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公告恢復三家美大豆商輸中資質。圖為2025年8月1日,在伊利諾州德懷特,大豆被裝上卡車,準備運往糧倉出售。儘管當地農民預計今年作物將獲得豐收,因為生長季氣候良好,但由於關稅可能導致全球市場轉向價格更低的巴西大豆,人們擔心需求和價格會因此低迷。(圖片來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繼美中元首在韓國釜山會晤、雙方就「貿易戰休兵一年」形成共識之後,北京方面於2025年11月10日正式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貿易政策調整,這標誌著兩國經貿關係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具體而言,中國海關總署已公告恢復三家美國企業對華出口大豆的資質,同步取消此前因檢疫風險而暫停的美國原木進口;另外,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宣布,對稀土、超硬材料、鋰電池與石墨負極材料等領域的一系列最嚴格出口管制措施「暫停實施」,市場普遍解讀為釜山川習會後的善意回應與務實修復。
中國海關總署基於對美方整改措施的評估結果,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決定恢復美國CHS Inc.、LOUIS DREYFUS COMPANY GRAINS MERCHANDISING LLC和EGT, LLC等三家企業的大豆輸華資質。同時,此前因檢出小蠹、天牛等檢疫性林木害蟲而暫停的美國原木進口也獲得恢復。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宣布暫停實施此前針對稀土、超硬材料、鋰電池和石墨負極材料等戰略性物資的嚴厲出口管制措施。
具體政策措施的深度解析
大豆貿易一直是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巨大。此前,中國海關總署因在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大豆而暫停相關企業的輸華資格。如今恢復這些企業的資質,不僅有助於滿足中國國內對大豆的巨大需求,特別是用於壓榨生產豆粕飼料和豆油的需要,也為美國農民和相關企業帶來重要的市場機會。這種供應通道的重開,預期將有助於平抑南北半球之間的供應切換波動,改善中國壓榨企業的備貨確定性與船期安排。
美國原木進口的恢復同樣具有重要的產業意義。隨著中國建築和房地產市場的逐步回暖,以及家具製造業對優質原材料的需求增長,原木供應的多元化將有助於價格穩定和產業鏈的健康發展。這對美西、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林產業將形成一定利多,同時也為中國建材市場提供了更多選擇。
稀土等戰略物資管制鬆綁的戰略考量: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在高科技製造、新能源、國防工業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儲量和生產能力,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此次暫停實施的出口管制措施涉及商務部、海關總署2025年第55號、56號、57號、58號及商務部第61號、62號公告,涵蓋了稀土及相關設備與技術、超硬材料(如人造金剛石、立方氮化硼等)以及鋰電產業鏈關鍵的石墨負極與部分鋰電材料等。
這些措施的暫停實施,不僅降低了海外下游企業的斷供焦慮,也為一年休兵窗口期創造了實操空間。對於全球新能源產業鏈而言,石墨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不可替代的核心構件,中國在該環節具有近乎壟斷的產能與工藝優勢。此次政策調整有望短期內紓解海外整車、電池、工業設備與電子企業的供應壓力,緩和庫存週期的劇烈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路透社引述的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正在設計新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這一制度有望加快出口流程,但不太可能如華府所希望的那樣完全取消限制。這表明中國在稀土政策上採取了「鬆綁而不放任」的監管取向,既向外釋放緩和信號,又保留政策工具箱的彈性。
政策調整的戰略意義與影響
從供應鏈與市場層面看,這次政策調整將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首先,農產品貿易的恢復將有助於中國壓榨企業獲得更穩定的原料供應,同時為美國農民提供重要的出口市場。其次,稀土等戰略物資出口管制的暫停,將緩解全球高科技製造業的供應鏈壓力,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精密機械等領域。
從節奏上看,海關與商務部在元首會晤後迅速同步出手,展現了「政治定調、部門落實」的政策傳導效率。對外是善意姿態,有助於營造一年休兵的政治氛圍;對內則是維護產業鏈穩定與外貿訂單的務實考量。值得強調的是,公告採用「暫停實施」而非「永久取消」,為未來在雙邊互動出現變化時保留了政策回旋餘地,這符合大國博弈下的「可逆性」治理邏輯。
一年休兵期的機遇與觀察點
最近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被視為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次會晤達成的「貿易戰休兵一年」共識,為雙方提供了寶貴的緩衝期和對話空間。與早期幾次「川習會」相比,本輪背景有幾點重要差異:
首先,雙邊博弈的重心更偏向供應鏈安全與科技監管,而非單純以關稅與採購換取短期平衡。其次,政策工具更講究「可逆性」與「精準性」,以暫停、豁免、個案審批、白名單等技術性手段為主,降低一次性大開大合的系統風險。第三,更強調建立中期可預期的互動框架,例如危機管控與行業對口對話,使市場主體能在不確定性中仍然做出投資與採購決策。
當前中國宣布的一系列貿易政策調整,可以視為落實釜山會晤共識的具體行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緩解雙邊貿易緊張,也為進一步的合作創造了條件。未來一年的關鍵觀察點包括:
新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何時發布細則,是否引入更透明的審批標準、信用評級、白名單機制或差別化管理。美方是否在相近時間窗口釋出對等或互補措施,例如關稅節奏的技術性調整、特定高科技設備的個案許可等。農產品端,中國後續的採購節奏如何在美豆與南美新作之間做動態優化。企業層面的策略應對,包括長單重新議價、風險條款設計與庫存管理。
總體而言,此次對美農林產品的恢復與對關鍵材料出口管制的階段性鬆綁,構成釜山會後的一組「組合拳」:一手穩供應鏈、穩預期,一手保留監管彈性與談判籌碼。在一年休兵的框架下,這既是緩和信號,也是務實試運行。其成效如何,仍取決於後續互動的延續性與制度化安排的細節。這次貿易政策的調整,雖然只是一個開始,但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積極信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