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餐饮集团位于上海的一家餐厅(Flicker-Kwong Yee Cheng)
【看中国2025年9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孟浩综合报道)中国餐饮行业因“预制菜”风波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知名企业家罗永浩怒斥西贝莜面村大量使用预制菜却隐瞒真相,引发全国热议,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客流骤降七成,创始人贾国龙被迫致歉并承诺整改。然而,事件远超商业纠纷,揭露了食品安全乱象、制度扭曲与社会信任崩盘的深层问题。
罗永浩胜利却“跑路”
西贝是一家以西北菜为主的连锁餐饮品牌,为众多中国消费者提供了品尝西北风味的窗口。截至2025年,西贝在中国62个城市拥有近400家门店,员工总数约1.7万人。跟同行相比,西贝的广告始终突出“新鲜现做”的特色,彰显其品牌招牌。
9月10日,中国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微博怒批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他强调问题不在使用预制菜,而在于消费者知情权——餐饮店应强制标注。此言引发轩然大波,微博热搜迅速攀升,数百万网友参与讨论。时评人江峰形容这是“单枪匹马挑战百亿帝国的壮举”,但结局诡异:西贝认错当天,罗永浩发文暗示“被跨省”,连夜逃往香港,留下“除非彻底送走我,否则涉事人会终身后悔”的黑色幽默。江峰感叹:“一场全民关注的打假之战,最终以打假英雄被迫跑路画上句号。”
西贝反应迅速。9月11日,贾国龙召开新闻发布会,坚称“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公布菜品“作业指导书”,并开放后厨供监督。然而,罗永浩直播亮出西贝冷冻海鲈鱼包装袋,保质期18个月,含三聚磷酸钠等添加剂;网友更扒出保质期两年的羊腿、冷冻鸡汤及儿童餐牛肉酱为成品,甚至拍到店员用漏勺疏通下水道。江峰指出,西贝的“中共式危机公关”三招失败:威胁起诉罗永浩;重新定义预制菜为“预加工”,援引国家六部委文件;假装透明,开放后厨却迅速关闭。9月15日,西贝发布整改公告,承认部分菜品为预制菜,承诺儿童餐牛肉酱、羊肉串等改为现做,形同“罪行自白书”。
江峰分析,西贝事件暴露“信任黑洞”的三要素:话语权把控,用法务优势威胁起诉,试图定义事实;信息不透明,隐瞒两年保质期的预制菜;制度性骗词,将预制菜包装为“预加工”,类似“把穷人叫代富人群、失业叫慢就业”的语意工程。他认为,罗永浩获压倒性支持,因公众对系统性欺骗忍无可忍,但其“跑路”暗示公权力介入,“当语意工程骗不下去,体制让说真话的人闭嘴甚至消失”。江峰补充,罗永浩与贾国龙,一个选择站着还债,一个选择体面撒谎,折射出企业家困境,即诚实代价高,撒谎才能活。
预制菜的全球与本土:便利与乱象并存
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后可食用的菜品,全球市场成熟。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4196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美国、日本渗透率超60%,麦当劳等快餐巨头依赖中央厨房,日本便利店每日配送、回收,台湾冷冻调理包有严格微生物规范。然而,中国预制菜却“闻之色变”。
时评人唐浩在自媒体节目中展示视频:在中国,预制荷包蛋蛋白像“酥料”,锅包肉用鸡肉冒充猪肉,麻辣螺蛳靠麻椒精、辣椒精调味。他质疑:“吃这样的预制菜,是吃菜品还是化学品?做菜需要厨技还是高科技?”他列出三大隐忧:原料来源不透明,安全性存疑;名不副实,如鸡肉冒充猪肉;添加剂滥用,健康风险高。唐浩指出,中共缺乏预制菜国家标准,监管形同虚设,餐馆大量使用化学调料,消费者难以分辨。
江峰则认为,预制菜盛行是财政政策诱导的结果。地方政府推“冷链补短板、设备更新”,靠财政发债、央行低息工具和银行信用支持,资金流向中央厨房、设备商,而非一线员工或门店老板。他感叹:“产能补上了,消费力没了。钱流向不花钱的人工智能制造,留给花钱的人越来越少。”消费者为高价预制菜买单,却未享受技术红利。江峰指出,2024年餐饮业利润率低至5%,房租、税费高企,现做模式不堪重负,预制菜成“理性选择”。
食品安全与制度困境:道德与资源的双重扭曲
唐浩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体制问题,而非单纯法治缺失。他总结有四大因素:
- 道德败坏:中共摧毁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人心不信善恶,社会“人人互害”。“知道食品有科技狠活,自己不吃,卖给别人,最终害人害己”。
- 官门卫体制:权力至上,人治大于法治,有关系就没关系,食安案件因利益输送不了了之。
- 高压专政: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如杭州粪水事件抓“造谣网友”,封锁言论。
- 失信社会:人民不信政府,彼此失信,法规难执行。消费者在“吃进去有毒”和“说出来有罪”间抉择。
江峰则从财政与制度角度剖析商家困境:
- 财政魔术:2024年政府债净融资113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占GDP的11.4%。央行通过PSL、MLF为银行输血,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项目(如黑灯工厂、中央厨房),而非实业。
- 资源错配:政策偏爱自动化项目,实业企业如罗永浩的锤子科技因高融资成本和消费力下降破产。餐饮业房租、税费高企,贾国龙坦言2024年利润率仅5%,预制菜成生存必需。
- 制度扭曲:奖励投机而非价值创造。罗永浩直播三年还清8.24亿元债务,效率低;贾国龙用预制菜降成本却不敢承认,否则客流骤减。他感叹:“诚实的代价是破产,撒谎的代价只是良心不安,逼着好人做坏事。”
- 公权力压制:罗永浩“跑路”事件揭示,体制通过威胁(如“跨省追捕”)让说真话者闭嘴。信任黑洞由话语权把控、信息不透明和制度性骗词构成,升级为国家暴力。
骇人食安黑幕:从老鼠肉到人体遗体
唐浩还揭示更加骇人的中国食品安全黑幕,2024年多地餐点现老鼠头,2013年《人民日报》报道老鼠肉冒充羊肉。广西柳州肉汤发现人类骨科钛钉、山东威海肉块疑似人类毛发、广西火腿肠含疑似人类牙齿、山西非法买卖遗体,疑似遗体流入市场。他提及网络爆料:器官移植后尸体被加工为脑补品、假发、护肤品等,活摘器官真实存在,山西案件或为产业链一环。“中共历史证明干坏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产业前景与改革呼吁
2025年《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将强制餐饮门店标注使用情况。专家建议完善标准、强化全链条监管、提升知情权、打击添加剂滥用。唐浩呼吁体制变革,恢复道德约束;江峰感叹:“当权力可以随意定义真假时,我们每一个人离被自杀、被失踪、甚至被代言又有多远?”
预制菜风波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制度扭曲的缩影。未来,行业能否从“惊心”变“放心”,取决于监管决心与社会觉醒。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