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人们在香港最后一天营业的独立书店“零山”前自拍。(图片来源:JUSTIN CHAN/法新社/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6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香港“文汇报”连日大篇幅刊载“赶绝软对抗系列”报导,聚焦独立书店的书展活动。对此,香港在地青年表示,现今独立书店在香港的经营如同走钢索一般,近日独立书展的盛况并非一种“软对抗”,而是一种“民主韧性”。
根据央广报导,独立书店“猎人书店”17日举办“无处不阅读”独立出版书展,“文汇报”则连日在头版刊登“赶绝软对抗系列”报导,内容提到独立出版书展充满“软对抗”的意味,其中贩售的书籍释放大量“反中乱港”讯息,并关注《黎智英传》有无在独立书店流通贩售。
近年在台湾创办网络媒体“光传媒”(Photon Media)的前苹果日报记者梁嘉丽表示,香港国安法施行后,许多民间组织与政党陆续被关闭,从事草根社会运动的“社会民主连线”于几周前也宣布解散,因此港府现在开始将重点放在所谓的“软对抗”。
梁嘉丽表示,日前由官方举办的香港书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因为独立书店无法参展,就联合举办“无处不阅读”独立出版书展,吸引很多香港读者前往,前阵子台风天,仍有100多人到书店排队。
梁嘉丽表示,真的蛮厉害的,仍是有不少香港人有这个心或者有独立思考,仍是想要追求民主自由,但可能在这个阶段不会很明显的说出来,或者知道如何在可以做的空间里去做自己觉得是对的事情。
香港在地青年阿翼指出,“文汇报”是具有香港中联办背景的官方媒体,其大动作批判书店的商业行为,已经反映港府的态度。这些年独立书店不论有无办活动,平日营业就会遭到出乎寻常的滋扰,官方不同部门会以各种莫名理由,轮番前往独立书店巡查,因此独立书店想在香港营运是非常艰难的事,如同走钢索一般。
阿翼表示,独立书店在香港出版业中的力量其实不强大,因为香港最大3家出版社都是有中联办背景,“我们叫‘三中商’,其实是垄断了香港算是大多数的出版业生意。你党媒这样大动作去抹黑独立书店的报导,反而是让我们这些民主派的市民更加想要去支持独立书店,可能会更加抽时间去独立书店看看、买买东西,我认为这个党媒他做这个抹黑的报导,实际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梁嘉丽也提及,如同之前港府禁制台湾手游“逆统战:烽火”的效应相同,相信后续有更多在地港人想买《黎智英传》来看。她表示,官方并没有说这是禁书,但很多时候就是不可以卖,或者(官方)用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有人投诉说这本书是违反国安法等,“如果有人投诉,就是有警察或是有人来警告你,你自己要把书收起来这样。”
阿翼则观察到,港府无法容忍独立书店的营运,更加证明了香港正在“大陆化”,更趋近于大陆的社会经济制度及政治压迫程度。现在港府与中国政府连书店的商业活动都要干预,更加证明香港已经丧失了自由的营商环境。
阿翼表示,本地人经营独立书店,都会因为观点不同而遭到政府滋扰,若外商来到香港投资,所持的价值观可能是普世价值,更会跟港府不一,结果因立场不同,不断遭到政府禁东禁西,举办的活动也可能随时因为国安关系被勒令取消,最后不仅赚不到钱,甚至沦为该国在香港的“人质”。
阿翼指出,那个国家有自己的利益,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当中国政府跟外商所属国家的关系出现紧张时,那些商人怎么办?因此一名外商正考虑来香港投资,在考虑到前述情况时,他还怎么赚钱呢?“不要幻想香港还是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现在香港只是中国的一个‘省际商业中心’,不是一个国际的商业中心。”
梁嘉丽谈及,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近期对“软对抗”下了定义,聚焦文化类及艺术类的行业,因此从事出版、电影与舞台剧等文艺工作者陆续遭到打压,像有些剧本就不能用来演出,剧团租不到表演场地等,这就是不想让香港人有独立思考及创作的能力。
梁嘉丽表示,“他其实是从最底层根本的方法,去把你的自由杀掉,或者是控制你对于事情的看法、或是你的思想,所以以后可能只有一种思想,或是只有官方可以接受的那种思维模式可以存在,这个真的是非常可悲,也非常可惜的。”
阿翼则强调,“软对抗”是香港建制派所“发明”出来的词语,就他来看,这并非“软对抗”,而是“民主韧性”,民众只是在行使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及结社自由等公民权利,这也是“基本法”所规定的,因此对这样的“民主韧性”,港人必须坚持下去。
另据Yahoo新闻报道报导,由“猎人书店”主办,并联同14间独立出版社及书店的“无处不阅读”独立出版书展开幕后,力求在主流书展以外争取曝光。
“猎人书店”负责人黄文萱指出,独立出版跟主流出版社最大的分别在于没有审查,内容选择更加自由。她认为,主流出版社在于编辑、发行及销售上分工明确,但直接接触到读者的销售人员未必了解书籍内容;独立出版则相反,多由编辑亲自选书、编辑,甚至翻译,能够直接跟读者沟通,交流更紧密。
谈及独立出版社与书店被拒参展,黄文萱批评,贸发局拒绝独立出版社参展,不仅没有具体说明,也没有合理解释,形容这种做法“超级不合理”,变相地鼓吹自我审查。她认为,独立出版在经济不景气、图书并非必需品,以及娱乐选择众多的环境下,更该被社会看见,因在资讯爆炸的年代,民众拥有“很多刺激、很多娱乐”,而这也更显得阅读才越来越重要。
尽管经营困难,黄文萱仍庆幸香港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独立出版人互相扶持,坚持做著有意义的出版工作。
谈及“香港人不看书”或“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说法,黄文萱表示不认同,认为这种标签是“睇死”、低估香港读者,因为仍是有不少人愿意买书,支持独立出版社,且正是这份支持,让独立出版社及书店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