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无缝地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总以为,这些科技带来了便利与快乐,但真的是如此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你有多久没感到无聊了?下课十分钟、等公车、吃完饭后,你是不是第一个拿起手机,滑开Instagram、TikTok或YouTube?在等公车、等朋友,甚至是上厕所的短短几分钟,手机就像成了我们的氧气筒,只要一离开,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现代生活被各种资讯和娱乐塞得满满,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无聊”的能力。然而,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阿瑟·布鲁克斯(Arthur C.Brooks)和钻研数位文化的哲学家梅赫麦特·奥鲁克(Mehmet Sebih Oruc)却提出了惊人的警告:你以为在对抗无聊,其实是在逃避幸福。他们的研究指出,我们对无聊的恐惧,正是现代人普遍感到空虚、焦虑和忧郁的根源。
震惊!比起无聊 现代人宁愿“自找电击”
“无聊”对我们到底有多可怕?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引人深思的实验。他们邀请参与者独自坐在一个房间里15分钟,期间不能做任何事。他们唯一的“选择”,是按下一个按钮,让自己遭受一次电击。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宁愿按下按钮电击自己,也不愿意静静地度过这15分钟的无聊时光。
这个实验清楚地揭示了我们对无聊的极度排斥。在一个充满刺激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感官的轰炸,无法忍受任何片刻的空白。从早晨的闹钟到深夜的追剧,手机、平板和电脑无缝地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总以为,这些科技带来了便利与快乐,但却忽略了它们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与内心独处的能力。
布鲁克斯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你必须感到无聊。如果你从来没有无聊的时刻,你的生活将会失去意义,也会变得更加沮丧。”认识到自己,人才不会感到焦虑、空虚、不快乐
为什么无聊如此重要?这得从我们的大脑说起
当我们感到无聊,没有任何需要“认知资源”的任务时,大脑会自动切换到一个名为“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区域。这个网络并非闲置,它是一个强大的神经网络,负责:
•自我意识与反省: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是谁。
•回想过去:让你从过往的经验中学习。
•预想未来:让你规划和想像未来的可能性。
•寻找人生意义:让你思考那些关于“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的重大问题。
简单来说,无聊,是大脑进行“深度思考”和“自我探索”的黄金时间。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当我们一感到无聊就拿起手机,就等于是主动关闭了DMN。手机上的各种刺激,就像是为你的大脑提供了一种“速食”体验,让你不用花力气思考,就能获得短暂的愉悦。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失去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也越来越难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人们却普遍感到焦虑、空虚、不快乐。
科技抹去自身的存在 自身反而越感到烦躁
早在一个世纪前,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就预言了现代科技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科技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一种“呈现世界”的方式。在数位文化中,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可能被视为一种“资源”,用来制造内容、创造流量和追求可见性。
奥鲁克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引用海德格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数位时代。他指出,当我们面对空虚或寂静的时刻,我们会本能地向外寻求帮助,例如在社群媒体上寻找认同。海德格将这种无意识追随社会集体的行为称为“他们”(das man)。
“他们”指的是那些潮流、趋势、算法所定义的标准。我们透过无尽的“按赞”、“分享”和“追随”,来寻求集体的认同,以为自己与世界紧密相连。但奥鲁克博士提醒我们,这个“他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的庇护,它悄悄地“抹去我们个体性”。
在集体模仿中,真实的“我”渐渐消失了。海德格将这种现象称作“生存的贫穷”,认为我们失去了与“本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滑手机滑得越多,。我们不断地用外在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洞,而这份空洞,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独处、深刻反思的能力。
找回无聊就是找回快乐
既然无聊是一种超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握它呢?布鲁克斯教授将无聊视为一种可以培养的“技能”。他分享了自己用来对抗手机成瘾的三个实用方法,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无聊”时刻:
1.睡觉时不带手机进房
布鲁克斯教授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晚上7点后,手机不能再碰。他甚至不把手机带进卧室。这听起来很难,但它能帮助你摆脱睡前无意识滑手机的习惯,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从数位世界的刺激中冷静下来,更好地进入睡眠。
2.用餐时不使用手机
无论是一个人吃饭,还是与家人朋友用餐,都把手机收起来。布鲁克斯教授解释:“我们是为了彼此而在场,而不是为了那些不在场的人。”这个简单的动作,能让你重新感受食物的美好,并与身边的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3.定期进行“社群媒体断食”
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数位断食”时间,例如一个周末,甚至一整周。在这段时间内,完全不使用社群媒体或任何会让你分心的装置。刚开始,你的大脑可能会因为习惯而“尖叫”,感到极度不安,就像戒掉毒瘾一样。但当你撑过去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绪变得更清晰,心情也更平静。
无聊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总结来说,我们对无聊的排斥,正导致一种“意义的恶性循环”(doom loop of meaning):我们因为不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而感到焦虑和空虚,却又因为害怕无聊而逃避寻找答案的机会。
布鲁克斯教授强调,当你越擅长应对无聊,你对日常事物的无聊感就会越少。你会更有机会去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例如:“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人生如何变得更完整?”
所以,下次当你感到无聊时,不要急着去寻找刺激。试着放下手机,发个呆,让你的思绪自由地漫游。这份看似无所事事的空白,其实是通往内心平静与真实幸福的捷径。
记住,无聊不是一种缺陷,只有当你允许自己无聊,你才能真正开始与自己相遇。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