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是五代时期唯一的书法家。图为清三希堂法帖杨凝式书〈韭花帖〉。
中国传世的书法名作挺有意思。有些不经意间挥洒的序文、尺牍(书信),无意求名,却能流芳万世。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即是如此。
正直勇敢 杨凝式劝谏父亲装疯避祸
杨凝式(公元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别号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他出身显赫,是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后代。因自幼聪慧,工诗文、善书画,进士出身,累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等,世称“杨少师”。
唐朝末年,节度使朱温叛乱,欲篡唐称帝。当时的宰相、杨凝式的父亲杨涉,接下将传国玉玺送交朱温的任务。杨凝式极力劝阻:“父亲为了保全富贵,要把国玺交给逆臣,千年之后世人如何评断您?还是推辞了吧!”
杨涉闻言大惊,唯恐此番谏言遭人窃听密报,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杨凝式只好佯装痴癫以避祸,时人称为“杨风子(疯子)”。
知足感恩 〈韭花帖〉是皇家珍藏的墨宝
被赞誉为“天下第五行书”的〈韭花帖〉,高26公分,宽28公分,全文63字,是一封写给友人的信札:“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内容大意是:我睡午觉醒来,感到肚子超饿,忽然收到你的来信,还慷慨为我送来饭菜。当秋天第一片叶子落下,预告凉意之际,韭菜花的味道正浓郁,搭配肥嫩的羊肉,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非常感激你的馈赠,让我饱餐一顿,感激之情深深烙印在我心底。
外人看来不过是一盘寻常滋味的韭菜花,一件平凡小事而已,但透过杨凝式朴素的语言,生动呈现出饥肠辘辘的午后,朋友捎来的深情厚谊和意外饱食一餐的惊喜,十分温馨。尤其透露出乱世中知足感恩的心境,成为皇家珍藏的墨宝。
闲适潇洒 〈韭花帖〉有“五代兰亭”美誉
〈韭花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字形精妙,布白舒朗,风格淡雅,清秀洒脱。其用笔深得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笔意,章法也和〈兰亭集序〉的排列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有“五代兰亭”美誉。
黄庭坚盛赞:“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韭花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空白,行间距的宽度显著超过字距,这在行书作品中显得十分奇特。
整体看似简单自然,却也险绝精致,雅逸风流,平中寓奇,令人叫绝。无论是书信内容或书法本身,都让人有秀雅恬淡、闲适潇洒的感动。通篇章法间隙疏阔的特色,给予明代董其昌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唐代隐士卢鸿所绘〈草堂十志图〉(部分)。
承唐启宋 五代唯一书法家杨凝式
唐亡后,各地藩镇自立为王,战乱频仍。生性耿介、热爱书法、不喜做官的杨凝式虽历仕五代,但屡次因心疾辞官,或授闲散官职。换言之,他做官是为生计混口饭吃,写书法才是人生目标。
五代唯一书法家杨凝式为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图为宋代李公麟临本。(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动荡局势下的中国书法发展史,还好有杨凝式填补空白。他初学欧阳询、颜真卿楷书,再学“二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等人行书,尤工行草。杨凝式曾为唐代隐士卢鸿所绘〈草堂十志图〉题跋,即为其行草字迹,用笔雄强奔放,结体、布白自成风格。〈草堂十志图〉描绘嵩山十景以展现隐逸生活,今仅存宋代李公麟临本。
杨凝式上承颜、柳,和颜真卿并称“颜杨”;下启宋人书法对“意”的追求,影响北宋书坛甚巨。宋代书法大家黄庭坚给予杨凝式很高的评价:“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
性喜题壁 黄庭坚遍观书迹赞叹不已
杨凝式身处乱世官场,抑郁无奈。遂不时在生活中寻求一些乐趣,自娱娱人,留下不少轶事趣闻。
杨凝式性喜“题壁”。他在洛阳时,喜欢游览寺院、道观,吟咏胜境,挥洒抒怀。洛阳一带两百多间寺院、道观的墙上都留有他的墨宝,僧人、道士们视若珍宝,呵护有加。
还没有被杨凝式题字的寺院、道观,僧人、道士们就先粉饰墙壁,等着他上门。当杨凝式看见光洁可爱的墙壁,总是不拘礼节,席地而坐,盯着墙壁猛看。兴致一起,一面吟咏、一面书写,非得把所有墙壁都写满才过瘾,而且一点儿也不累。
黄庭坚曾到洛阳遍观杨凝式题壁书迹,赞叹不已,将其书法和唐代吴道子的画并称“洛中二绝”。
待人随和 顺从老仆心意游石壁寺
杨凝式的家就在府衙西门咫尺处。平时入府上班,他让人抬着竹轿走在前面,牵马的人在后头,自己却拿着枴杖,戴着粗布帽,距离数十步之遥,跟在后面慢慢走。旁人看见都笑话他,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
杨凝式对待仆人很随和,没有官架子。有一回要外出游览,前面开路的人问他要去哪儿?杨凝式对老仆说:“今天我想向东游广爱寺。”老仆说:“不如向西走,去游石壁寺。”
杨凝式举起马鞭说:“还是游广爱寺好了。”遂举鞭打算驱马向东。但老仆仍执意西游石壁寺。杨凝式也不发火,缓缓说道:“那就游石壁寺吧!”
幽默赋诗 消遣张从恩押解蝗虫大军
后晋时期,张从恩曾任宣徽南院使、权西京(洛阳)留守。他到洛阳后不久,杨凝式也从东京(开封)得假往洛阳,夜宿中牟县。当时正在闹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从东京飞到洛阳。某日,张从恩去郑州,当晚蝗虫也飞至郑州。隔天,张从恩到荥阳,不料一大群蝗虫竟又飞到荥阳。
杨凝式遇到正要前往洛阳的驿使,遂修书一封问候张从恩,还附上诙谐的诗句消遣他押解蝗虫大军:“押领蝗虫向洛京,合消居守远相迎。”
张从恩知道杨凝式家贫,馈赠给他的礼物都相当丰厚。有一年,冬天快到了,杨凝式家人还没有御寒棉衣。杨凝式向朋友哭穷,朋友送他50匹绸和百匹绢,让他为家人备冬服。没想到他竟全部捐给寺院,却让家人们冻得哀哀叫。
张从恩得知此事后,召集一些擅做女红者,按照杨家的人口数,为一家大小做冬衣,做好就立刻送去。杨凝式笑着对家人说:“我就知道张从恩一定会送衣服来。”
纷乱的时局中,如何自处?杨凝式既不愤世嫉俗,也没有随波逐流,他寄情书法,又畅游山水,题壁吟咏,并以幽默的方式自在生活。
〈韭花帖〉体现出杨凝式内在的精神世界,恬淡隽永。时局不安,而心自安。
原题目:体现乱世中的知足感恩 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
(转载自《看杂志》第269期)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