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飞越了疯人院的束缚(图)

作者:刘芳 发表:2025-11-02 02: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剧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最近在读很多中国民主运动的文章,看到太多不公与暴行,心中常常涌起愤怒与悲凉。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认为反抗暴政的同时,更要守住自己的灵魂——不让黑暗吞噬我们的怜悯,不让仇恨遮蔽人性的光亮。

于是我决定写下一些关于自由与尊严的作品——那些在记忆中闪耀的电影、小说、人物,他们曾在我最无力的时刻提醒我:自由并非口号,而是灵魂拒绝屈服的姿态。

我第一次听说《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在上海读书时。一位颇有英伦气质的英语老师提问:“cuckoo’s Nest为什么不翻译成布谷鸟的巢?”后来我才知道,“cuckoo”在英语俚语中指“疯子”。所以“Cuckoo’s Nest”其实不是自然的巢,而是“疯人的栖身之所”——精神病院。这个标题,是一个关于“体制化疯癫”的隐喻。

这个电影1975年上映,男主角杰克・尼科尔森很巧也是《闪灵》的男主角,闪灵里他理智被黑暗吞噬。《疯人院》里,他的自由意志被体制去除脑前额叶;表面讲述的是精神病院里一个桀骜不驯的犯人与权威护士的冲突,但它的深层主题实际上是一种民主思想与专制体制的对抗寓言。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就是极权社会的缩影,它并非真正为了治病,而是一个高度控制、压制个性、消灭自由意志的机构。类比中国的现状。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人民主权,更谈不上什么共和,而是一个专制的暴政主权。

疯人院是极权社会的缩影

拉契德护士代表了集权统治。她主持的“民主会议”表面上让病人投票决定事务,实质上是假民主、伪参与,所有决定都由她操控,这不就是中共极权政体中的“被设计的民主”吗?人民代表从来不是由人民选出的,也不曾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当像麦克莫非这样的人提出异议,发动大家投票后,终于争取了大多数投票要求看棒球比赛,她又以会议结束时只有9票为由拒绝了请求。你想改变规则,那我就重新制定规则。香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也在国安法颁布后烟消云散。

这是对现代制度社会的批判:当“秩序”取代了“自由”,当“理智”压制了“人性”,社会就变成了精神病院。

病人们象征被驯化的民众,他们单纯、善良,却不再质疑压迫。直到麦克墨菲的出现——他质疑权威、鼓励发声、带领大家“违规”去钓鱼、体验生活。他不是圣人,但他让人重新相信:人有权选择自己的命运。

主人公麦克墨菲(McMurphy)是影片中民主思想的化身。他质疑权威、鼓励同伴发声、要求重新投票看棒球赛,这些行为象征人民要求发言权和自主权。他带领病人越界、打破禁令、外出钓鱼,这是一种自由实践的象征——人有权体验生活、犯错、表达喜悦。他不是完美的英雄,但他代表一种“人民主权”与“反抗专制”的精神。

随着他一次次的反抗,病人们开始觉醒:沉默者开口了,胆怯者反抗了。当秩序被打破,统治者就要开始打压觉醒者。最后墨菲接受的前额叶切除手术也颇具讽刺意味,这是很多精神病院和监狱对反抗的精神病人和政治犯的手段。他成了行尸走肉。故事没有停留在墨菲死亡的悲剧中。而是以印第安酋长推倒墙壁,逃出疯人院为终结——那一刻,不只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精神的解放。临走前,酋长以墨菲希望的方式结束了他的肉体,这样他的灵魂也同样超越了生死获得了自由。

这是一个民族觉醒的隐喻:从恐惧,到质疑,到反抗,再到自由。就像今日被蒙蔽的中国人,也终将从沉默走向觉醒。

他的身体死去,但精神却传递给了酋长,也传递给每一个渴望自由的人。他飞越了疯人院的围墙,也飞越了权力的恐惧。

《飞跃疯人院》这个译名之妙,就在于它点明了影片的本质:那是一个“飞翔者”,挣脱“疯人院”的牢笼。那是一个灵魂,拒绝被体制驯服的故事。

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