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衝擊後的香港。(圖片來源: 網絡圖片 chenjing/看中國)
驚心一夜 「樺加沙」的衝擊
2025年9月24日凌晨,超強颱風「樺加沙」挾帶驚濤駭浪直逼香港。香港天文臺罕見地在凌晨2時40分發出最高級別「十號風球」,警示市民嚴陣以待。
果然,南區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瞬間成為風暴潮的突破口,玻璃大門被沖碎,潮水如猛獸般湧入大堂,多名員工與遊客被擊倒,場面驚險。幸而有人高喊「走啊!」,眾人得以安全撤離,避免了更大傷亡。
同一時間,東區杏花邨、鯉魚門等地區相繼傳出水浸消息,馬路化為小河,路燈折斷翻滾。翌日中午,特區政府已接獲超過400宗塌樹報告。沙田公園劇場的天幕在狂風驟雨下坍塌,將軍澳多家商戶店舖破損。
在驚濤拍岸與玻璃碎裂聲響中,港人不禁想起七年前的另一場噩夢——2018年的「山竹」。
2018年的「山竹」前香港的政治氣候
2018年前的香港,雖然未出現象2019年「反送中」那樣的大規模抗爭,但民間的不滿與焦慮正在累積。
「雨傘世代」的年輕人對未來失望,許多人選擇移民、或轉向更激進的主張。
北京對港政策愈加強硬,「一國兩制」空間逐步被壓縮。
因此,當2018年9月「山竹」來襲時,市民在面對天災的同時,心底已隱隱察覺:香港正失去昔日的制度韌性與社會信任。
2018年「山竹」 宿命的轉折
2018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讓香港首次真正陷入「全城停擺」。街道滿目瘡痍,大樹連根拔起,玻璃幕牆如薄紙般碎裂。
然而,風雨過後的場景卻一度感動全城:市民自發組織清理街道、互相支援。那是一種源自公民社會的韌性,也是「一國兩制」下香港尚存的自治活力。
但許多人同時感到不安:向來自信於基建與防災體系的香港,為何在「山竹」面前如此脆弱?不少人將此視為「天祐香港」消退的轉折點。
2018年以前 「大災不至」破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颱風「溫黛」「露絲」曾奪走數百條人命,成為香港歷史傷痕。但自1970年代後,隨著海堤加固與城市排水系統升級,香港似乎走出了「颱風陰影」。
回歸前後的頭二十年,雖仍有風雨與黑雨,但大多止於「驚險而不致命」。市民甚至調侃「香港有福」,彷彿這座城市背後有某種天命庇佑。無論金融風暴還是SARS,香港總能「跌倒後再站起來」。
這種信念一度構成港人心底的安全感。然而,2018年的「山竹」打破了心理屏障。自此之後,極端天氣彷彿不再繞路,接踵而至。
連年極端天氣 天災還是制度災?
2019年後,香港社會陷入巨變,政治高壓全面籠罩。而幾乎與此同步,天災接連不斷:2022年黑雨:被稱為「140年以來最強降雨」,地鐵車廂被洪水淹沒,隧道化為瀑布。特區政府反應遲緩、資訊混亂,民怨四起。
2023年「蘇拉」「海葵」疊加:雙颱風連日暴雨,觀塘、北角嚴重水浸,居民批評「政府預警不足」;2024–2025年酷熱與山火:高溫屢破記錄,山火威脅新界,戶外工作者苦不堪言;2025年「樺加沙」:再次逼出「十號風球」,強度甚至被形容為「比山竹更猛烈」;自然科學解釋這是全球暖化所致,但災難規模與後果惡化,卻與治理模式息息相關。
失去自主權後 公信力斷層
在英治時期香港,天文臺與工程部門專業度高、決策透明,市民信任政府預警。然而今日,政治凌駕專業,防災也染上「報喜不報憂」色彩。
2022年黑雨,當局遲遲不宣布停課,導致學生與上班族被困洪流;2023年雙颱風,市民靠社交媒體互通資訊,比政府更快;更嚴重的是,國安法後公民社會被壓制。原本在「山竹」中展現的志願網路、社區組織,如今難以公開行動。防災自救力量被削弱,讓香港更加脆弱。
天災折射人禍
災難經驗揭示:自然力量雖不可抗,但制度決定後果。同樣一場暴雨,在透明資訊、有效疏導、民間互助的社會,可能只是短暫不便;但在缺乏信任、壓抑公民參與的體制下,卻會演變為全面癱瘓。香港的處境正是如此。天災與人禍交纏,難以分割。
宿命的隱喻:「天祐香港」何以不再?「天祐香港」曾是一種信念:憑藉自由、專業、制度與公民精神,香港總能化險為夷。
但當這些根基被逐一瓦解,香港似乎連同自然庇佑也一併失去。失去自主治理的城市,就像沒有舵手的船,哪怕風浪不大也可能翻覆;缺乏自由的社會,不僅難以創新,更難以自救。當制度壓抑人心,連自然災害都顯得格外無情。這或許正是「樺加沙」留給香港的隱喻。
取消「一國兩制」 是香港災難的開始
2018年「山竹」之前,港人仍相信「大災不至」;2018年之後,從「黑雨」到「雙颱風」再到「樺加沙」,極端天氣頻頻襲來,社會更加脆弱。
表面上,這是全球暖化的挑戰;但深層看去,真正的危機在於制度的崩壞。
「一國兩制」原本保障了香港的自治、資訊透明與公民互助,這是面對災難的免疫力。如今它被取消,專業被壓制,公民社會被噤聲,政府失去信任,市民自救空間縮小。於是,天災便不再只是自然現象,而是與人禍交纏的「複合災難」。
取消「一國兩制」,正是香港災難的開始。因為天災無情,人禍更殘,而制度的瓦解,才是真正讓香港陷入無盡風暴的根源。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