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末年京城惊现巨鸡,人心惶惶。(图片来源:合成图)
明朝末年,崇祯帝虽忧虑国事,但坚信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能挽回颓势。明军火器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以红夷大炮著称。明代工匠通过不断仿造和技术创新,开展出铁芯铜体炮的铸造法,巧妙利用铜的较低熔点,先铸造铁芯,再以泥型或失蜡法覆铸铜壁,使炮管壁更薄、重量更轻、成本更低且更耐用。
北京八达岭长城博物馆藏有崇祯元年(1628年)铸造的前装滑膛红夷炮,管壁为铁芯铜体,配备准星、照门和炮耳。崇祯十五年(1642年),吴三桂捐资铸造全长约380厘米的“定辽大将军”大炮,可能是国内现存最长的红夷炮之一。北京首都博物馆还有崇德八年(1643年)铸造的“神威大将军”,重量达3600斤,内径14厘米,炮身长263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定辽大将军”大炮。(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红夷大炮的铸造技术与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军事工程师托马斯.罗德曼(Thomas J.Rodman)发明的炮管中空冷却铸造法有相似之处,后者通过内部导入冷却水,使铁炮自内向外结晶,极大提高了炮管的耐用度。而明朝早在数百年前已运用铁芯铜体的复合金属铸造法,巧妙利用铜和铁的不同熔点制造出轻巧又坚固的长管火炮,技术先进遥遥领先罗德曼法数百年。
耶稣会传教士将西方火炮理论传入中国,崇祯三年(1630年),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获授登莱巡抚,提倡西洋火炮和科学训练,起用多名信教官员,聘请葡萄牙军官科雷亚作为顾问。孙元化的部队成为明朝一支受西式军事训练、装备先进火炮的精锐部队。
但技术巅峰背后,是军心涣散和官兵疾苦。这支本应被重视的精锐部队,最终因一只鸡,引发了1631年吴桥兵变,导致明朝军事和后金逆转。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女真首领皇太极率领大军攻占大凌河城,明朝迫切需要增援。孙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这支部队虽是奉命北上,沿途却得不到官府的给养。至吴桥时,风雪交加,百姓惧兵,纷纷闭门罢市。一士兵不耐饥寒,偷了当地望族王象春的一只鸡。对方要求孔有德将此士兵“穿箭游街”,引发军队不满,遂拥戴孔有德为主,发动吴桥兵变。
次年,在耿仲明的协助下,孔有德率众占领了登州。孙元化被叛军放还,但最终还是被朝廷斩首弃市。徐光启多年经营的事业就此毁于一旦,一年之后也郁郁辞世。
崇祯六年(1633年),孔、耿二人投降后金,向皇太极宣誓效忠,皇太极在沈阳亲自欢迎他们。孔有德的归顺,不仅令后金获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铸弹制药的技术以及瞄准的知识与仪具。经搭配八旗步骑兵后,在当时即形成一支几乎无坚不摧的劲旅。
此次兵变的起因在于明军财政亏空导致的补给不足,士兵生活艰难,吃不饱才去偷了百姓一只鸡。
吴桥兵变不仅成为明朝军事力量崩溃的导火线之一,也为后金军队的崛起提供了宝贵武器技术,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当初,崇祯帝闻知此变,心如刀绞,但国力已难挽回。京城瘟疫饥荒交织,百姓困苦,官场腐败横行。他虽亲政革新,却无力止损局势。
一只鸡暴露了明朝的末路悲剧 但谁也没想到冥冥中又出现了一只鸡
崇祯十年(1637年),京城忽然流传出一件罕见的怪事:城郊一户人家养出了一只超乎常理的大公鸡,白羽红冠,体型惊人,重达四十斤。它站在院子里,动作镇定,眼神凌厉,气势完全不像寻常家禽。消息很快在城里炸开了锅,茶馆里、街巷里到处都在议论。有人当神迹围观,有人当笑谈,还有人半信半疑,偷偷给它撒米观察它怎么吃,想看看这到底是一只普通鸡,还是某种不祥之物,城中百姓惊惧与好奇交织。
不久,京师有位叫廷吉的道士赶来察看。他远远看了一眼,便面如死灰、泪流满面,声音发颤地说:“《山海经》里记过这种怪鸟,叫‘鷔’,白羽红冠,一出现就意味着国家要遭殃。这是亡国的凶兆,祸在大明!”这一席话一出,有人立刻吓得拜倒,也有人摇头冷笑,认为什么预言预兆都是骗人吓唬人的把戏。不出几日,街头的议论越来越多,人心惶惶。
宫里也听到了这则传闻。崇祯皇帝那阵子也闹心,但他并不愿听信这些谶纬和怪谈。在一次朝议上,崇祯的态度很明确:谶言不足凭,他想和众臣一起等待王朝翻盘的机会。
然而天命难违、风云莫测。压垮大明的连环击接踵而来:连年灾荒、河道决口、瘟疫流行、税赋加重、财政吃紧,外侵不断。这时文武之间难以调和的猜忌又相继爆发了。有人主张出战,有人主张守成,彼此互不服气;上上下下的密奏里掺杂了责任推诿和个人算计。崇祯在夹缝里用力,他更换将帅以求立竿见影,却一次次摧毁了军中的信任,人心变得紧绷、敏感、易碎。传来深宫的多半是坏消息,或者更坏的消息。
巨鸡的传闻没有消失,还在京城四处游走。有人说它半夜自鸣,像哭;也有人说它后来被人偷偷藏起来,或者在饥荒中被分食了。没人能确认巨鸡的下落。留下人心中疑惑:这是天命,还是人事?是妖异作祟?
李自成像。(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头旌旗摇晃。那天,煤山上的风很大。崇祯回望紫禁城,回望那些批不完的奏章、赶不齐的粮饷、换不定的将帅,以及宫里的人和无数被风吹灭又点燃的灯。他在绝望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用自己的死给王朝画上句号。大明的历史停在那一刻,巨鸡的故事,像黎明前的一声哀鸣,流传至今。
“定于一尊”必亡于“一尊”?(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那只巨鸡的异象预言与被偷的家禽引发的兵变,映射着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一边是军备力量的辉煌梦想,一边是治国无力与民心的破碎。天象与人祸交织,昔日盛世灰飞烟灭。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