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留下经典名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流传千古。图为明代〈关羽擒将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提起关羽,众所周知,他是《三国演义》里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响当当的大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不仅留下人人称道的功绩,还留下了让人佩服不已、荡气回肠的经典名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这句话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关羽在麦城受困时,手下仅剩下几百个伤兵,但在面对诸葛瑾的劝降时,他依然义正严辞地回答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意思是说,玉就算摔碎,其洁白的本质永远不变;竹就算被焚烧,其强韧的本质却永不消失。关羽宁愿光荣的死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坚贞。
玉之精神 坚贞不渝
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当玉破碎时,它的外在形态虽然改变了,但它那洁白无瑕的本质却永远不变。这种特性,正如我们心中的初心和信仰,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必须坚守。
关羽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这番话,充满了坚守道义的决心,也鼓舞着每一个人——要像玉一样,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始终要保持心中的那份坚贞。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关羽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这句话流传千古,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比如文天祥在江西和广东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在牢中写下了流芳百世、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又如在历史上的今天,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遭受中共铺天盖地的污蔑、镇压,甚至被迫害致死,他们却仍然能够不畏强权,仍然讲述真相,无惧暴力揭露中共,坚持正信守护道德,在滚滚红尘中逆流而上,将希望带给世人。
“邪不压正”是亘古以来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为了恪守心中的道义与信仰,能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其高尚的行为足以万古流芳,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