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紫金研帖〉 记录和苏轼的一段往事(组图)

作者:静容 发表:2025-11-17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册 宋米芾书紫金研帖
“宋四家”之一米芾爱砚成痴,图为〈紫金研帖〉。

米芾(1051~1107年),原名黻,字符章。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号称“米襄阳”。曾任南宫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收藏家、文物鉴赏家。书法和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自古许多文人皆爱砚。〈紫金研帖〉记下米芾和苏轼二个爱砚之人来往的一件事,但不知最后结果如何。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册 宋米芾书紫金研帖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自古许多文人皆爱砚。

清三希堂法帖(十四) 册 宋米芾书紫金研帖
〈紫金研帖〉记下米芾和苏轼二个爱砚之人来往的一件事。(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米芾爱砚成痴 得紫金砚写〈紫金帖〉

米芾爱砚成痴,著有《砚史》一卷。内容论石之当以发墨为上、石质之坚软,并详述26种砚材,“对端、歙二石,辨之尤详。”

紫金石是唐宋时即负盛名的制砚名石,分为琅琊紫金、吉州紫金、寿春紫金。某日,米芾收藏到一方紫金砚,欣喜异常,极为珍爱,于是书写一帖来记录此事。〈紫金帖〉,又称〈乡石帖〉。米芾50岁所写,释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也在所著《宝晋英光集》中曰:“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下。”

米芾〈紫金研帖〉记录和苏轼的一段往事

米芾〈紫金研帖〉,行书,纸本。纵28.2公分,横39.7公分,为其著名书法佳作之一。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年)也爱砚。“平生字画为业,砚为田。”苏轼人品佳、心胸宽广,对后辈米芾的书法诗文不吝赞赏。他虽仕途不顺,一再被贬谪,但两人经常诗文往还,颇具交情。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于即位之初大赦天下。相传苏轼遇赦后,自海南儋州北上,五月专程抵达真州(江苏仪征)拜访米芾。两人相谈甚欢,米芾取出珍藏的谢安〈八月五日帖〉,请苏轼题跋。苏轼离去的时候,借走了米芾心爱的紫金砚。

怎料,没多久苏轼就染病不起,体力日衰,一个多月后竟卒于常州。米芾听说苏轼临终前嘱咐儿子,将自己借给他的紫金砚一起陪葬。他吓坏了,赶紧写下〈紫金研帖〉,欲索回名砚。但是,紫金砚最后归于何处?史书并无记载。

〈紫金研帖〉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紫金研帖〉灵活自然 技法纯熟

米芾师承广泛,擅楷、行、草、篆、隶诸多书体。其中,以行、草书的成就最高,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表示自己是提取各书家之所长,四面出锋,自创新法。

米芾勤于练字,书法风格跌宕潇洒、痛快沉着。他认为写书法贵在执笔,轻执笔管,心手自然空虚,运笔疾速。自谓“刷字”,运笔时“万毫齐力”。〈紫金研帖〉灵活自然,技法纯熟,堪称“刷字”的书法代表作。帖中有许多笔画都略去转折,形成圆弧,例如“子”、“携”、“吾”、“物”、“岂”等。宋代以后的一些书法大家,都深受米芾书风的影响。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