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 习近平 (图片来源: 视频截图)
谣言四起与沉默之声当“家庭晚宴”成为政治烟幕
近日,有关彭丽媛淡出公开视野甚至离婚的种种猜测,到对其女儿学历、行踪的揣测,再到社交媒体上如潮水般涌现的未经证实的图片与叙述,一切都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让人真假难辨。
而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一个月前的6月8日,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发布的一则引人注目的报导。
根据白俄第一副总理尼古拉.斯诺普科夫(Nikolai Snopkov)在电视节目《第一时间》中的描述,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一次私人会晤中共进晚餐,而这场晚宴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性”,是因为不仅彭丽媛在场,连习近平的女儿也首次现身,与一位外国元首共进餐叙。斯诺普科夫更转述习近平的话说:“我的朋友,您和我关系特殊,所以今天我们将举行一次家庭晚宴。”
可是谁都没看见母女俩在晚宴的画面 不禁让人怀疑
这样的叙述,乍看之下温馨而富有人情味,似乎在传递一种跨国领导人间超越外交礼仪的私人友谊。然而,当我们冷静观察,会发现这则报导的“真实性”存在太多疑点,尤其是来自信息高度保守的中国政坛。
首先,中国国家元首的直系亲属,尤其是子女,从未在外交活动中公开露面。彭丽媛虽作为第一夫人,曾陪同习近平出访数国,但自2023年起就几乎完全消失于公众视野。
而习近平的女儿更是从未有官方画面流出,其行踪被严格保密,甚至连名字都未正式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或新闻报导中。那么,这样一位极端低调、形同“隐身”的国家领导人之女,会突然在一场与外国元首的私宴中露面,而且还由外国媒体首先披露?
更令人怀疑的是,中共方面对这一“消息”始终保持沉默。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皆未对此发表任何回应或补充说明。如此“破天荒”的场合却没有照片、没有视频、没有中国官方认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反证。毕竟,如果确有其事,中国政府应该乐于借此展示与白俄的“铁杆友谊”,又怎会放任外国媒体单方面叙述、而本国媒体一字不提?
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这个消息是假的,那么释放这样的消息又是为了什么?
从讯息操作的角度来看,这类精心编排的“柔性叙事”极可能并非单纯的外交宣传,而是为了掩盖某些难以启齿的现实。例如:彭丽媛是否已实质性淡出政治舞台?其女儿是否已远离国内权力核心?甚至更进一步地说,是否整个“家庭形象”已与政治权力的运作脱钩,而这样的晚宴叙述,正是为了维持一种“正常家庭政治”的象征性表演?
在极权体制下,什么被说、什么不被说,往往是不透明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与控制。沉默,是一种策略;放风,是一种技术。越是刻意强调“一切如常”,就越可能是为了转移视线。白俄此番放出“家庭晚宴”的细节,极可能是一种配合中国内部叙事需要的“辅助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替北京说出北京不能说的话”的角色。
真相或许短时间内难以揭晓,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关于“家庭晚宴”的叙述,不只是一个温馨故事,更可能是一场习近平无奈之下放出的讯息烟幕。而当谣言与沉默并行,公众所需要的,不是盲从与想像,而是对话与质疑的勇气。
习近平与彭丽媛 高调起点 低调落幕?
与历任不同,习近平上台初期,彭丽媛以其本身知名的“军旅歌唱家”身份迅速成为媒体焦点。她陪同出访、举止得体、衣着高雅,展现“中国式现代第一夫人”的全新形象,一度被视为“软实力外交”的重要组成。
然而,自2023年后,彭丽媛突然停止公开活动,未再出现在国际舞台,甚至国内重要场合也未露面。这种突变式的沉默,立即在外界引起猜测:是健康问题?个人意愿?还是婚姻变故?若联系到习近平近年逐步收紧个人权力核心、削弱家庭因素干政的趋势,那么彭丽媛的“战略退出”也许是出于政治必要,而非仅仅私人选择。
“离婚与否”不再重要 隐身是关键
在这样的制度与文化背景下,事实上,即使真的离婚,领导人也未必会公开。中共政权的稳定性部分来自于“形象的稳定”,领导人的家庭关系被包装为国家象征的一部分,不容破损。因此,是否离婚本身,可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段婚姻是否仍然能维持“象征性功能”。
如果彭丽媛已长期不住中南海、不参与政治、不陪同出访,实质上即使仍具法律婚姻关系,也与“功能性离婚”无异。对外界而言,这一点或许比“办没办离婚手续”来得更有意义。
白俄“家庭晚宴”报导背后的戏剧性操作
再回到2025年6月8日,白俄媒体报导的“家庭晚宴”,声称彭丽媛与习近平女儿一同出席接待卢卡申科,这种精确描写反而显得“刻意”。长期消失的两人突然被提及、而中国官方又完全无声,这似乎不是“无心之言”,更可能是一种习近平的“政治回应”,用外部说法补足内部无法说明的缺席,营造出“家庭和睦、权力稳定”的幻像。
但也正因如此,这样的报导反而让人产生强烈疑问:是否这段婚姻的真实状态,已经无法公开说清,只能靠第三方叙事来掩饰?
白俄官媒突辟头条又神秘消失又释放什么信号?
有知名自媒体《人民报》报导调查指出:在6月9日,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Belta)发布斯诺普科夫所述的“家庭晚宴”细节后,仅在数天内即被删除,点击原报导多次显示404错误。
报导一度公开后又消失,暗示消息可能涉及敏感操作。
分析者揭露删文背后可能的政治意图
《人民报》引述时评人陈破空推测:正如文章所言:“白俄罗斯删除这则新闻,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此地无银三百两'”。
官方画面反差明显:事实上,中方官方发布的中南海会见白俄总统的画面与报导中,完全没有彭丽媛或习明泽出现。这种“官方不报,却被第三方报再删除”的现象,极具反常性。
报导被删除:消息发布后获得注意却很快从白俄官媒删除,且无替代版本或官方原因解释。传闻内容与实际官方画面不符,加上删文举动,反而更引人质疑消息背后有“不可说的真相”。有人认为是中共官方在放风,而笔者认为是习近平在放风,用来掩盖自己大权仍在,家庭和睦的假景象,白俄顺便配合一下他,随即又删除此消息。
真相?而中共这样“不可说的真相”太多了,人们需要多转几个弯,才能够明晰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