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7月16日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东厅举行的活动中展示了《禁止芬太尼法案》(HALT Fentanyl Act),该法案旨在将所有与芬太尼相关的物质永久列为第一类受控物质,并协助执法部门起诉贩运和制造芬太尼的犯罪行为。(图片来源:Photo by 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24日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中共)的涉毒活动并非偶发事件,而是一条贯穿近八十年的“黑色经济”脉络。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鸦片贸易,到当代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供应链,中共始终利用毒品作为筹集资金、巩固政权的工具。这种模式不仅影响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牵动全球公共卫生与安全,也成为中美关系的敏感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声明,将芬太尼列为在下周与习近平会晤时的首要讨论话题。
一、四十年代延安鸦片贸易:中共的“黑色经济”起点
1. 财政困境与毒品资金
1930‑1940 年代,延安根据地面临严重的财政短缺。为了维持红军与党政机构的运作,中共将鸦片种植与走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2. 第一手史料
- 彼得·弗拉基米罗夫(Peter Vladimirov):苏联驻延安联络官,在《延安日记》(1942‑1945)中多次记录毛泽东亲自召见苏联代表,讨论鸦片贸易的具体操作与收益分配。
- 维基百科条目《延安苏维埃鸦片贸易》:概述鸦片产量占根据地经济的比例,并指出鸦片甚至出口至国民党控制区。
3. 运作模式
- “特殊产品”概念:鸦片被列为“特殊产品”,由党的高层直接管理,收益用于购买武器、弹药与生活物资。
- 系统化种植:大量农田被改作鸦片田,产量估计占根据地农业总产值的 30‑40%。
4. 历史意义
这一阶段奠定了中共危害中国人民安全,利用非法经济手段为政治目标服务的先例,为后续的毒品经济提供了组织与管理经验。
二、八十年后的芬太尼危机:从中国化学品到北美致命毒品
1. 芬太尼的危害
芬太尼是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效力是海洛因的 50 倍以上。自 2010 年代以来,芬太尼及其类似物已成为美国每年超过 7 万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 中国的前体化学品供应
- 布鲁金斯学会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绝大多数非法芬太尼前体。
-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自 2019 年起,虽然墨西哥成为成品芬太尼的主要走私地,但中国仍是上游前体的核心供应国。
3. 跨国走私路径
- 墨西哥:前体化学品经海运或空运抵达墨西哥,经由贩毒集团加工成成品后走私至美国。
- 温哥华:作为加拿大西海岸的物流枢纽,温哥华机场与港口被发现是前体化学品的中转站。2017 年,一名与中国外交官有联系的毒贩利用伪造护照进入温哥华,携带现金与多家中国大使馆联络方式,未被加海关拦截,凸显执法漏洞。
4. 政策与执行缺口
- 中美协议:2018 年中国承诺加强对芬太尼前体的管制,但实际执行仍屡屡出现漏洞。
- 遗产基金会分析:指出前体化学品的供应链高度分散,仅靠单一国家监管难以根除。
5. 政治层面的冲突
- 特朗普‑习近平会晤:特朗普在会前声明,将芬太尼列为首要议题,指责中国未履行管制承诺,并以此作为对华关税的政治筹码。
- 社交媒体舆论:X(前 Twitter)平台上多篇贴文称中国透过委内瑞拉迂回走私芬太尼,以规避美墨边境检查,显示毒品链的复杂性与地缘政治的交织。
三、从历史到当代:毒品与政治的互动模式
| 时期 | 主要毒品 | |供应与走私方式 | 目的与影响 |
| 1940‑1945 | 鸦片 | 延安本地种植、内陆走私至国民党区 | 筹集反民国政府的军事与非法政权运作资金 |
| 2010‑至今 | 芬太尼前体 | 中国化工厂、墨西哥、北美 | 牟取巨额非法利润,间接支撑跨国犯罪与政治谈判 |
相同点:均以非法药物作为“财政救命稻草”,并由中共高层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
不同点:从农业型鸦片转向高度工业化的合成药物,供应链更为全球化、技术化。
四、结语:八十年毒品阴影下的国际挑战
从延安的鸦片田到今日的芬太尼前体工厂,中共在毒品贸易中的角色跨越八十年,始终以经济利益与政治目的为核心。历史证据(如弗拉基米罗夫的日记)提醒我们,所谓“自力更生”的宣传背后,早已存在系统性的“黑色经济”。而当代的芬太尼危机则将这一模式升级为全球公共卫生与安全的威胁。
要真正遏制这一长期且跨国的毒品网络,仅靠单一国家的管制已不足以见效。需要:
1. 多国协作:加强美、墨、加等国在情报、执法与司法层面的合作。
2. 供应链透明化:对化工原料的跨境流动实施更严格的追踪与审核。
3. 政治对话:在中美高层会谈中将毒品问题纳入正式议程,避免仅作为谈判筹码。
只有在国际社会识破中共是毒害人类的“大毒枭”,共同努力、打破中共“毒品即财政”的历史惯性,才能逐步清除中共毒品,为全球公共安全与人道健康创造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