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潮引银行危机 习是中共亡命政權守墓人?(图)

发表:2025-11-09 08: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尹华综合报道)近日,一则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消息震惊了市场:包括兰州农商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吉林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开始大规模处置房产,而这些房产大多是因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形成的“断供房”。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严峻形势,更折射出中国经济深层次的危机——通缩压力、内需不足、财富分配不平等以及制度性障碍。经济学家许成钢和程晓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而习近平很可能成为中共亡命政权的守墓人。

银行处置断供房:经济下行与不良贷款的双重压力

- 断供潮的现实:银行急于变现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银行正在通过直售业务处置大量断供房。这些房产多为企业或个人贷款的抵押物,因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形成了不良债权。银行将这些债权剥离后,转化为产权清晰的房产,通过低价出售实现资金回收。文章指出,不良债权处置难度大,折价率高,反映了银行在面对断供潮时的无奈与焦虑。

过去,银行对断供问题采取强硬态度,迅速起诉、查封、拍卖房产,甚至追讨借款人及其后代的债务。然而,如今银行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银行开始“冷处理”断供案件,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意愿等进行分类管理,尽量避免立即查封房产。有网友反映,银行甚至主动为断供客户提供工作机会,例如介绍月薪3600元的饭店服务员工作,以帮助其维持最低还款能力。这种“柔性”处理方式的背后,是银行对大规模断供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和金融风险的担忧。

- 政府干预与房地产市场稳定

习近平政府对断供问题高度重视,法院对法拍房案件的立案速度明显放缓。过去,银行提交法拍申请到强制执行通常不超过三个月,而现在许多案件提交半年仍未获批立案。原因有二:一是防止断供潮引发民生问题,大量法拍房可能导致无家可归者增加,威胁社会稳定;二是避免法拍房过多进一步压低房价,引发房地产市场螺旋式下跌,进而拖累整个经济。

然而,这种“维稳”措施只是暂时掩盖了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压力持续上升,断供潮与接盘者减少的双重困境使得房地产市场陷入恶性循环。银行的“冷处理”策略虽然延长了还款期限,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问题,仅仅是将危机推迟。

通缩压力与内需不足:中国经济的深层危机

- 通缩的根源:老百姓没钱

经济学家许成钢教授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缩,而通缩的根源在于内需不足。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是老百姓普遍缺乏消费能力。根据前总理李克强的统计数据,中国有约6亿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相当于每天人均收入不到5美元,处于国际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高达5.4亿。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直接导致消费需求低迷,内需无法支撑经济增长。

许成钢进一步分析,内需不足不仅与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有关,还与财富分配不平等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增长,但普通民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这种分配结构的失衡使得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流向政府和少数精英阶层,而非普通民众。

- 失业与消费萎缩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失业问题尤为严重。官方数据显示,城市青年失业率已高达20%,而农民工的失业情况未被纳入统计,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大量失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人们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倾向于将有限的收入存入银行而非消费。近期货币增发规模虽大,但几乎全部转化为储蓄,未能有效刺激消费,进一步加剧了通缩压力。

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军,其高失业率直接削弱了内需。当年轻人失去收入来源,其家庭也因担忧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问题而减少支出。这种“不敢花钱”的心态使得内需持续低迷,生产过剩问题加剧,企业亏损严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 土地与金融的国有垄断

许成钢教授指出,中国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设计。土地和金融作为关键经济资源的国有垄断,导致财富分配高度向政府倾斜。

-土地垄断:中国所有土地均为国有,政府通过限制土地供给推高地价,房价高企成为财富分配的重要方式。房地产市场的暴利大多流入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口袋,普通民众则承受高房价的压力,财富被进一步剥夺。

-金融垄断:中国银行业几乎100%由国有企业控制,银行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与美国股市中技术创新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中国股市的龙头企业多为国有银行。这些银行通过高利差和垄断地位获取巨额利润,而这些利润最终归于政府。

政府通过控制土地和金融等“经济制高点”,将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国家手中。即便在税收分配阶段,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长期超过GDP增长速度,进一步压缩了民众的收入占比。

- 户口制度与“二等公民”

中国独特的户口制度进一步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平等。许成钢指出,农民工等群体因缺乏城市户口而成为“二等公民”,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这些群体既无土地所有权,也无城市户口,处于社会底层的绝对贫困状态。他们的失业情况未被官方统计,生活困境被长期忽视。

户口制度制造了一个庞大的“二等公民”阶层,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这种制度设计不仅导致内需不足,也为经济下行埋下了隐患。

制度障碍与改革方向

1.邓小平改革路线:成功与隐忧并存

经济学家程晓农指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在表面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内在矛盾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邓小平通过允许官员通过改革致富,换取了他们对经济改革的配合。然而,这种“闷声发大财”的模式导致了全面腐败和大规模资产外逃。

程晓农估算,从1990年代至今,中国累计吸收了6万亿美元的外汇(包括外商投资、外贸顺差和外债),但当前外汇储备仅剩3万亿美元。剩余的3万亿美元被贪官转移至海外,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黑洞”。房地产泡沫作为官员致富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扭曲。

2.习近平的困局:改不改都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上台后试图通过反腐和清算江泽民路线来扭转局面。他打击了贪腐、资产外逃和官员抱团等现象,试图恢复经济秩序。然而,程晓农认为,中共的经济制度已“病入膏肓”,无论改革与否,都难以避免崩溃的命运:

-不改革:继续维持现有制度将导致腐败和资产外逃持续掏空经济,内需不足问题无法解决。

-改革:即使进行改革,官员的资产外逃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也将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最终仍难逃经济崩溃的命运。

习近平所能做的,只是通过行政手段延缓崩溃的进程。例如,通过限制法拍房和干预房地产市场来维持短期稳定。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改革的方向:赋予民众经济自由

许成钢和程晓农均认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层面的深层次改革。许成钢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必须赋予广大民众更多的经济自由和权利。具体措施包括:

-放松资源垄断:减少政府对土地、金融等关键资源的垄断控制,允许市场化配置资源,降低房价和金融服务成本。

-改革户口制度:消除城乡户口的差别待遇,赋予农民工等群体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权利,缩小贫富差距。

-鼓励自由企业:通过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减轻民众对未来的担忧,释放消费潜力。

只有让广大民众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增长。

制度改革是唯一出路

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断供潮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通缩压力和内需不足威胁着经济增长,而财富分配不平等和制度性障碍则是问题的根源。银行的“冷处理”策略和政府的“维稳”措施虽能暂时缓解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许成钢和程晓农的分析表明,中国经济的困境源于制度设计,而非单纯的市场失灵。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打破资源垄断、消除户口制度的不平等、赋予民众更多的经济自由。只有让普通民众真正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中国才能摆脱通缩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经济的螺旋式下行和潜在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将不可避免。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