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1兆美元海外投资版图曝光 CIA保险商收购案敲响西方警钟(图)

发表:2025-11-21 02: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CIA
英国媒体BBC于11月20日发表重磅调查报导披露,中国复星集团早在2015年已悄然收购专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探员提供保险服务的Wright USA公司,该交易背后获得四家中国国有银行12亿美元贷款支持。图为CIA大厅。(图片来源: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英国媒体BBC于11月20日发表重磅调查报导披露,中国复星集团早在2015年已悄然收购专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探员提供保险服务的Wright USA公司,该交易背后获得四家中国国有银行12亿美元贷款支持。这起涉及大量美国最高机密情报人员敏感个人资料的收购案,不仅震惊美国情报界,更成为促使华盛顿当局自2018年起全面收紧外资审查法规的关键触发点。

一桩保险收购案揭开中共全球战略的冰山一角 

2015年,一桩看似平凡的商业收购案在美国悄然完成:中国民营企业复星集团买下了一家名为Wright USA的小型保险公司。然而,这起交易的深层意涵远超其表面价值,它不仅直接触动了美国国家安全的神经,更成为西方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全球投资战略的关键转捩点。这起事件如同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至今仍在扩散,促使美国及其盟友全面升级对外资的审查机制,并揭示了北京当局一个规模庞大、目标明确且由国家力量驱动的海外扩张蓝图。

综合BBC的独家报导、美国研究机构“援助数据”(AidData)的最新数据库,以及多位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Wright USA收购案并非孤立事件。它是一个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章节,这个叙事的主题是:中国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党国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富裕的已开发国家中,进行系统性的战略资产收购,以实现其科技、经济与地缘政治目标。

Wright USA事件——CIA与FBI探员的个资库落入中资之手 敲响国家安全警钟 

2016年,长期关注美国情报界的资深记者杰夫·斯坦(Jeff Stein)从线人处得知一个惊人消息:专门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等敏感机构探员提供职业责任保险的Wright USA公司,已在前一年被中国的复星集团收购。他的震惊反应——“我惊呆了!”——恰恰反映了美国情报圈内部对此事的忧虑程度。

这起收购案的风险核心并非保险业务本身,而是其背后所掌握的极度敏感的数据数据库。Wright USA的客户群体特殊,其掌握的个人资料包括:

  • 敏感人员身份资讯: 大量现任与前任情报官员、联邦探员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家庭成员等。
  • 职业背景与轨迹: 这些人员的任职机构、职级、专业领域、工作地点变动等,足以勾勒出美国情报人力资源的结构轮廓。
  • 潜在弱点: 保险理赔纪录可能间接揭示个人的财务状况、法律纠纷或职业压力,这些都是情报策反工作中最有价值的资讯。

当这样一个“情报金矿”的所有权转移至一家被认为与中国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企业手中时,美国国家安全的警报立刻响起。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些数据已被转移或滥用,但在情报世界里,“可能性”本身就构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

“合法”外衣下的国家意志:国有银行的资金魅影

从法律层面看,这起收购在当时“并不违法”。复星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跨国并购行为符合当时的市场规则。然而,BBC引述的最新资料揭示了交易背后的真相: 四家中国国有银行共同提供了高达12亿美元的巨额贷款。

这笔资金透过在开曼群岛设立的复杂公司架构进行转手,最终帮助复星完成了对Wright USA母公司Ironshore的收购。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事件的性质。它不再是一次单纯的民营企业商业扩张,而是由中国国家金融力量直接“输血”、透过复杂的金融工具掩护、由名义上的民营企业在前台执行的战略性投资。正如记者斯坦所言:“由于北京的一切都紧密交织,你基本上就是把那些资讯交给中国情报部门。”这句话点出了中国“党国一体”体制下,任何企业都难以完全独立于国家意志之外的现实。

华盛顿的迅速反应与制度性变革

斯坦的报导在《新闻周刊》刊出后,立即引发华盛顿高层的快速反应。美国财政部下辖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迅速启动调查。虽然具体过程未对外公开,但结果十分明确:Wright USA很快被再次出售,所有权回到了美国公司(Starr Wright USA)手中。

更重要的是,此案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教训”。美国高层情报来源证实,Wright USA收购案是促使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推动并签署《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的关键案例之一。该法案极大地扩展了CFIUS的审查权限,将审查范围从传统的国防工业扩展到涉及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和大量美国公民敏感个人数据的任何交易。这标志着美国对外资的态度从“原则上欢迎”转向了“以国家安全为前提的严格审查”。

从个案到全景——中国全球投资的隐形版图

“援助数据”(AidData)的惊人发现:2.1万亿美元的全球布局

如果说Wright USA案是一个点,那么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旗下研究机构“援助数据”(AidData)历时四年、动员120名研究人员完成的数据库,则描绘出了整个面。该机构的核心发现颠覆了过去的普遍认知: 自2000年以来,北京在海外的总支出高达约2.1万亿美元。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海外资金主要流向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用于“一带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AidData的数据显示,这2.1万亿美元中,约有一半,即超过1万亿美元,流向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富裕的已开发国家。

AidData执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坦言,当他们发现数千亿美元“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流入富裕国家时,感到非常惊讶。这意味着,在公众和许多政策制定者关注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时,另一场更为隐蔽、可能影响更深远的资本布局正在同步进行。

西方的觉醒与反制——荷兰Nexperia案的启示

随着Wright USA等案例的不断浮现,西方国家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些看似独立的商业交易,背后往往有着“北京党国体制在签支票”。于是,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澳洲,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收紧了外国投资审查机制。

荷兰半导体公司安世(Nexperia)的案例,是欧洲态度转变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7年,在中国国有银行8亿美元贷款的协助下,一个中国财团收购了安世。两年后,其所有权被转移至另一家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

 荷兰政府日益担忧安世的关键半导体技术可能被转移至闻泰集团的其他部门,服务于中国的军事或科技战略。最终,荷兰当局采取了罕见的果断举措,于2024年9月宣布接管安世的营运,事实上将其荷兰业务与中国的制造部分进行了拆分。

海牙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员马丁(Xiaoxue Martin)指出,荷兰向来以“商人国家”自居,奉行开放贸易。安世案的处理方式令许多人意外,这表明即便是最注重商业利益的国家,也开始在地缘政治的压力下,将产业政策和国家安全置于更优先的位置。

然而,马丁也提醒,应避免将中国视为“铁板一块”,认为所有中国企业都怀有恶意。许多私营企业的主要动机仍然是商业利润。挑战在于,在中国的体制下,商业与政治的边界模糊,使得外部世界难以区分和信任。

Wright USA保险公司的故事,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寓言。它揭示了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激烈碰撞的今天,数据即权力,技术即国力,而任何看似普通的商业交易,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国家安全意涵。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对中国资本既依赖又警惕的复杂阶段,如何在合作共赢与风险管控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未来十年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