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教育到職場溝通 微笑是溫暖的橋梁(圖)

高明領導者的魅力所在「潤物細無聲」

作者:陳靜 發表:2025-07-01 16: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不笑不說話
不笑不說話 。(圖片来源: 看中國摄影圖 fuyin)

昨天和朋友一起出去辦事,結果因為自己的失誤導致事情沒辦成(其實原因不大不小,因為自己去做續簽,要看一年的流水,我只拿了新的存摺,而沒想到把舊的存摺也帶上)。朋友狠狠地說了我,做事不靠譜。我並沒有生氣,因為朋友說的沒錯。那一刻因為並沒有產生什麼不好的情緒,而是對朋友真誠地笑了一笑。然後想起五個字:不笑不说话。之前這句話在自己的記憶裡,但是覺得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誰能夠做到一直都是不笑不說話呢?而那一刻自己真的夠到了那個境界,其實我們心中無怨的時候,就應該能做到吧。這樣又想起兩個故事來:

俄國著名作家赫爾岑曾應邀參加一場盛大的晚宴。宴會氣氛熱烈,音樂聲響徹整個廳堂。然而,那過於輕佻的樂曲卻讓赫爾岑感到格格不入,甚至引起了他的厭煩。但作為受邀貴賓,他若當場表現出不耐或中途離席,無疑會顯得失禮。思索之間,他選擇以一種幽默而不失禮的方式表達不悅——用手輕輕捂住耳朵,避開那惱人的旋律。

宴會的主人注意到了赫爾岑的舉動,連忙走上前關切詢問:「對不起,是我們演奏的流行樂曲讓您不喜歡嗎?」

赫爾岑並沒有正面指責或批評,而是巧妙地反問:「流行的樂曲就都是高尚的嗎?」

這突如其來的反問讓主人一時語塞。他略帶疑惑地說:「不高尚的東西怎麼會流行呢?」

赫爾岑聞言,溫和地微笑了一下,幽默地回道:「那麼,流行性感冒也應歸類為高尚嗎?」

這句妙語如珠的反諷不僅點破了流行不等於高尚的謬誤,更以風趣的方式化解了現場可能出現的尷尬。主人不禁莞爾,也為自己的言語草率致歉。赫爾岑見機會成熟,便禮貌地起身離席,輕鬆地走到角落,避開了自己所不喜歡的音樂。

這個小插曲充分展現了赫爾岑的智慧與涵養。他沒有咄咄逼人地批評,也沒有冷漠地逃避,而是以一種含蓄而風趣的方式,巧妙地傳達了自己的立場。這種「微笑著說出問題」的方式,不僅避免了衝突,也保住了對方面子,讓溝通在尊重與理解中完成。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面臨類似的場景。為了維護人際關係與表面和諧,有些人會選擇隱忍與妥協,默默承受內心的不快,俗話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事實上,若能學會像赫爾岑一樣,用微笑的語氣、風趣的話語去表達內心的不悅,不僅可以維護個人尊嚴,也能更圓融地處理人際關係。

微笑是友好交談的潤滑劑,帶給他人的溫暖是無價的。它可以展示出你的自信,也是有禮貌的象徵。如果我們心中有難言的問題,也可以微笑著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避免矛盾的發生,同時又可以解決問題。

前幾天有一位年輕孩子的媽媽,她3歲的寶寶喜歡從從高處往下扔東西,這好像是許多小孩子都有的問題。這位年輕的媽媽有點生氣地吼孩子,我說盡量不要吼孩子,這樣孩子容易受傷,你如果要教訓他,打他屁股也沒關係,給他一些教訓,但是你可以笑呵呵地,這樣既達到了目的,孩子也不會受傷。其實很多人受傷的原因,不是你指正了,而是你的態度不夠好。下面我們再來說第二個故事: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Charles M.Schwab)以卓越的領導才能和高超的人際溝通技巧著稱。他深諳人性,也懂得如何用溫和而具影響力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他「微笑著說話」的智慧。

有一天中午,史考伯在巡視鋼鐵廠時,無意間發現幾位工人正坐在地上抽菸。而最顯眼的是,他們的頭頂上方就懸掛著一塊醒目的標語牌——上面清楚地寫著「禁止吸菸」四個大字。

若是一般主管,可能會立刻板起臉孔,當場訓斥:「你們沒看到上面的告示嗎?難道都不識字嗎?」這樣的批評雖然直接,但往往帶著羞辱和對立的情緒,即使工人表面順從,內心卻可能滿腹不悅與反感。長此以往,不但影響團隊氣氛,也不利於員工對管理者的信任與尊敬。

然而,史考伯的做法卻截然不同。他沒有動怒,也沒有咄咄逼人地指責,而是面帶微笑地走向那幾位工人,親切地與他們寒暄,然後從口袋中拿出幾根雪茄,遞給他們,語氣誠懇而溫和地說道:「夥計們,如果你們願意到外面把這幾根雪茄抽完,我會非常感激!」

這句話既傳達了他的立場,也保留了對工人的尊重。他的溫和與誠意讓工人們感到羞愧卻不難堪,他們立即把手中的香菸掐滅,自覺離開現場,並對史考伯心生敬意,從此更加敬重這位以身作則、處處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的總裁。

這段看似平凡的小插曲,其實展現了極高層次的溝通藝術。史考伯的話語中,沒有一句責罵,但批評的意涵卻明確地傳達了出來。他不但避免了正面衝突,還巧妙地將一場潛在的對立轉化為一次正向互動,真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這種以微笑為包裝的批評方式,不僅沒有讓對方產生抵觸情緒,反而讓人在愉悅與尊重中自我反省,達到教育與引導的目的。這正是高明領導者的魅力所在:不靠權威壓迫,而以溫暖人心的方式凝聚人心,推動改變。

其實真正有效的批評並非語氣強硬,而是在於方式得當。一句話說得好,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一句話說得拙,則可能招來反感與疏離。當我們在生活中或職場裡遇到不滿與衝突時,不妨學習史考伯的做法,用微笑與尊重替代批評與指責,用真誠與理解打開溝通之門。

因為,最有力量的語言,往往不在音量,而在你的用心,是不是有善意和溫暖;最高明的批評,語氣和態度很重要。生活和工作裡,遇到問題時,是讓人因為你的話語,願意自發地做出改變,而不是因為害怕責罵而被迫服從。

您說是不是呢?不過要想做到,笑著說話,也是需要長久的修煉自己呢?當然真正能夠做到的時候,你會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不管是生活和工作都會有大的改變,甚至包括自己的命運,那時候可以說是,命由心造了。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