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GTA)的基準房價自2022年以來下降了25%(看中國特約攝影Jonanthan)
【看中國2025年7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加拿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財務挑戰,有專家預計民眾生活水平未來十年將持續下滑。根據《環球郵報》專欄分析文章及安省醫療退休金計劃(HOOPP)最新調查,加拿大人對財務狀況的焦慮達到新高,52%的人表示極度擔憂,50%感到沮喪,47%感到精疲力盡,43%甚至出現抑郁情緒。幾乎無人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較去年有所改善。與此同時,大多倫多地區(GTA)的房地產市場自2022年高點以來顯著回落,基準房價下跌25%,租賃市場也因供應過剩和需求減弱而疲軟。下面結合財務危機與房地產市場的最新數據,深入分析未來十年的經濟與房市走勢,並為自住購房者和投資者提供實用建議。
加拿大人財務危機的現狀
家庭財務壓力倍增
加拿大家庭正面臨多重財務挑戰。根據加拿大統計局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家庭債務總額高達3萬億加元,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達到185%,在G7國家中排名第一,遠超G7平均水平的125%。其中,約75%的債務來自房貸,這使得加拿大家庭對利率變動極為敏感。2024年9月前,65%的房貸(約380萬筆)需續約,其中240萬筆尚未經歷利率上漲,預計未來1-2年內,這些家庭的房貸支出將顯著增加。
同時,生活成本持續攀升。2020年價值100元的商品,到2025年需120元才能購買,食品、交通等必需品價格的上漲直接侵蝕家庭儲蓄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家庭支出增長1%,而可支配收入僅增長0.8%,導致儲蓄率連續兩季下降。家庭淨資產增長也大幅放緩,僅為0.8%,且財富高度集中——最富有的20%家庭掌握近70%的金融資產,普通家庭的財富增長幾乎停滯。
財務焦慮與退休危機
HOOPP調查顯示,財務壓力已對加拿大人心理健康造成顯著影響。52%的受訪者對財務狀況感到極度焦慮,50%感到沮喪,47%精疲力盡,43%甚至出現抑郁症狀。許多人開始重新評估退休計劃,部分人接受了終身無法退休的現實。隨著生活成本上升和儲蓄能力下降,許多家庭考慮推遲退休年齡,甚至放棄退休計劃。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中尤為明顯,他們面臨高房價、高債務和低收入增長的“三重打擊”。
經濟背景
加拿大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2025年,美國對加拿大商品徵收25%關稅(涵蓋汽車和能源)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影響就業市場和購房能力。加拿大央行自2024年6月起開始降息,2025年基準利率預計降至3-4%,這可能略微緩解非房貸(如房貸淨值信貸HELOC)的利息壓力。然而,對於房貸持有人來說,續約時利率從2-3%升至4-5%仍將帶來顯著負擔。此外,聯邦政府限制國際學生和非永久居民移民,預計2025-2026年人口增長降至50萬/年(較2024年的130萬大幅下降),這進一步削弱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基礎。
大多區(GTA)房地產市場現況(2025年)
房價與銷售
根據Toronto Regional Real Estate Board(TRREB)2025年6月數據,GTA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的買方市場特徵:
- 房價下跌:基準房價為99.51萬加元,年同比下降5.5%,較2022年3月高點(133.46萬加元)下跌25.4%。平均房價為110.17萬加元,下降5.2%。
- 供應過剩:活躍上市量達31,603,同比增長34%,為30年來最高。庫存月數(MOI)為4.6,公寓更高(7個月),顯示賣家競爭激烈。
- 銷售疲軟:6月銷售量為6,243,同比下降2.4%,但月環比增長8.1%(季節調整後),顯示潛在復甦跡象。
- 房屋類型差異:獨立屋價格跌幅小於公寓(年同比跌4-5%),因供應有限;公寓因新項目完工,庫存壓力更大(MOI 7個月)。
租賃市場
租賃市場同樣承壓,租金持續下滑:
- 租金下跌:2025年6月,公寓租金年同比下降4.7%-9.4%,一臥室平均租金約2,048-2,587加元。獨立屋租金下降6.6%,平均為3,000-4,000加元/月。
- 供應增加:共管公寓佔租賃市場85%,2025年新完工項目推高庫存,空置率升至4.2%(2020年以來最高)。
- 需求減弱:聯邦移民政策收緊導致租賃需求下降,租戶談判能力增強。
負擔能力
多倫多房價(99.51萬加元)需要年收入約20萬加元(月供佔收入30%),負擔能力為加拿大最差。即使基準利率降至3-4%,高房價和生活成本仍限制買家入市。
未來十年房地產市場預測
看跌觀點:未來十年持續下跌
部分分析師預測,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多倫多)可能因結構性問題和外部壓力在未來十年持續下跌。以下是主要因素:
- 經濟與貿易壓力:美國25%關稅可能導致經濟衰退,Oxford Economics預測2026年房價再跌8-10%。高家庭債務(185%)和續約壓力(利率從2-3%升至4-5%)增加違約風險。
- 人口增長放緩:2025-2026年人口增長降至50萬/年,作為移民中心的多倫多購房和租賃需求減弱,投資者退出進一步壓低房價。
- 供應過剩:2025年GTA活躍上市量達31,603,公寓庫存尤高。新項目完工推高供應,賣家降價競爭。
- 負擔能力挑戰:即使房價下跌,負擔能力改善有限,抑制需求。RBC預測最壞情況下房價跌30%(至2026年),回吐2020年以來漲幅。
- 長期結構性問題:高開發成本和監管限制新房建設,公寓開工量下降57%(2024年上半年)。短期庫存過剩,長期供應短缺可能推高價格,但2025-2026年仍以下跌為主。
影響:若房價年均下跌3%,2035年獨立屋價格可能降至60-70萬加元。2023年以120萬購入的房屋可能產生高達30-40萬加元的負資產,投資者面臨現金流虧損(租金跌至3,000加元/月以下)。
看漲觀點:2027年開始回暖
另一觀點則認為,2027年起多倫多房市可能因利率下降、經濟復甦和供應收緊而反彈。以下是支持因素:
- 利率下降:2025年基準利率預計降至3-4%,2026-2027年可能降至2-3%,抵押貸款利率(5年固定)降至3.5%,降低月供,吸引買家。True North Mortgage預測2026年房價漲1.5%,2027年實現平衡復甦。
- 經濟與需求復甦:若2025年底解決美國關稅問題,經濟反彈帶動就業。Scotiabank調查顯示,18-34歲人群中50%計畫未來5年購房。
- 供應收緊:2025-2026年公寓開工量下降,2027年可能導致供應短缺,推高房價和租金。獨立屋供應有限,長期價值穩定。
- 投資者回歸:2027年租金可能因供應收緊上漲(年均2-3%),吸引投資者。RE/MAX預測2027年市場穩定,價格溫和增長。
- 歷史規律:多倫多房價下跌期(1989-1996年、2008-2009年)持續5-7年,隨後反彈。2022-2025年已跌3年,2027年可能進入復甦週期。
影響:2027年房價回升至100-105萬,負資產縮減。2035年獨立屋價格可能達120-150萬加元,租金回升至3,500-4,000加元/月。
反對觀點
- 看跌反對:長期需求支撐(多倫多人口年均增長1.5%)和土地供應有限可能限制跌幅。1989-1996年房價下跌後,1997-2020年年均增長5%。
- 看漲反對:若美國關稅延續至2026年,經濟衰退可能推遲復甦。負擔能力問題和2025年高庫存(31,603)可能延長下跌期。
對購房者的影響與建議
自住購房者
- 若持續下跌:若房價跌至60-70萬加元,2023年120萬購入的房屋可能產生30-40萬負資產。長期持有可等待反彈,無需立即賣房。
- 若2027年回暖:負資產縮減至0-5萬,2035年價格可能回升至120-150萬。建議保留6-12個月支出儲備(3.5-7萬加元),監控TRREB報告以確認房屋價值。
- 行動建議:繼續還款,避免違約(影響信用7年)。與銀行協商再融資,降低月供壓力。
投資者
- 若持續下跌:租金跌至3,000加元/月以下,月虧約2,586加元。賣房損失約7.2萬加元(含中介費4%),短期出租(如Airbnb,需合規)可減虧損。
- 若2027年回暖:租金回升至3,500-4,000加元/月,現金流改善。長期持有至2030年後可獲增值(2035年價格達120-150萬)。
- 行動建議:評估虧損承受力,與貸款機構討論調整條款。若房價跌至72萬(負資產高達21.6萬),需重新評估賣房或違約成本。
未來十年展望
- 短期(2025-2026年):房價可能跌5-10%,獨立屋降至80-85萬加元,租金續跌。建議自住者穩健還款,投資者考慮短期出租。
- 中期(2027-2030年):房價穩定並小幅上漲(年均1.5-3%),租金回升。建議持有並關注市場動態。
- 長期(2030-2035年):房價年均增長3-5%,獨立屋達120-150萬加元。長期持有可獲增值,投資者可於2027年後重新評估入市。
建議
加拿大正進入財務與房地產市場的雙重挑戰期。高債務、生活成本上升和人口增長放緩壓制需求,GTA房價自2022年高點下跌25%,租金下滑4.7%-9.4%。未來十年,房市可能持續下跌或於2027年回暖,獨立屋因供應有限具較強抗跌性。自住購房者應穩健還款,保留儲備以應對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評估現金流虧損,考慮持有至2027年後。密切關注利率變化(2025年基準利率3-4%)、美加貿易談判及移民政策。若房價跌至72萬加元,需謹慎評估賣房或違約成本。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