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告诫世人:不修道便难逃大难(组图)

作者:泉清 发表:2025-07-24 18: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李白神仙、对大道追求的虔诚使他看淡世间名利。(图片来源:Winnie Wang 看中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是诗圣杜甫眼中的李白。只可惜,现代人似乎都在谈论李诗的“无敌”,却未细品他的“飘然”。人们将李白诗中的神仙意向说成是浪漫、夸张,更有甚者,强行将李白的众多游仙诗解读为李白对神仙世界虚妄的批判,实在令人哑然。

实际上,李白之所以能被称为诗仙,绝不只是赞叹他如神仙般用之不竭的才思,更是认同他对神仙、对大道追求的虔诚。而其飘逸的诗风,正是其修道后看淡世间名利的真实内心境界的反应。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赏析诗仙的作品时,方能读懂其中的真实志趣。

《来日大难》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仙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游仙诗,是李白劝人修道的肺腑之言。就题目而言也非常值得玩味,“来日大难”是李白“借题发挥”,劝告世人,不修道便难逃“大难”,也就是生老病死的规律。

全诗层级分明,从常人的视角写起,然后概括的讲了“我”得仙人的指点,修道、得道的过程。最后又在结尾处提笔回收,再次转至常人(下士)的视角,布局如一个圆圈,给人以一种“电影”感。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前六句写了常人的现实生活,为了生存奔波劳碌,也就是那种为了生存而生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没有目标,没有希望,不知为何而活。故而“今日醉饱”之人,容易产生“乐过千春”的满足感。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幸运的是,机缘巧合下我遇见了仙人,他传我大道,教我修炼,并让我在世间云游历练。

李白写过很多游仙诗,许多人都认为是夸张和想像。可实际上,李白一生都在求仙访道,正如他自己所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多次在诗中提到他遇仙的经历。“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古风》其五)李白曾遇到一位绿发的神仙,并得其炼药之秘方。

李白又逢仙人安期公,“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古风》其七)

在李白修炼有成之后,他还曾与华山仙女神游仙界,拜谒仙人卫叔卿。“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其十九)

此后,李白游济南,登华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头给诗人。诗人与赤松同游仙境。“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古风》其二十)

寻仙是为求道,而李白的一生,确实是磨难重重的修炼的一生。李白虽因文才而闻名天下,可他却因是商人后代而没有科举的资格,只得到处干谒王公贵族。即便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却也连连碰壁,受尽嘲笑“世人见我轻鸿毛”(《梁甫吟》),“闻余大言皆冷笑”(《上李邕》)。好不容易得到玄宗赏识,又因才能太大而受到各种排挤,以至于被玄宗赐金放还。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李白抱着救济苍生的宏愿出山,却又阴差阳错的被卷入李璘案,几乎身死……

李白
李白的一生,是磨难重重的修炼的一生。(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一直以来,人们对修炼都有一个误解,认为修炼只是打坐、炼丹,或是与青灯古佛为伴。实际上,真正的修炼要修心。道家讲云游,佛家也要外出化缘,也就是通过吃苦来磨炼人的心性。

而李白对于生活的磨难,显然拥有一种修炼者的淡然。失意时他能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流放夜郎,他高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虽欲建功立业,却又视名利于无物“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此境界的李白,“乘龙天飞”难道只是他的幻想吗?不正是他修炼境界的真实反映吗?只是,李白在人间还有使命未完成,不能破了世间的谜团。其实,他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直言不讳: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可就是这样的回答,却迷住了大多数人。后世称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实在是对李白的修炼境界无法理解的一种自圆其说。

实际上,李白被“授以仙药,金丹满握”,已不再是普通人了。因此“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李白非常感慨仙人的恩德,却又实在是难以报答。这和修炼者感恩其师父的心态是一样的。没有师父传授大道,李白又如何能逃脱“来日大难”?

李白修道之心坚如磐石,但是世人却迷而不醒,故而他又劝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天地之间道最重,因此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他为求得大道,把皇位看得比蝉翼还要轻。可“下士”们却大声嘲笑那些修道者,认为什么修炼、什么长生都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还是物质利益来的最实惠。

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下士”,而现代这样的人却更多。他们在共产主义理论的裹挟下,被动的成了“无神论”的拥趸(编注:广东话粤语词,意指拥护者,发音:yōngdǔn · 注音:ㄩㄥㄉㄨㄣˇ · 通用拼音:yongdǔn ·  ),强言“进化”之论,故步自封,对修炼、特异功能、神迹等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嗤之以鼻,或蔑视嘲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只管“今日醉饱”,哪管“何日大难”。

历史是重复的,千年前诗仙的劝世之语,如今听来,仍旧振聋发聩。



责任编辑:闻樱 来源:正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