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爆光李克强生前最后遗言爆光 含重要线索(图)

发表:2025-07-25 17: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为2023年3月11日,中共党魁习近平(左)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与中共前总理李克强(右)握手。(图片来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图为2023年3月11日,中共党魁习近平(左)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与中共前总理李克强(右)握手。(图片来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李净瑶综合报导)前中共总理李克强的真正死因仍是个未解之谜。今年6月网上疯传他死于谋杀。约两周前,旅居美国的前上海企业家胡力任透露,李克强可能死于水中“电击”。周三(23日),他再爆料,李克强的密友在李克强去世3个月后,将一封李克强在预感到危险时写下的“致全国人民公开信”交给了胡力任。胡力任表示,该信件将成为揭示李克强非正常死亡真相的重要线索。

胡力任表示,李克强的密友恳请他妥善保管这段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在时机成熟时向公众揭示真相。

胡力任透露,李克强的密友是他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位朋友,虽然平时不常联系,但始终保持着深厚的信任。他表示,为了保护这位重要资料提供者及其家人,目前不能公开他的真实姓名,不过他公布了信件的全文。

信件全文如下:

“致亲爱的中国人民,谨以此信献给未竟的理想。

亲爱的同胞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能再发声,再解释,再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仍愿借此片刻,留下我心中未尽的信念与深深的牵挂。

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得以凭借读书改变命运,走上建设国家的道路,从地方到中央,从政数十年,有幸经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温饱,也见证了亿万家庭勤劳奋斗的历程。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倾听,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

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应只体现在高楼大厦与GDP数字的跃升,更应体现在人民是否真正拥有安稳的生活,有尊严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机会。现代化的成果,最终必须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发展必须有温度,改革必须有回应,政策不能脱离民意,更应利于民生。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我主张简政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支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而不应过度依赖行政指令,或人为干预。只有充分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国家的潜力才能真正被激发。

我曾提到,中国人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回避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

我也曾经说过,人在做,天在看。这不仅是一句劝勉善良的话,更是我在岗位上始终怀抱的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理应服务于人民,受监督于人民。我始终铭记那段全民抗疫的岁月,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考验。封控、隔离、焦虑与牺牲,深刻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轨迹。防疫是必要的,但在抗疫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另一面,过度封控可能伤及民生,信息不畅容易引发恐慌。压抑表达,则会积聚社会的不安。那段时间太多家庭在沉默中承受困苦,太多真实的声音未能被听见。

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勇敢面对教训。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在危机中主动倾听民生,修正偏差,而不是让人民在痛苦中沉默,在困境中无声。近年来,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市场对政策与发展的预期出现波动,社会的声音在减少。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讲真话,容纳不同意见,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矛盾。如果一切仅依靠维稳与控制,那种表面的平静终究难以长久。

我从不刻意指责体制,也不执着于历史的评判,而更关注如何从过往中吸取经验,走向未来。我始终相信,中国的未来属于每一位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请相信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不能关闭视野,更不能让恐惧压倒理性。请坚持做一位清醒的公民,即使身处喧嚣,也不放弃理性判断,即使力量微小,也不丧失良知底线。

我知道,有人说我性格温和,表达克制,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说实话,办实事有责任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高喊口号的人。如果我的努力,哪怕只在改革中留下一丝空间,在市场中守住一丝机制,在社会中争得一点宽容,那我便不曾辜负肩上的责任。但我仍有遗憾,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制度更透明,言论更自由,这是我的歉意,也是我未竟的责任。

如蜉蝣寄身天地,不过是沧海一数,我深知自身的渺小与有限,却也愿将一生所思所愿,讬付给这片土地和人民。愿未来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可以在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充满希望的社会中成长。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可以坦然发声,自主选择,安心生活。我或许将归于寂静,但你们仍在尘世奔走,愿这封信如微光未灭,照见彼此前行的方向。2023年春月, 李克强敬上”

越来越多线索浮出水面

胡力任表示,自李克强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以来,他一直在通过曾经的社会关系,持续追查背后的真相。在这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而他也接触到了一些极为关键的知情者、信函等重要资料。这些资料,他将会在未来陆续向公众披露,让所有关心此事件的朋友们了解真相的全貌。

胡力任透露,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曾经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两次与李克强先生相遇,一次在河南,一次在辽宁。那时,他作为受邀的国内投资专家组成员,参与当地的相关会谈。

“在这两次接触中,李克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博学儒雅、待人谦和,言语间常带幽默,举止更显从容。他的风度与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当他突然以非正常方式离世时,我心中始终难以释怀,渴望弄清其中真相,也萌生出了一份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李克强死于2023年,官方称其死于“突发心脏病”。今年6月,李克强被披露死于谋杀。之后,反共博主老灯在自媒体透露,他得到一份重要爆料,李克强妻子程虹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陈情,讨要李克强的死亡真相。

两周前,胡力任透露,一位当事医生向他曝了李克强的死亡细节。据医学人士的说法,李克强有可能死于水中“电击”。

今年7月3日为李克强诞辰70周年,党媒《人民日报》在第六版刊登了纪念文章。时评人周晓辉认为,由于李克强之死存在种种疑点,民间怀疑其被毒杀,尤其在不久前网上还传出李克强被谋杀的全过程的爆料以及李的夫人程虹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写的申诉信后,官媒刊发纪念文章就极不简单,应了那句“是观测中国政坛风向变化的重要参考”。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