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消费文化 美国兴起“不买2025”倡议(图)

发表:2025-07-22 20: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24年12月1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的一家Costco商店,顾客排队等待结账。
2024年12月1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的一家Costco商店,顾客排队等待结账。(图片来源: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雅虎财经报道,有时,要让预算回归正轨,首先需要一次“排毒”——清除长期积累的不良消费习惯,建立新的支出理念。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参与“零消费挑战”来测试自己是否能在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内不花一分钱。

更有一些人更进一步,设定“零消费年”(No Buy 2025),以大幅削减非必要支出,将资源集中用于重要目标。例如,一些人参加了“七月零消费”计划,挑战自己在整整一个月内完全不进行自由支配性消费。

“‘七月零消费’就像是一种财务排毒,”Betterment的注册理财规划师哈娜·考夫曼(Hanna Kaufman)表示,“通过一个月的挑战,暂停外卖、冲动购物、新衣服等非必需支出,专注于真正需要的东西。”她指出,这种挑战不仅有助于重塑消费行为,也有助于明确财务优先级,并在不牺牲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储蓄。

一些人甚至把“不买”扩展到全年。例如,Reddit上的“No Buy”小组就拥有超过6.9万名成员,他们分享挑战过程中的心得与策略。参与者往往为自己制定一套符合个人生活方式的规则,例如“不买新衣服”“不购入电子产品”或“每月仅允许一次外卖”。

对于不愿完全戒断消费的人而言,“低消费年”也是一种选择,其核心是在控制购物金额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享受。最终目标是减少花费、提高储蓄,并实现还贷、购房或创业等更大的财务计划。

为什么“不买”挑战会奏效?

很多人可能会问:仅仅制定预算不就够了吗?考夫曼解释道:“挑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给你一个目标和一个终点。你不需要永远说‘不’,而是说‘现在不行’。”

她指出,这种方式还有助于打破一些日常形成的消费惯性,比如因无聊而刷手机购物的习惯。“挑战让你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我真的需要这东西吗?”此外,她补充说,这种集体挑战还能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社区归属感,从而更容易坚持。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米歇尔·辛格尔顿(Michelle Singletary)在个人经历中也表达了类似感受。她提到自己早年热衷于折扣购物,但一次与外祖母(Big Mama)的对话改变了她的观念。“孩子,花钱永远省不下来,”祖母的一句话,让她意识到,所谓“打折”并不等于真正省钱。

在TikTok上,#NoBuy 挑战已积累超9440万条内容,不少人坦言,在开启“财务重置”之前,曾花数千美元买了许多不需要的东西。Reddit上每周也有“签到帖”,鼓励成员分享挑战成果与反思。有人坦白自己在一个月内花了1000美元买机械键盘,但随后设立目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购买必需品。“如果我能坚持到月底,我就算是赢了。”

另一位用户总结:“我厌倦了不断追逐物质带来的存在感。‘不买’让我少了焦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真正利用金钱而非浪费它。”

如何开始“不买2025”?实用建议助你成功

想要参与“不买2025”挑战,以下几点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 制定个人规则
先明确哪些是生活中的“刚需”,哪些是“锦上添花”。有些人会完全剔除非必需支出,例如衣服、饰品或科技产品;而另一些人则设定灵活限制,比如每月允许一次外卖。设定的规则应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目标过高造成放弃。

2. 设定储蓄目标
将挑战与一个明确的目标绑定,更容易坚持下去。无论是偿还债务、购房首付还是储蓄创业基金,这些目标都是推动力。

3. 寻找免费快乐
零消费并不意味着剥夺乐趣。野餐、徒步、图书馆、追剧等都是低成本却能带来满足感的替代方式。“用有意义的方式填满生活,不一定要靠购物。”考夫曼说。

4. 记录你的进度
用电子表格或预算App记录自己的节省成果,不仅有助于监督,也能在动力不足时提醒自己已取得的成绩。

5. 原谅失误,继续前进
这场挑战不是要你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进步。“如果你破戒了,不要全盘否定自己。”考夫曼建议,“反思、调整,然后继续前进。”

消费文化反思:你是否也被“消费主义”定义了?

辛格尔顿指出,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个人消费,这种倾向从节日庆祝到儿童教育都无所不在。“我们的孩子甚至在理解消费后果之前,就被当作消费者去培养。”她援引朱丽叶·肖尔(Juliet B. Schor)的著作《生来就是为了购买》指出,当代青少年已成为历史上最物质化的一代。

“消费”(consume)一词本身就包含“挥霍”“毁灭”的含义。我们是否注定就是被设计来不停购买、被消费驱动的个体?她反问。

她还提醒大家,不要把购物当作娱乐或社交活动——这是商场设计师的圈套。美食广场不是为了让你休息,而是让你逛得更久、买得更多。她建议:“把购物当成差事,速战速决。”

促销也并非省钱捷径。正如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 Ariely)与杰夫·克莱斯勒(Jeff Kreisler)在《金钱与理智》中写道,优惠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容易忽视“实际花了多少钱”这一关键。

辛格尔顿总结道:“停止购物,开始存钱。你需要的是一个计划和目标。”她建议从一个月的挑战开始,比如加入“七月不买”,制定好“黑名单”项目,并邀请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作为你的“监督搭档”。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