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表态 外国人若庆祝暗杀事件 不被美国欢迎(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9-17 07: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卢比奥
卢比奥。(图片来源: MANDEL NGA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16日,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结束以色列访问前向媒体表示,美国政府已经展开行动,拒发或吊销那些公开庆祝柯克遇害人士的入境签证,以此作为明确的政治表态。

卢比奥强调,美国不会容忍对政治暴力的美化或支持。他语带严厉地说:“世界上总会有一些愚蠢的人,觉得谋杀他人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他遗憾地指出,这种心态甚至在部分美国人当中也存在,令人担忧。

“这件事不只是关于查理.柯克,而是关于我们所坚守的价值。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却选择公开庆祝暗杀事件,那么美国不会欢迎你。”——卢比奥。

攻击查理.柯克的诡辩术

查理.柯克是美国极具争议的保守派人物,长年活跃于媒体与政坛,拥有庞大的支持者群体。他遇害的消息震惊美国社会,随即引发两极化的反应:一方面有大批支持者哀悼,另一方面,部分反对者则在社群媒体上发表幸灾乐祸的言论,甚至以“正义”或“报应”形容此事。

正是因为这些公开的庆祝声音,美国政府才决定透过签证政策划清界线。美国国务院消息人士透露,这项措施旨在防止暴力意识形态的跨国传播,并传达“政治分歧不能成为暴力的借口”这一核心讯息。

大家都知道柯克是反对禁枪的。很多人为此而嘲笑柯克,反对禁枪却被枪所戕害。一个可在线搜索的数据库即将上线,已经收录了近40,000名以上,在网上庆祝查理.柯克遇刺的人。

二大爷风波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9月11日查理.柯克遇刺当晚美东时间10点11分,自称曾是中共的刑警、党员,后来移民美国的邓海燕发推说:“一个所有言论都在证明他是一个纳粹人渣的家伙遇刺,被他一直所鼓吹的方式死去,我甚至不愿意表达任何一点装逼的怜悯。”

这时候他的朋友、前央视主持人王志安和另一位网红“美国大兵净多”相继出面混淆视听。9月12日王志安发推说:“二大爷目前应该在美国还没有入籍,显然他自感举报,对他的威胁还是挺大的。所以他把帖子删掉了,但这一事件中真正输掉的是举报者,他们和刺客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是希望他们消失。有时候他们用枪,有时候举报。”

自媒体人唐靖远先生说:以邓海燕为代表的此类言论——并不是言论自由的行使,反而完全背离了言论自由的核心精神。言论自由保护的是用语言、论证和和平抗争表达与反驳观点的权利:如果你不同意柯克的立场,可以公开发表理由、拍影片、撰文或参与辩论,这些都是正当且受保障的表达方式。事实上,今天有无数人(包括众多左派或极左人士)都在以这种理性方式批评他,这没有任何问题。

但公开鼓吹以暴力消灭异见者则是另一回事。宣称“某人该被杀、还不够”的言论,不仅违反基本道德,也越过了人心可容忍的红线,构成对生命与文明的公然侮辱。因此,谴责和阻止这类暴力言论,并非在限制言论自由,而是在捍卫一个能让不同意见通过讨论而非暴力解决的公共空间。

查理.柯克的“转折点”只是在普及常识

其实,查理.柯克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他的言论并不追求艰深的哲理或复杂的思想体系。相反,他所强调的,八、九成都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常识”。这些观点往往回归到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道德价值,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在过去两千多年里,为西方世界所奠定的伦理基础。

柯克所倡导的,不过是最朴素的生活理想: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买房、结婚,然后安稳地过完一生。他主张人们应该远离那些极端、扭曲或不合常理的思潮,回归健康、稳定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他不断强调“常识”,如今在美国与英国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普及“常识”的人被解读为“人渣”是谁的耻辱?

唐靖远认为,除了反复强调“常识”之外,查理.柯克还有两个极具特色的特点。

第一,他敢于直言那些许多人心里明白、却不敢公开说出的常识。这种勇气使他在舆论场上显得格外突出。

第二,他具备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在激烈的对峙或公开辩论中,他往往能在压力之下迅速思考,展现出敏捷而敏锐的思维,并用机智的方式将观点清楚表达出来。这种“急中生智”的能力,使他在争论场合中常常占据上风。

然而,正因为这两种特质,往往更容易刺激到与他立场对立的人。柯克的言论不仅让支持者感到振奋,也让反对者产生强烈的敌意。甚至有人在他遇害后,公开在网络上以“他是人渣”来表达幸灾乐祸的情绪。

这恰恰反映出当前东西方社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常识,甚至出现极度缺乏常识的现象。当一个人仅仅呼吁“回归常识”时,就会被贴上“极右”或“极端分子”的标签,这本身正说明了社会已经走向了某种畸形与失衡。

对暴力的庆祝是对人性的背叛

在查理.柯克遇害后,部分人选择以欢呼或戏谑的方式表达“快意”,甚至有人试图替这种举动辩解。然而,这些声音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常识:当一个生命因暴力而消逝,任何形式的庆祝,都是对人性的背叛,也是对生命尊严的羞辱。

社会若容忍对死亡的欢庆,就等于默许暴力成为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工具,长此以往,善恶的界线将会模糊,文明的基石也会被侵蚀。讨厌一个人的言论与立场,可以透过辩论、抗议或制度去表达;但赞美谋杀,则是跨越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

暴力本不该被浪漫化,对死亡的喝采更不应被合理化。这不只是对查理.柯克的尊重,而是人类普世价值最起码的坚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