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到查理‧柯克 理性与勇气的文明之光(图)

作者:贾小凡 发表:2025-10-02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特大

从苏格拉底到查理.柯克 理性与勇气的文明之光
从苏格拉底到查理‧柯克,理性与勇气的文明之光。(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

辩论,其实从人类有了文明就存在,从古至今,从未消失。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当代美国的查理‧柯克,他们虽相隔两千余年,却都坚持以“可争论、可反驳、可质疑”的精神,发起了各自时代的公共讨论。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的雅典被判以“毒芹之刑”,其死成为哲学史上的精神起点;而2025年的今天,柯克在犹他谷大学一场面向公众的开放辩论中遭枪击身亡,犹他州长称之为“政治性暗杀”,网络上人们在悲愤之中流传出“响彻世界的一枪”的说法,这说明什么?恰恰说明辩论从来都不只是口头争执,它真的是一种会影响社会、甚至影响历史的力量。

苏格拉底 西方辩论传统的里程碑

苏格拉底最有名的辩论方法是这样的:他请别人先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然后不断追问,直到对方自己发现前后矛盾,不得不重新思考。

柏拉图把老师的这种问答方式写进《对话录》,并把它提升成一条哲学的思辨,后来人叫它“辩证法”。从那时起,西方的学问传统里,就留下了两条根:一是敢于说出、敢于质疑的勇气;二是对规则和理性的尊重。这两点,也成了西方辩论精神的底线。

西塞罗与罗马共和国的论辩智慧

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以雄辩和法治理念闻名。在公元前63年,也就是苏格拉底死后大约336年。一天,在罗马元老院里,执政官西塞罗掌握到一个惊人的秘密:议员喀提林正暗中策划叛乱。他站在元老们面前,举起手,声音洪亮:“喀提林啊,你打算什么时候才肯收手?我们多少次揭穿你,你多少次发誓悔改,可你依旧在密谋!”

众人愣住了。有人议论纷纷,有人怒目而视,场面一时沸腾。西塞罗接下去的论述像一场正义审判,他步步紧逼,把阴谋一层层剥开,直到喀提林低头再也无力辩解。

多年后,当罗马已走向崩溃,西塞罗依然写下《论共和国》,在书中强调:罗马真正的力量不在军团的长矛,而在法律与共同体的信任。他明知道罗马大势已去,却还是站上讲坛,用话语努力守住共和国的中道。这份在“失守中坚持”的精神与勇气,后来一直被后人视作民主和宪政的重要精神源泉。

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辩论

在美国近代历史上,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辩论。第一次是1858年的林肯—道格拉斯辩论,他们在伊利诺伊州7个城市巡回,对奴隶制、人民权利和联邦秩序展开激烈争论,让选民直接面对国家的道德问题。

第二次是1960年的肯尼迪—尼克松电视辩论,这是电视时代的首次总统辩论,观众不仅听到观点,更能看到候选人的形象和反应,改变了选民看待政治的方式。




责任编辑:闻樱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