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亲亲相隐”是中西法治共同价值(图)

作者:阿东哥 发表:2025-08-30 0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刑法“亲亲相隐”在中国传统千余年的法史长河中始终存在。
刑法“亲亲相隐”在中国传统千余年的法史长河中始终存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出自《论语‧子路》中孔子与叶公的对话。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对孔子说,我这里出了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人家的羊,做儿子的亲自出面告发父亲的罪行。

孔子说,我那里的“直”与你这儿不同,父亲会为儿子隐瞒,儿子会为父亲隐瞒,而“直”就在其中。

“直”有率直、直接等意涵,孔子说“直”就在“隐”中,不是很矛盾吗?“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是徇私枉法吗?

直躬证父

伦理与法度的抉择,也引起韩非的注意,他在〈五蠧〉中写道: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竭之吏。

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楚国有位正直的人,告发自己的父亲偷羊。令尹说:“把这儿子杀了。”虽然他对君王尽忠,可是对父亲不孝,所以判他死罪。由此看来,君王的直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

“亲亲为大”还是“法无徇私”

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的父亲偷了人家的一部车子,你会去警察局告发自己的父亲吗?大多数人“不会”,这是天性使然,自然亲情。当然私底下会劝谏父亲把车还给人家,也请父亲不要再犯了,这就是所谓的“正曲为直”,使曲父变成直父;另外一方面是找到受害者,补偿受害人。

在隐瞒罪行之后,有改正,也有补偿,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而孔子说的“直”就在“隐”中,也有可能是这个意思吧。

汉宣帝曾下诏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

当亲人遭遇祸患时(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是非法还是合法),冒死保护亲人,是人的天性。这种本能不用学就会,不用想就知道,其中是满满的“诚爱”与“仁厚”,国家法律不能违背如此可贵的天性。

于是在汉宣帝时期的律法中,开始有“亲亲得相首匿”的制度,规定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罪行。这项制度到了唐代趋近成熟,形成一个完备的规范,之后的宋元明清也大致沿用下来,即便是今日台湾的现行刑法中,仍保留此传统遗绪。

批评者认为“亲亲相隐”是破坏法制及社会公正的行为,儒家伦理怎么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呢。而且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会互相隐瞒罪行的家庭,难以维持一个健康的社会。再说了,“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怎么可以因为身分关系的不同而差别对待呢。

可是,一个蕴含人文价值的法制体系,不会要求人民违反天性与尊严。换句话说,法律不当挑战人性,不能要求人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基于“人性尊严”的考量,法律不应该、也无权利要求我们“要告发有罪的亲人”。

处理一个社会问题,要特别注意其后果对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亲亲相隐”背后是对亲情伦理的重视;试想,当夫妇子女、兄弟姊妹互相告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那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会成为“文化大革命”那样伦常失序的世界。大家互相猜忌,人人自危,无法互相依赖,最根本的家庭关系因此瓦解;你说,这一家子该如何一起生活下去!文革是一场大悲剧,是前车之鉴。

有人以为“亲亲相隐”规范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观念;实际上,环顾当今世界各国,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法治程度很高的西方国家,他们的法律中也有特设“亲隐权利”。

比如英美诉讼明确规定,夫妻之间有“拒绝作证权”,允许夫妻在诉讼程序中,拒绝透露只有夫妻之间才知道的事情。法律不能强迫丈夫或妻子做出对配偶不利的陈述,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夫妻及其家庭关系的稳定。

可以见得,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刑法“亲亲相隐”,不仅在中国传统千余年的法史长河中始终存在,它还具有“普世”性质,成为东、西方法治上共同的伦理价值。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