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5年9月13日,在英國倫敦國會大廈旁的西敏橋上,抗議者揮舞英國國旗和聖喬治英格蘭國旗,舉行「團結王國」集會。活動家湯米·羅賓遜邀請支持者在倫敦市中心舉行一場名為「團結王國」的集會,其訴求鮮明而強烈:捍衛言論自由、抗議政府失控的移民政策,並守護英國的傳統文化。此次活動不僅是對英國國內政治的直接挑戰,更因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遇刺而增添了濃厚的國際色彩與悲壯氛圍。(圖片來源: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2025年9月13日,一個尋常的週六,英國首都倫敦卻上演了近年來規模最為龐大、情緒最為激昂的街頭政治活動之一。一場名為「團結王國」(Unite the Kingdom)的大規模遊行席捲了市中心,其訴求鮮明而強烈:捍衛言論自由、抗議政府失控的移民政策,並守護英國的傳統文化。此次活動不僅是對英國國內政治的直接挑戰,更因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遇刺而增添了濃厚的國際色彩與悲壯氛圍。
遊行現場:旗海、口號與憤怒的民意 「我們要我們的國家回歸!」
航拍畫面顯示,此次倫敦的遊行隊伍如同一條由人潮構成的巨大長河,從國會大廈的所在地西敏(Westminster)一路延伸至泰晤士河對岸的滑鐵盧火車站,綿延超過一公里。人群的主色調是紅白藍三色,無數的英國聯合旗(Union Jack)和代表英格蘭的聖喬治旗在空中飄揚,形成一片壯觀的旗海。
參與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其中不乏攜家帶眷的家庭。他們的情緒高漲,口號聲此起彼伏。「我們要我們的國家回歸!」(We want our country back)的呼喊響徹倫敦上空,直白地表達了他們對現狀的強烈不滿。許多人高舉著自製的標語牌,上面寫著「把他們送回家」(Send them home)等針對非法移民的強硬訴D。
值得注意的是,遊行隊伍中還出現了相當數量的美國和以色列國旗,一些參與者甚至頭戴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字樣的紅色帽子。這不僅顯示了此次運動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所代表的保守派民粹主義運動在思想上的連結,也反映出這股浪潮的全球化趨勢。
關於參與人數,主辦方與警方的估計出現了巨大差異。倫敦都會區警察局初步估計約有11萬人參加,而一個名為「站起來反對種族主義」(Stand Up to Racism)的對立反遊行活動約有5000人參與。然而,活動發起人湯米・羅賓森(Tommy Robinson)及其團隊則宣稱,實際參與人數遠超百萬,甚至有報導引述部分人士的說法稱「超過300萬名愛國者已經接管倫敦」。儘管確切數字難以核實,但從現場畫面來看,其規模無疑是空前的,足以對英國政壇構成巨大壓力。
關鍵人物:羅賓森的號召與馬斯克的聲援
此次遊行的核心組織者是英國保守派活動人士、英格蘭防衛聯盟(English Defence League)的前領袖湯米・羅賓森(本名史蒂芬・亞克斯利-列儂)。他將此次遊行的主旨定義為一場為「言論自由」而戰的抗議,同時強調這也是一場捍衛英國傳統與文化的聖戰,旨在為那些感覺被主流政治所忽視的「沉默多數」發聲。
在遊行前,羅賓森曾透過社群媒體告誡參與者保持和平理性,不要佩戴口罩、飲酒或使用暴力。他表示:「現在不是暴亂的時候。現在不是暴力的時候。現在是你們來到這裡,自豪地為國家挺身而出的時候。」
活動的另一位重量級支持者是特斯拉與SpaceX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他透過視訊連線的方式「現身」遊行現場,並發表了極具煽動性的言論。他將矛頭直指左翼政黨,並與查理・柯克的悲劇聯繫起來,譴責道:「看看左派的暴力行徑,我們的朋友查理・柯克本週遭冷血謀殺,左派人士竟公然慶祝!左派就是謀殺黨(the party of murder)。」
此外,馬斯克還將批評的火力延伸至英國的公共廣播機構。他在社交媒體上高調發文,指責英國廣播公司(BBC)「共謀摧毀英國」,並痛斥英國民眾被迫支付電視執照費,卻是在「為自己的滅亡埋單」,他甚至公開呼籲群眾拒絕繳納這筆費用。馬斯克的參與無疑為這場運動注入了更強的國際關注度和話題性。
悼念柯克:遊行的情感核心與跨國連結
此次遊行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向幾天前(9月10日)在美國遇害的保守派青年組織「美國轉捩點」(Turning Point USA)創辦人查理・柯克致敬。柯克的遇刺震驚了全球保守派社群,也成為點燃此次倫敦遊行群眾情緒的導火線。
遊行現場,許多人高舉著柯克的大幅照片、相框或支持他的標語。主辦方更播放了一段精心製作的悼念影片,場面感人。湯米・羅賓森在對人群演說時,高聲讚揚柯克:「他以勇氣與信念激勵了整整一代青年。」現場群眾則齊聲高呼柯克的名字,將他視為捍衛自由價值的殉道者。羅賓森的聲明「為紀念查理・柯克,為捍衛自由,我們於13日挺身而行」,清晰地將悼念與抗議行動的目標緊密結合。
為了應對這場大規模集會及其可能引發的衝突,倫敦警方部署了超過1000名警力。警方在鄰近政府辦公區的白廳(Whitehall)附近設立了隔離區,以防止「團結王國」的遊行隊伍與反種族主義的抗議者發生直接衝突。
儘管羅賓森呼籲和平,遊行過程中仍爆發了數起警民衝突。《衛報》報導指出,遊行起初和平進行,但隨著人數激增和情緒高漲,部分示威者在國會大廈周邊與警方爆發推擠。警方表示,有一群抗議者在隔離區附近使用「投擲物」襲擊警察。警方發布的影片顯示,手持防暴盾牌的警察被迫使用武力驅散試圖衝破警戒線的人群。
隨著時間推移,由於參與人數過於龐大,原定的遊行路線無法容納。部分抗議者偏離路線,試圖從多個方向進入已被封鎖的白廳區域,與警方發生了更激烈的衝突。警方稱,有警察遭遇了「令人無法接受的暴力」,包括被拳打腳踢,以及被投擲瓶子、照明彈和其他物品。截至當天下午,警方共逮捕了9人。儘管存在這些暴力插曲,但從整體來看,這場數十萬人乃至上百萬人參與的活動並未演變成大規模的騷亂。
三票先生:
伦敦纪念查理柯克,声势浩大!英国还有希望,毕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估计有超过300万人,震撼!英国真的要右转了!#查理柯克https://t.co/8Oyki9QuHZ pic.twitter.com/yO0Aa9jB0R— Bryne🍁 (@riss1130) September 14, 2025
時代背景:移民、言論與文化認同的焦慮
這場聲勢浩大的遊行並非孤立事件,而是英國當前深刻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
首先,移民問題已成為英國最主要的政治議題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近年來,乘坐超載小船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非法移民數量屢創新高,僅今年迄今就已超過2.8萬人。創紀錄的庇護申請數量讓英國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體系不堪重負。今年夏天,一名埃塞俄比亞男子在倫敦郊區性侵一名14歲女孩的案件,更是點燃了公眾的怒火,並引發了多起反移民抗議活動,其中一些甚至演變為暴力衝突。
其次,關於「言論自由」邊界的爭論也日益白熱化。最近,屢獲殊榮的愛爾蘭喜劇作家格雷厄姆・萊恩漢(Graham Linehan)因涉嫌在網上發表被認為侮辱跨性別者的言論而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被捕,此事引發了廣泛的輿論譁然。許多人認為,這是「覺醒文化」(Woke Culture)對言論自由的侵蝕,政治正確的紅線正在扼殺正常的社會討論空間。
最後,這背後也潛藏著深刻的文化與國族認同焦慮。今年夏天,英國國旗開始在全國各地更頻繁地出現,支持者稱之為自發性的民族自豪感運動,但反對者則認為這是排外情緒和右翼民族主義的抬頭。
「團結王國」大遊行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抗議。它是一次民意的總爆發,匯集了對移民政策的憤怒、對言論自由被侵蝕的恐懼,以及對國家傳統文化流失的深切焦慮。湯米・羅賓森的組織動員、伊隆・馬斯克的跨國聲援以及查理・柯克的悲劇,共同催化了這場規模空前的運動。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英國社會內部深刻的裂痕,也標誌著民粹主義與保守派力量在英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再次集結。無論其最終人數是十一萬還是上百萬,這一天都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政治分水嶺,被載入英國的現代史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