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贏西貝 點燃預制菜風波(圖)


西貝
西貝餐飲集團位於上海的一家餐廳(Flicker-Kwong Yee Cheng)

【看中國2025年9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綜合報導)中國餐飲行業因「預制菜」風波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知名企業家羅永浩怒斥西貝莜面村大量使用預制菜卻隱瞞真相,引發全國熱議,西貝北京六里橋旗艦店客流驟降七成,創始人賈國龍被迫致歉並承諾整改。然而,事件遠超商業糾紛,揭露了食品安全亂象、制度扭曲與社會信任崩盤的深層問題。

羅永浩勝利卻「跑路」

西貝是一家以西北菜為主的連鎖餐飲品牌,為眾多中國消費者提供了品嚐西北風味的窗口。截至2025年,西貝在中國62個城市擁有近400家門店,員工總數約1.7萬人。跟同行相比,西貝的廣告始終突出「新鮮現做」的特色,彰顯其品牌招牌。

9月10日,中國知名企業家羅永浩在微博怒批西貝莜面村:「幾乎全是預制菜,還那麼貴,實在是太噁心了。」他強調問題不在使用預制菜,而在於消費者知情權——餐飲店應強制標注。此言引發軒然大波,微博熱搜迅速攀升,數百萬網友參與討論。時評人江峰形容這是「單槍匹馬挑戰百億帝國的壯舉」,但結局詭異:西貝認錯當天,羅永浩發文暗示「被跨省」,連夜逃往香港,留下「除非徹底送走我,否則涉事人會終身後悔」的黑色幽默。江峰感嘆:「一場全民關注的打假之戰,最終以打假英雄被迫跑路畫上句號。」

西貝反應迅速。9月11日,賈國龍召開新聞發布會,堅稱「沒有一道菜是預制菜」,公布菜品「作業指導書」,並開放後廚供監督。然而,羅永浩直播亮出西貝冷凍海鱸魚包裝袋,保質期18個月,含三聚磷酸鈉等添加劑;網友更扒出保質期兩年的羊腿、冷凍雞湯及兒童餐牛肉醬為成品,甚至拍到店員用漏杓疏通下水道。江峰指出,西貝的「中共式危機公關」三招失敗:威脅起訴羅永浩;重新定義預制菜為「預加工」,援引國家六部委文件;假裝透明,開放後廚卻迅速關閉。9月15日,西貝發布整改公告,承認部分菜品為預制菜,承諾兒童餐牛肉醬、羊肉串等改為現做,形同「罪行自白書」。

江峰分析,西貝事件暴露「信任黑洞」的三要素:話語權把控,用法務優勢威脅起訴,試圖定義事實;信息不透明,隱瞞兩年保質期的預制菜;制度性騙詞,將預制菜包裝為「預加工」,類似「把窮人叫代富人群、失業叫慢就業」的語意工程。他認為,羅永浩獲壓倒性支持,因公眾對系統性欺騙忍無可忍,但其「跑路」暗示公權力介入,「當語意工程騙不下去,體制讓說真話的人閉嘴甚至消失」。江峰補充,羅永浩與賈國龍,一個選擇站著還債,一個選擇體面撒謊,折射出企業家困境,即誠實代價高,撒謊才能活。

預制菜的全球與本土:便利與亂象並存

預制菜是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後可食用的菜品,全球市場成熟。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4196億元,預計2026年突破萬億。美國、日本滲透率超60%,麥當勞等快餐巨頭依賴中央廚房,日本便利店每日配送、回收,臺灣冷凍調理包有嚴格微生物規範。然而,中國預制菜卻「聞之色變」。

時評人唐浩在自媒體節目中展示視頻:在中國,預制荷包蛋蛋白象「酥料」,鍋包肉用雞肉冒充豬肉,麻辣螺螄靠麻椒精、辣椒精調味。他質疑:「吃這樣的預制菜,是吃菜品還是化學品?做菜需要廚技還是高科技?」他列出三大隱憂:原料來源不透明,安全性存疑;名不副實,如雞肉冒充豬肉;添加劑濫用,健康風險高。唐浩指出,中共缺乏預制菜國家標準,監管形同虛設,餐館大量使用化學調料,消費者難以分辨。

江峰則認為,預制菜盛行是財政政策誘導的結果。地方政府推「冷鏈補短板、設備更新」,靠財政發債、央行低息工具和銀行信用支持,資金流向中央廚房、設備商,而非一線員工或門店老闆。他感嘆:「產能補上了,消費力沒了。錢流向不花錢的人工智慧製造,留給花錢的人越來越少。」消費者為高價預制菜買單,卻未享受技術紅利。江峰指出,2024年餐飲業利潤率低至5%,房租、稅費高企,現做模式不堪重負,預制菜成「理性選擇」。

食品安全與制度困境:道德與資源的雙重扭曲

唐浩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是體制問題,而非單純法治缺失。他總結有四大因素:  

- 道德敗壞:中共摧毀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人心不信善惡,社會「人人互害」。「知道食品有科技狠活,自己不吃,賣給別人,最終害人害己」。  

- 官門衛體制:權力至上,人治大於法治,有關係就沒關係,食安案件因利益輸送不了了之。  

- 高壓專政:不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如杭州糞水事件抓「造謠網友」,封鎖言論。  

- 失信社會:人民不信政府,彼此失信,法規難執行。消費者在「吃進去有毒」和「說出來有罪」間抉擇。

江峰則從財政與制度角度剖析商家困境:  

- 財政魔術:2024年政府債淨融資113萬億元,2025年預計達15萬億元,佔GDP的11.4%。央行通過PSL、MLF為銀行輸血,銀行購買政府債券,資金流向「新質生產力」項目(如黑燈工廠、中央廚房),而非實業。  

- 資源錯配:政策偏愛自動化項目,實業企業如羅永浩的錘子科技因高融資成本和消費力下降破產。餐飲業房租、稅費高企,賈國龍坦言2024年利潤率僅5%,預制菜成生存必需。  

- 制度扭曲:獎勵投機而非價值創造。羅永浩直播三年還清8.24億元債務,效率低;賈國龍用預制菜降成本卻不敢承認,否則客流驟減。他感嘆:「誠實的代價是破產,撒謊的代價只是良心不安,逼著好人做壞事。」  

- 公權力壓制:羅永浩「跑路」事件揭示,體制通過威脅(如「跨省追捕」)讓說真話者閉嘴。信任黑洞由話語權把控、信息不透明和制度性騙詞構成,升級為國家暴力。

駭人食安黑幕:從老鼠肉到人體遺體

唐浩還揭示更加駭人的中國食品安全黑幕,2024年多地餐點現老鼠頭,2013年《人民日報》報導老鼠肉冒充羊肉。廣西柳州肉湯發現人類骨科鈦釘、山東威海肉塊疑似人類毛髮、廣西火腿腸含疑似人類牙齒、山西非法買賣遺體,疑似遺體流入市場。他提及網路爆料:器官移植後屍體被加工為腦補品、假髮、護膚品等,活摘器官真實存在,山西案件或為產業鏈一環。「中共歷史證明幹壞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產業前景與改革呼籲

2025年《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通過審查,將強制餐飲門店標注使用情況。專家建議完善標準、強化全鏈條監管、提升知情權、打擊添加劑濫用。唐浩呼籲體制變革,恢復道德約束;江峰感嘆:「當權力可以隨意定義真假時,我們每一個人離被自殺、被失蹤、甚至被代言又有多遠?」

預制菜風波不僅是食品安全問題,更是制度扭曲的縮影。未來,行業能否從「驚心」變「放心」,取決於監管決心與社會覺醒。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