,严重冲击美国与世界经济。因此,川普一方面必须平衡犹太游说团体压力,继续坚持对以色列支持立场;另一方面,也需要稳定中东局势,避免油价失控与区域全面升温。
此次会谈,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供以色列先进武器,或加强双方防空与情报合作,值得观察。同时,以色列富豪与技术人才持续撤离,资本外流与社会不安情绪上升,为尼坦雅胡政府带来更大执政压力。
以色列内部危机:征兵令与联合政府裂痕
除了外部压力,内塔尼亚胡还必须应对国内极端正统派征兵危机。以色列国防军近日宣布,将对5.4万名过去因宗教豁免而未服兵役的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男子发出征召令。这一举措,无疑对尼坦雅胡的联合政府带来巨大冲击。
极端正统派(哈瑞迪人)长期以来依赖于1948年建国时的特例政策,只要全心投入犹太法典研究,便可免服兵役。内塔尼亚胡之所以能长期执政,很大程度仰赖极端正统派政党的支持。然而,随着加沙战争爆发,主流社会对于特定族群享有兵役豁免权愈发不满。
自2024年6月,随着保障豁免权的法律到期,军方与司法部门不断要求履行全民义务,联合政府一度濒临分裂。最新的征兵声明引发极端正统派强烈反弹,若此事失控,尼坦雅胡的执政基础恐将动摇。
目前以色列约有130万极端正统派,约占犹太人口14%,其中6.6万名适龄男性仍享有豁免。军方强调,将尽量尊重哈瑞迪人的生活方式,提供“最佳条件”,但能否说服宗教领袖与其社群,仍是最大挑战。
专家分析:短暂和平下的三方权谋
事实上,本轮停火协议的推进,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地缘政治算计。2025年6月下旬,美国曾联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展开打击,双方虽表面停火,实则军事竞赛未歇。美国的军火库存、以色列的防空能力、伊朗的导弹生产线,都已达到极限临界点。
以色列近年来虽强调“铁穹”防空系统无坚不摧,但在伊朗发动大规模饱和攻击下,拦截率跌至30%以下。特拉维夫、海法接连遭袭,国内经济受重创,港口、科技园区瘫痪,资本大量外逃。谢克尔大幅贬值15%,社会动荡加剧。
与此同时,伊朗也并未在这场冲突中占到明显便宜。革命卫队高层战前遭遇暗杀,德黑兰通讯一度瘫痪,成为内部“清洗”与整合情报体系的借口。外部压力下,伊朗急需通过与中国等国家合作,获取反无人机与加密通讯等先进军备。
更关键的是,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代理人势力仍未降温,双方火力仍然随时可能升级。即便目前表面平静,但中东任何一个火星都可能引爆新一轮战事。
零和博弈:核武危机与“和平”迷雾
最受外界忧虑的,还是伊朗核能力的不断突破。据报导,目前伊朗浓缩铀纯度已达60%,距离核武门槛仅一步之遥。德黑兰已全面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合作。以色列坚持绝不允许伊朗拥核,伊朗则视核能力为政权存亡的最后保险。
双方陷入零和博弈,和平谈判难有真正进展。以色列一方面期盼美国更明确军事支持,另一方面也担心美国选举与国际压力,导致自身成为地缘竞逐中的“筹码”。伊朗则借停火期修复防御、调整内部布局,同时向中国靠拢,加速技术与军事现代化。
中东下一场震荡:倒数计时
纵观当前局势,这场停火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川普白宫虽高调释放和平讯号,但美国航母仍在地中海巡弋,以色列防空体系获持续补充。伊朗导弹工厂昼夜不停,代理人武装虎视眈眈。
经济崩溃、社会分裂、军事备战,正成为中东现实。以色列富豪大举撤离,伊朗黑市汇率暴跌,黎巴嫩、也门等地冲突持续蔓延。和平进程稍有不慎,随时可能功亏一篑。
在三方权谋与零和竞争下,加沙的硝烟或许短暂止息,但下次更大规模的风暴是否正在悄然酝酿?世界正密切关注着这场不确定的中东和平赌局。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