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奧妙:破除7個常見誤區(組圖)

作者:念遠 發表:2025-11-10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幸福
美國80後正向心理師探尋幸福的奧妙。(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史蒂芬妮.哈里森(Stephanie Harrison)出生於1980年代末,作為千禧世代的一員,她經歷了數位化浪潮與社會價的多元變革,在賓夕凡尼亞大學攻讀「正向心理學」後,她花了十年時間撰寫了《幸福》(New Happy)一書。這本書反映了她作為典型的美國80後,如何在充滿焦慮、不確定性中尋找自我與快樂的真諦,觸及到很多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心理壓力與社交矛盾。

無論你在哪個國家,如果你最近壓力大,有點心煩,不妨翻一翻這本書,我讀了之後,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樣一句話:「幸福不是結果,而是一種能力」。

人本能地追求幸福生活。當我們為各種不盡人意的事情煩惱,我們會覺得,啊,好煩啊,我怎麼這麼不快樂,繼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至少目前)不幸福。但是《新生活》這本書突破了傳統快樂的迷思,告訴你:其實,幸福不是只要快樂就好了,沒那麼簡單。換句話說,只要你每天都有開心事,你也未必幸福,反之,你不開心了,不順心了,你也不一定就真的不幸福。要學會轉換思維,找到心靈的平衡點。

有點拗口?那麼我們來一起看看書裡怎麼說。

簡單一句話,哈里森主張幸福不該只建立在外在成就上,而是來自發掘自我,這樣才能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連結。

人這一生,不停地努力學習、打拼、爭取晉升和賺錢,費心費力維護婚姻,生兒育女,買房買車,誤以為只要實現這些「成就」,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然而,為什麼當那些夢寐以求的目標達成時,內心卻依然感到空虛無依?為何幸福似乎總在眼前卻又遙不可及?張愛玲就曾形象地說過:「幸福,大概就是驢的鼻子前面那一撮青草,你永遠看得到,卻永遠吃不到」。

新幸福》裡寫,有七種常見誤區,容易讓我們越走越疲憊,反而離幸福漸行漸遠。我覺得哈里森提醒的這七點很有助於幫助我們縷清思路。

一、什麼對你最重要?

很多人一輩子忙著追求那些「別人眼中重要的東西」,不論是學業、事業、婚姻,還是房子和名聲,跟別人比,跟周遭的環境相比,用盡全力去達成這些目標,卻很少停下腳步思考: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當我們迷失在別人的期望中,無法辨清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幸福也就無法真正屬於自己,反而被困在別人的世界裡。

書裡建議大家:請試著寫下人生中你最關心的3件事,無論是夢想、關係或信念。然後檢視一下自己每天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有沒有真正對齊這些核心價值。 你會發現生活是否在真實的軌道上,還是脫離軌道了。或者錯跑到別人的軌道上去了?每天提醒自己:幸福不靠跟別人比較,而是活在自己當下的感受。

二、目標太大則不切實際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夢,比如創業一家公司、開咖啡館、出版一本書、減重20公斤…… 可是,當夢想太龐大,常讓人感覺遙不可及,最終只能被擱置在一旁。

幸福來自於「穩定前進」的感覺,你要注意,目標不一定非一次性完成。這樣就會減少挫敗感。 所以,把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小目標,例如今天寫一頁稿、一週跑三公里、下個月存夠一筆小私房、再下個月寫出企業規劃。 我們可以把夢想拆解為一個個具體步驟,每達成一步,都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快樂。


「什麼才是真正讓你覺得滿意和自豪的生活?」 這才是你該全心追求的方向。(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三、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有時,明明你幹勁滿滿,目標也清晰,卻還是被那些突發的焦慮、失落甚至生氣的情緒搞得亂七八糟?很多人以為幸福就是天天開心得不得了,但哈里森的正向心理學是怎麼看的呢?她告訴我們,不是來一個負面情緒妳就垮了,而是學會與它們和平共處。當不好的感覺來襲時,先停下來跟自己說:「喔,我現在就是有點緊張了,不爽了」,然後用一點耐心去面對它,這樣才能不被情緒綁架,慢慢找到走下去的力量和幸福感。接納情緒,就是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四、不求完美

很多完美主義的人都會陷入一個迷思,覺得只有做到百分百完美,才有資格感到快樂。結果,每天都在跟自己較勁,覺得「還差那麼一點」,總是很難滿足。哈里森提醒我們,其實幸福是來自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份完美的成績單。允許自己有錯、有缺陷,甚至偶爾跌倒,才是真正活出幸福的關鍵。

五、自我定義 不再比較

我們總是拿別人的成功標準來衡量自己。看到朋友買了車,心裏就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該跟上;看見有人換了職位、賺了更多錢,就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落後了。其實,哈里森提醒我們,幸福遠遠不是別人眼中的成就,而是你自己內心認定的生活模樣。問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讓你覺得滿意和自豪的生活?」 這才是你該全心追求的方向。 比如,有人覺得每天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就是最滿足的成功;有人則覺得能有時間沉浸在趣味的繪畫或旅行中,就是豐盛的滿意的生活。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也都值得被尊重。

六、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有時候,我們陷入「自己扛到底」的想法裡,以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強大,結果反而孤立自己,壓力越積越多。生活中的幸福常常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互動裡:和朋友一起分享喜悅,或是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手,這些瞬間讓我們感受到連結的力量。

比起獨自承受,願意打開心門,接受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不僅能減輕負擔,也能讓心變得柔軟和有彈性。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助關係是雙向的:你給出愛,別人也會回應你。

比起單打獨鬥,互相扶持和分享才是讓人感到溫暖和滿足的關鍵。

想想看,當你主動找朋友聚一聚、加入興趣小組,或者幫助遇到困難的人,那種心裏的踏實感和快樂,往往比賺多少錢、拿多高的職位都來得真實和持久。

七、獨一無二的自己

如果我們連自己到底是誰都搞不清楚,更別說展現真正的自己了。其實,幸福就是找到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你可以試著從這幾點發現自己的天賦:

跟朋友聊起什麼話題時,會覺得特別有自信和力量?

有沒有什麼瞬間,讓你感覺自己真的被理解、被看見了?

如果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你最希望別人看到你哪一面?

敢於面對這些問題、敢於做自己,就是打通幸福的第一步。別怕,真正的快樂就是活出真心的自己,你的價值就在這裡。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幸福不是物質的結果,幸福真的是一種正向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它就是可以修煉和培養的。史蒂芬妮.哈里森的研究證明,不是「等我買房了」、「等我升職了」、「等我瘦下來了」幸福才會出現。

幸福藏在我們每天的選擇裡。最重要的是,選擇勇敢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學會、培養幸福的日常習慣,讓它慢慢融入生活,變得自然而真實。

對我來說,真正的「新幸福」,不是追求外在更多的東西,而是回歸內心,找回那個最真的自己。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